张焱
目的 了解宜春市区中学生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中学生亚健康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和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宜春市区一所高中及一所初中不同年级的中学生,进行亚健康状况的现况调查.结果 调查的654名中学生中,亚健康发生率为27.99%,其中男生亚健康发生率26.04%,女生30.38%,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1.509,P=0.219).高中组亚健康发生率为35.62%,明显高于初中组20.00%,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9.808,P=0.000).初、高中组亚健康发生率均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亚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与同学朋友相处差;学习压力大;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家庭经济状况差.结论 宜春市区中学生的健康状况不令人满意,学校、教烫师、家庭及全社会应针对中学生亚健康状况,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作者:杨建平;廖兵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神经外科专业性强,涉及的神经解剖、神经生理、病理等内容广泛,临床病例复杂多样,学生很难掌握,神经外科的课堂讲授内容较多而授课时间相对较少,采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完成.我们通过探讨现在流行的PBL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和病例讨论教学法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寻求出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佳方法.
作者:杨志林;柯以铨;王建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128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予一般的健康宣教,实验组实施系统的自我管理教育,分别对二组患者于6个月后进行遵医行为调查.结果 实验组有38例患者能完全遵医,占59.38%,对照组23例患者完全遵医,占35.9%,二组遵医程度差异显著(P<0.05).结论 自我管理教育可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有效的控制病情.
作者:雷丽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株洲市地处湘东南,湘江下游,位于东经113°10′266″,北纬27°53′11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7.4 ℃,年平均降雨量1 112.2 mm.总面积1.14万km2,辖5县(市)4区,人口374万.它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长株潭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现代物流中心.
作者:颜进取;李伟;陈茂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在妊娠3个月内人为地采取措施终止妊娠称为人工流产.人工流产按所采用的方法不同,可分为手术流产和药物流产.两种方法均是对正常妊娠生理过程的人为阻断,对卵巢功能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卵巢的生理功能包括排卵和内分泌功能,对女性的生殖功能、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茂灵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P-gp与CerbB-2、p53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6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中P-gp与CerbB-2、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P-gp与CerbB-2、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4%、51.1%、38.7%.P-gp蛋白阳性组CerbB-2过表达率高于P-gp蛋白阴性组,过表达率分别为37.66%、20.1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gp蛋白阳性组p53过表达率也高于P-gp蛋白阴性组,过表达率分别为28.57%、15.60%,差异有显著性(P<0.05).P-gp表达与患者原发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TNM分期、病理类型以及E、P激素受体状况无关(P>0.05).CerbB-2、p53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中明显升高.结论 乳腺癌中存在MDR1/P-gp与CerbB-2、P53基因共表达,与多药耐药有关.联合检测可为乳腺癌患者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王永霞;卢义生;张爱玲;吴清时;钟慕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及处理. 方法对我院1998年4月-2007年1月共收治的316例食管癌、贲门癌手术病人,术后发生7例吻合口瘘的原因及术中、术后的处理加以分析. 结果 1例颈部吻合口瘘病人,因吻合口瘘通入胸腔,感染加重,衰竭死亡.1例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5例病人治愈出院.结论 针对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可能出现的原因,术中、术后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预防和处理,能降低瘘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作者:肖君;张翼;谢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锰是一种重要的环境和工业污染物,职业工人长期接触锰,可出现类似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锰的毒性机制现在还不太清楚,研究表明其很可能与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有关,然而关于锰对线粒体功能影响的报道较少,本文将近年来探讨锰致脑线粒体损伤机制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张芳林;徐兆发;徐斌;邓宇;贾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冠心病(CHD)疾病危险因素,从而提出预防性干预的措施.方法 以1 536例体检对象中检出的153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6项CHD的疾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高血压是CHD首要的危险因素,CHD疾病危险因素集聚≥3以上占42.48%.结论 CHD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CHD多种疾病危险因素集聚严重影响CHD患者的生命质量;因此,对多种疾病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在CHD预防中十分重要.
作者:王武林;唐玫琴;唐新华;王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密集型银质针疗法治疗无菌性软组织炎性疼痛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将94例无菌性软组织炎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密集型银质针疗法,对照组应用综合物理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3月、6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并记录疼痛对患者工作和生活的影响程度.结果 实验组在视觉模拟评分及对患者工作和生活的影响程度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密集型银质针疗法治疗无菌性软组织炎性疼痛近、远期疗效满意.
作者:韩真;杨晓颜;李曦光;王明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尼麦角林对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尼麦角林治疗组(n=40)和常规治疗组(n=40).常规治疗组按常规方法治疗,尼麦角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尼麦角林8 mg静滴,1/d,连续应用10 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欧洲卒中评分(E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及临床疗效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尼麦角林治疗组治疗后ESS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尼麦角林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 结论尼麦角林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作者:李素英;刘振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清肝利湿汤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乙肝的疗效及机理.方法 将肝胆湿热型慢性乙肝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中药清肝利湿汤和西药拉米夫定治疗,用药1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中药清肝利湿汤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乙肝其临床疗效和西药拉米夫定无显著差异(P>0.05),在证候改善方面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 中药清肝利湿汤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乙肝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戴幸平;戴姣;傅蕾;李家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肝特异性自身免疫性抗体的检出率,探讨自身免疫在丙型肝炎(HCV)感染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220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进行肝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检测血清HCV-RNA含量,HCV抗体的检测用ELISA法;回顾性分析HCV-RNA病毒、AST、ALT、ALP和r-GT与自身抗体检出的关系.结果 220例丙型肝炎患者总自身抗体检出率为32.73%;HCV-IgG单阳性(HCV-IgG(+)HCV-RNA(-))的检出率为29.57%;HCV-IgG(+)HCV-RNA(+)自身抗体检出率为40.59%,HCV-IgG(+)HCV-RNA(-)与HCV-IgG(+)HCV-RN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身抗体以低滴度为主,主要为抗核抗体.自身阳性的检出与性别无关(P>0.05)与年龄关系密切(P<0.01).自身抗体阳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γ-球蛋白均高于自身抗体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CV在感染过程中可诱导自身免疫反应,使感染者体内产生多种自身抗体,自身抗体检出率与年龄关系密切且与病毒的复制有关.自身抗体以低滴度为主,主要为抗核抗体.自身抗体可能是HCV感染后肝组织损伤的重要因素,应引起重视.
作者:彭道荣;余妍;王宇;张小宁;王菁;程晓东;郝晓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甲氨喋呤(MTX)在治疗剖宫产后切口妊娠中的作用,为临床医师早期诊断、早期处理本病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甲氨喋呤在治疗24例剖宫产后切口妊娠过程中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的作用. 结果 24例均用甲氨喋呤杀胚治疗,16例局部用药,8例全身用药,均治愈.结论 甲氨喋呤能快速抑制滋养细胞的分裂增殖,破坏胚胎组织的活性,杀胚后清宫副作用小,能避免因盲目清宫引起的大出血和子宫全切.
作者:张伟明;文晓柯;周绍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审查PET中心设计,验证放射防护效果,降低辐射对核医学工作人员和患者健康的影响. 方法 根据相关标准和资料,对某医院核医学科PET及回旋加速器系统设计布局进行审查,利用多功能辐射仪对相关工作场所进行放射性水平检测,对其放射防护效果进行验证.结果 该项目总体设计合理.其中,在药物合成室的分装环节、活度室测活度环节、注射室注射环节、PET扫描时的摆位环节辐射剂量较高,应充分利用时间、距离屏蔽等综合防护措施.回旋加速器室两道防护门和迷道长度的设计是保守的.结论 加强核医学设计审查与放射防护效果验证,对实现放射防护的优化,解决新型仪器带来的辐射防护问题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秀芹;刘士敏;赵进沛;吴欣;谢向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湖南城市学院教职工高血压患病状况及其与年龄、血脂的相互关系.方法 将该院全体女教职工及40岁以上男教职工连续三年体检结果比较分析,并对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者的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进行测定比较分析.结果 该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偏高,与年龄呈正相关,高血压患者的TC、TG、LDL均高于血压正常者,而HDL则低于血压正常者(P<0.05).血压增高与TC、TG、LDL浓度存在正相关(r=0.59,P<0.05),与HDL浓度呈负相关(r=-0.43,P<0.05).结论 湖南城市学院教职工高血压患病率较高,控制血脂尤其是TG增高,改善不良饮食习惯,提高教职工相关的健康知识是控制血压增高的有效措施.
作者:卜雨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水平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人们的健康观念、法律意识及自身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由于种种原因,医患之间的纠纷相对有所增多.如何正确化解医患之间矛盾,在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架起沟通和理解的桥梁,需要我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思考这一问题,这样才能更有效的维护好患者和医院的合法权益.
作者:余力;宁湘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监测血站采供血环境的卫生消毒质量及效果,以便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在消毒前后对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及工作人员和献血员手进行抽样检测.结果 用多功能循环风空气消毒机作用30 min后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可保持室内空气自然菌总数在200 cfu/m3以下,用含有效氯500 mg/L的消毒溶液擦拭地面和物体表面,使物体表面自然菌总数下降率为95%以上,菌数保持在5 cfu/cm2以下.工作人员及献血员手的皮肤用含2 500 mg/L有效碘的碘伏液擦拭2遍消毒,可使皮肤上自然菌总数下降率达到95%以上,维持细菌数在5 cfu/cm2以下.结论 血站采供血环境及工作人员手指采用正确的常规消毒方法,认真落实各项消毒管理制度并加强监测和管理,可以确保卫生消毒质量达到合格要求.
作者:谭明华;刘源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为了提高突发化学中毒事故时应急反应、指挥决策能力,提高处理效率研究开发本系统.方法 在高清晰卫星影像电子地图上,建立与突发化学中毒事故相关的化学品、地理、交通、救援资源、人口分布等信息数据库,借助计算机软件系统、化学品数学扩散模型评估事故危害范围和应急处理决策.结果 利用该系统可迅速查找到事故救援相关信息,如地点(或化学品使用企业)、周边地理地貌、交通、通信、化学品分布与储备、当地常年气象条件和人口分布、救援资源分布等情况,以该系统为平台,可评估化学品扩散污染范围,确定人员撤离的区域、查询医学救援所需信息.结论 该系统以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形式,经过演示和企业初步演习试用,达到了设计要求,经试用,能够大大提高突发化学中毒事故应急处理效率.
作者:邱士起;谭爱军;邹接华;李启萍;黄汉林;王玄玉;杜先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为了解湖南省突发中毒事件发生的规律,找出突发中毒事件发生的特点,更好的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降低中毒事件的发生率,有效的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方法 由调查员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情况收集全省2004-2006年度突发中毒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省2004-2006年共发生中毒事件110起,中毒人数3 487人,死亡32人;突发中毒事件接报途径主要以疾病监测为主,占80.91%;中毒场所分布,家庭(含聚餐)发生突发中毒事件起数多,为41.82%,中毒人数构成比分布则学校多,占46.09%.突发中毒事件主要是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在具体的中毒原因上,有机磷等农药中毒、毒蘑菇食物中毒、蜡样芽胞杆菌、变形杆菌食物中毒居多,分别占18.81%、4.76%、8.49%、6.88%.结论 加强家庭聚餐、学校集体食堂和餐饮业的卫生监督和管理,加强对突发中毒事件卫生知识的宣传,增强市民自我保护能力,能有效预防突发中毒事件的发生.
作者:王革生;段红英;贺宾;易翠薇;易亮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