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西部分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状况及公共职能开展情况分析

孟军;董柏青;唐振拄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 人力资源, 公共职能
摘要:目的 调查了解广西部分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状况及公共职能开展情况,并提出相应措施.方法 分析卫生人力的数量、专业、年龄、学历、职称、工作性质构成及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公共职能执行情况.结果 人员专业素质整体不高,学历层次较低,职称结构不合理,从事防保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卫生人力总量及防保人员配备偏低;缺少高级别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内容;公共职能开展与国家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结论合理规划和配置卫生人力资源,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履行公共职能和拓宽服务领域,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良性发展.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郴州市区4所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郴州市区幼儿园蛲虫感染状况,为蛲虫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检查虫卵或成虫. 结果蛲虫感染率为35.29%,其中男童为37.43%,女童为33.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童阳性感染者中,泌尿生殖道口蛲虫检出率为23.18%,年龄较大的儿童感染率较高.结论 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蛲虫感染防治和宣传教育工作.

    作者:欧阳录明;杨志英;胡永轩;何军山;陈静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早期应用尼麦角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尼麦角林对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尼麦角林治疗组(n=40)和常规治疗组(n=40).常规治疗组按常规方法治疗,尼麦角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尼麦角林8 mg静滴,1/d,连续应用10 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欧洲卒中评分(E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及临床疗效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尼麦角林治疗组治疗后ESS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尼麦角林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 结论尼麦角林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作者:李素英;刘振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超声对肩关节炎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评估B超对肩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术前用B超检测患者30个关节.并比较B超对肩峰-三角肌下囊、二头肌腱及腱鞘、肩袖关节和盂肱关节检测及术中改变.结果 对于检测肩峰-三角肌下囊渗液/肥大,B超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83%,准确度90%,阳性预测值93%,阴性预测值83%.检测二头肌腱破裂敏感性为73%,特异性为100%,准确度84%,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75%.B超检测二头肌踺腱鞘渗液/肥大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3%,准确度94%,阳性预测值91%,阴性预测值100%.而对于肩袖撕裂其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57%,准确度74%,阳性预测值77%,阴性预测值67%.而盂肱关节渗液/肥大在24例患者中B超及外科手术中检测结果一致,因此其敏感性为100%,但特异性、准确度及阴性预测值都无法计算.结论 超声检查可以用于检测关节炎的病变.但对于晚期RA,因为骨破坏和肌腱断裂改变了正常的解剖结构,且关节无法灵活配合检查,限制了B超检测.

    作者:庄承成;肖萤;廖锦堂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多种检测方法在快速诊断流感样暴发病例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多种检测方法对泉州地区2006年在学校发生两起流感样暴发病例进行病原学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检测方法比较,确定快速、敏感的诊断流感的方法. 方法对两起流感样暴发病例用金标法、鸡胚接种、MDCK细胞培养、RT-PCR、实时荧光定量RT-PCR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胶体金法未检出;鸡胚培养3例呈阳性,阳性率为5.8%;MDCK细胞培养法总分离率为69.2%,RT-PCR检出的总阳性率为71.2%,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出的总阳性率为76.9%.结论 两起均由B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多种检测方法比较,荧光定量RT-PCR检测可作为快速的流感病毒检测诊断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和传统方法相结合,有利于快速及时准确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傅茂生;郑有限;陈明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甲肝减毒活疫苗与麻疹减毒活疫苗联合免疫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甲肝减毒活疫苗与麻疹减毒活疫苗联合免疫对甲肝疫苗免疫学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筛选出的甲肝易感者分两组,分别接种国内A、B两厂家甲肝疫苗,一部分接种者同时在对侧上臂接种了麻疹疫苗,一年时所有观察对象均又加强了一剂甲肝疫苗,于每次疫苗接种后24、48、72 h观察局部及全身反应.一年半时检测接种对象血清标本中的抗-HAV.结果 甲肝及麻疹疫苗接种后未见明显副反应.B厂家苗联合免疫组抗-HAV几何平均滴度(GMT)高于单纯甲肝疫苗接种组,A厂家苗组未见显著差异.结论 甲肝疫苗与麻疹疫苗联合免疫安全性好,接种后不会降低甲肝疫苗免疫学效果.

    作者:张世勇;高秋菊;刘新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四价多糖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目的 评价2岁以上正常人群接种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四价多糖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效果.方法 2006年在江苏丹阳市对国内生产的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四价多糖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进行系统研究,并以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作对照,用微量杀菌力试验(TTC法)进行A群、C群、W135群、Y群脑膜炎球菌的杀菌抗体检测. 结果 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和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分别接种600人和300人,其发热反应率分别为3.5%和3.0%,局部反应率分别为0.83%和1.67%,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分别有480人和240人采血做杀菌抗体检测,试验疫苗免疫后,各年龄组A群、C群、W135群、Y群杀菌抗体4倍增长率均>90%,与对照疫苗A、C群抗体4倍增长率>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疫苗W135群、Y群抗体4倍增长率10%及20%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试验疫苗免疫后A群、C群、W135群、Y群杀菌抗体GMT分别为1∶351、1∶384、1∶170和1∶280,均达到人群保护水平.结论 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反应轻微,安全性好,免疫原性亦好,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伍传宏;王跃进;杭纪红;徐建芳;袁卫建;马福宝;陶红;荀鹏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的做法与体会

    张家港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江苏省东南部,2006年常住人口为88万,其中1岁以下儿童5 600余人,流动人口57万,其中1岁以下儿童8 000余人,全市面积999 Km2,辖8镇1管理区287个行政村(居委会),镇级防保人员85人.2004年以来,张家港市积极探索与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相适应的预防接种服务新模式,以组建镇卫生管理服务中心为契机,以政府承办的镇级预防接种门诊为依托,规范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推动预防接种工作的科学化管理,进一步提高了预防接种服务质量.

    作者:杜国明;顾增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悬浮床在辅助治疗老年严重烧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悬浮床辅助治疗大面积烧伤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大面积烧伤的老年患者,选取25例采用悬浮床辅助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5例同期采用卧普通软垫床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除卧床类型不同外,其他治疗方案均相同,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内脏并发症、多器官功能不全,创面细菌分泌物培养阳性率、创面脓毒症例数,电解质紊乱情况,以及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间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悬浮床辅助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能加速创面愈合,降低烧伤感染、并发症,大大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是救治大面积烧伤病人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作者:毛学飞;孙曙光;王静;王良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检测乙肝患者血清HBV-DNA与血清HBVM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标本血清HBV-DNA与血清HBVM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425例血清标本运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及放射免疫法定量检测血清HBVM.结果 经荧光定量PCR检测124例HBsAg、HBeAg、HBcAb为阳性的标本,其血清HBV-DNA全部阳性,106例HBsAg、HBeAb、HBcAb阳性标本,其血清HBV-DNA 62例阳性(阳性率58%),69例HBsAg、HBcAb阳性标本,其血清HBV-DNA 44例阳性(阳性率63%),17例HBsAb、HBcAb阳性标本,其血清HBV-DNA 1例阳性(阳性率5.8%),9例HBsAb、HBeAb、HBcAb阳性标本,其血清HBV-DNA 2例阳性(阳性率22%),100例HBVM全部阴性的标本,其血清HBV-DNA全部阴性.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HBVM与血清HBV-DNA,可反映乙肝患者病情变化,对于乙肝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罗向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晚期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羟脯氨酸水平与超声检查对应分析

    目的 探讨晚期日本血吸虫病(简称晚血)患者血清羟脯氨酸(HYP)的变化及对晚血的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碱水解法预处理标本后,比色法测定98例晚血患者血清HYP含量,比较不同肝损害程度患者血清HYP含量的差异.结果 B超检查判为血吸虫性肝损害Ⅰ级者血清HYP含量为(172.56±23.37)ug/ml,Ⅱ级者血清HYP含量为(239.37±24.51)ug/ml,Ⅲ级者血清HYP含量为(298.86±26.78)ug/ml.血清HYP的含量在血吸虫性肝损害Ⅰ级与Ⅱ级之间、Ⅱ级与Ⅲ级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在Ⅰ级与Ⅲ级之间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晚血患者血清HYP含量随着血吸虫性肝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增高,提示检测血清HYP含量对了解晚血肝损害程度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刘学清;朱剑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郴州市2005-2006年传染病暴发疫情分析

    目的 分析郴州市2005-2006年传染病暴发疫情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05-2006年该市发生的19起传染病暴发疫情资料,并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学校内暴发疫情较多,罹患对象为学生;(2)传染病暴发病种以肠道、呼吸道传染病较多,尤其是甲肝、流感;(3)发生该市历史上未曾出现过的传染病(人禽流感)疫情一起.结论 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加大学校卫生管理是有效控制疫情发生的主要措施.

    作者:段良松;姚令辉;陈伟华;欧阳敦;刘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山区农村人群肺吸虫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桑植县山区农村人群肺吸虫感染情况,为今后肺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调查对象的血清进行肺吸虫IgG感染标志物检测,血清肺吸虫IgG阳性者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查肺吸虫及肠道蠕虫感染情况.结果 所调查的1 527例山区农村人群中血清肺吸虫IgG阳性77例,阳性率为5.04%,其中男性33例,女性44例,男女性别间肺吸虫感染无差异(χ2=1.019,P>0.05),不同年龄组感染率无差异(χ2=1.587,P>0.05),血清肺吸虫IgG阳性者将近半数存在肠道蠕虫感染(37/77).结论 调查表明桑植县山区农村肺吸虫病防治不容忽视,对广大山区人群应加强肺吸虫预防保健知识宣传教育,改变生食或半生食溪蟹及直接饮用溪沟水的生活习惯.

    作者:张清松;胡俊忠;李玲琳;刘开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盐酸戊乙奎醚对早期脑复苏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脑氧供需失衡和神经功能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心肺复苏初步成功的病人,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综合评分(NFCS)对其神经功能状况进行评定,试验组(25例)给予盐酸戊乙奎醚4 mg/24 h,微量泵持续泵入,首量加倍;对照组(15例)未使用盐酸戊乙奎醚,其余治疗方案同试验组.观察期间监测病人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氧含量(CjvO2)及动脉血乳酸盐含量(ABL)和颈内静脉血乳酸盐含量(JVBL),并计算脑氧摄取率(CERO2),桡动脉-颈内静脉血乳酸盐差值(DLA-V).结果 在心肺复苏术后第72 h,NFCS评分试验组明显较对照组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在48、72 h两个时段,试验组氧代谢指标CjvO2、SjvO2、ABL、JVBL、DLA-V显著降低,CERO2显著增高(P<0.05或P<0.01).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可改善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脑组织缺氧和神经功能状况.

    作者:曾钧发;袁洪;唐晓鸿;桂培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三门峡城市饮用水2002-2006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市区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及存在的卫生问题.方法 对2002-2006年398份水样检测报告进行年度、季节、类型统计分析.结果 五年中水样的合格率为36.93%;浑浊度、肉眼可见物、耗氧量在2003、2004、2005年超标率较高;不同季节肉眼可见物、大肠菌群超标率有差异,耗氧量、pH值超标分别集中在一、二季度;浑浊度、耗氧量、细菌总数在不同类型的水中超标情况有显著性差别.结论 三门峡城市饮用水常规检验项目超标情况较多,饮用水质量存在一定卫生隐患.

    作者:武景福;刘楠;武和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肝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及临床研究

    目的 了解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肝特异性自身免疫性抗体的检出率,探讨自身免疫在丙型肝炎(HCV)感染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220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进行肝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检测血清HCV-RNA含量,HCV抗体的检测用ELISA法;回顾性分析HCV-RNA病毒、AST、ALT、ALP和r-GT与自身抗体检出的关系.结果 220例丙型肝炎患者总自身抗体检出率为32.73%;HCV-IgG单阳性(HCV-IgG(+)HCV-RNA(-))的检出率为29.57%;HCV-IgG(+)HCV-RNA(+)自身抗体检出率为40.59%,HCV-IgG(+)HCV-RNA(-)与HCV-IgG(+)HCV-RN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身抗体以低滴度为主,主要为抗核抗体.自身阳性的检出与性别无关(P>0.05)与年龄关系密切(P<0.01).自身抗体阳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γ-球蛋白均高于自身抗体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CV在感染过程中可诱导自身免疫反应,使感染者体内产生多种自身抗体,自身抗体检出率与年龄关系密切且与病毒的复制有关.自身抗体以低滴度为主,主要为抗核抗体.自身抗体可能是HCV感染后肝组织损伤的重要因素,应引起重视.

    作者:彭道荣;余妍;王宇;张小宁;王菁;程晓东;郝晓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食物血糖指数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营养教育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食物血糖指数(glycemic index,GI)营养教育和低GI膳食模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效果. 方法 选择12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低GI组和对照组.低GI组以食物血糖指数为主要营养教育内容,对照组以传统的糖尿病饮食教育和食物交换份为教育内容.采用集中授课、个别辅导、食品实物演示、电话随访等形式进行为期3个月的营养指导,观察两组患者的食物选择行为和血糖、血脂等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通过3个月的营养教育,低GI组患者的食物选择趋向合理,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营养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食物血糖指数营养教育和低GI膳食模式对控制血糖和血脂的效果较为理想,可适用于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推广和普及.

    作者:何晓琴;吴素琴;陈志明;金桂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娄星区2006年3-7月份麻疹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娄星区麻疹暴发疫情流行特征,探讨暴发原因,为制订防治对策降低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病人进行个案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麻疹IgM抗体.结果 本次暴发疫情共报告病例157例,发病率37.38/10万,无死亡病例,流行高峰在4-6月份,共计124例,占此次暴发疫情总数的78.98%.结论 娄星区麻疹疫情散发、暴发并存,麻疹接种率存在虚高现象,特别是流动人口和城区散居儿童,存在免疫空白.建议应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加强对接种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冷链运转管理,提高麻疹疫苗的有效接种率;加强对流动人口和城区散居儿童的管理,消除免疫空白;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分析、疫点处理和应急免疫,防止疫情暴发.

    作者:刘兴旺;方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水草生物碱对钉螺肝脏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 钉螺经血水草生物碱水溶液浸泡后,观察肝脏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血水草生物碱杀灭钉螺的作用机理.方法 用血水草生物碱浸泡钉螺48 h,解剖钉螺,取肝脏用常规方法制作电镜切片,用日立H-600型透射电镜观察组织结构变化.结果 血水草生物碱浸泡后,钉螺肝细胞肿胀、变性,内质网扩张呈空泡状.线粒体嵴肿胀、模糊不清,部分嵴断裂或丢失,呈空泡变;毛细胆管扩张;部分细胞核坏死出现溶解或萎缩;绒毛减少、不规则或消失.结论 肝细胞严重损伤是血水草生物碱致钉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彭飞;黄琼瑶;刘年猛;孙慧;刘铭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肝炎病毒基因型研究的新进展

    本文主要对HBV、HCV、HGV和TTV的基因型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PCR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基因分析法.迄今为止,已发现HBV有A、B、C、D、E、F、G、H 8种基因型,HBV在漫长的岁月中累计的点突变构成不同的基因型,HBV的自然变异对于疾病临床转归的影响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X基因是一种仅存于嗜肝性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与宿主细胞生物学功能有广泛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是乙型肝炎病毒致癌的主要基因和发病基础;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是HBV复制的关键性调控因子,因而可能对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有较大影响;HCV基因组RNA在肝细胞中,常以双链互补的形式存在,基因组在复制过程中有负链RNA,但没有DNA中间体,表明是一种非整合型病毒;HGV基因结构HCV非常相似,同属黄病毒家族成员,HGV可引起人类输血后肝炎及散发性急、慢性肝炎;TTV为无包膜的单负链环状DNA病毒,TTV DNA主要定位在肝细胞核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与输血后肝炎相关.基因型的提出为肝炎病毒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作者:陶艺君;唐正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肇庆市健康儿童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肇庆市健康儿童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方法 2005和2006年对肇庆市辖下3个县3~15岁儿童共465人进行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测定;检测方法用微量组织培养法.结果 465名儿童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7%、99.8%、97.6%,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145、1∶104、1∶40.3县间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和G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个年龄组间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肇庆市通过OPV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已形成对脊灰病毒有效的免疫屏障,年龄较大的儿童脊灰抗体水平偏低.

    作者:孔秀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