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蓉;吴可
目的 研究不同的清洗消毒方法对内镜的影响.方法 2003年4月-2004年5月共清洗消毒6 021条内镜采用三槽法;2004年6月-2005年8月清洗消毒7 522条内镜采用《规范》法1;2005年9月-2006年12月9 405条内镜采用《规范》法2.比较三槽法、《规范》法1、《规范》法2三种不同方法内镜故障发生情况.结果 应用三槽法6 021条发生气/水不畅69例,图像模糊47例,漏水16例,机械故障23例;应用《规范》法1共7 522条发生气/水不畅8例,图像模糊13例,漏水35例,机械故障23例;应用《规范》法2共9 405条发生气/水不畅1例,图像模糊3例,漏水7例,机械故障18例.结论 应用《规范》法2消化内镜故障均有减少(P<0.05).《规范》法2优于《规范》法1与三槽法.
作者:石泽亚;杨瑜明;刘展;刘小明;李冬英;杨庆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衡阳市1997-2006年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趋势,为传染病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衡阳市1997-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衡阳市1997-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数为80 179例,年平均发病率113.01/10万;总死亡数445例,年平均死亡率为0.62/10万.报告的主要传染病病种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副伤寒、麻疹,导致死亡的传染病以狂犬病为主,艾滋病发病率呈较大幅度上升.结论 应以防制呼吸道、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及霍乱、狂犬病为主.
作者:朱玲;谢建民;邱仁祖;曾亚雄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无症状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其分离株的基因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对来自妇产科和皮肤性病门诊病例的泌尿生殖道感染沙眼衣原体病人的102份沙眼衣原体检测为阳性的标本进行了基因分型,并分析其临床表现特点与基因分型的关系.结果 被调查人群中以E型、D型、F型、G型感染为主.在不同年龄段中,以21~30岁为多.结论 无症状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与多种基因型感染有关.
作者:张小清;戴国知;李建萍;左克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乙肝病毒核酸(HBV-DNA)含量检测的结果与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关系.方法 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两种方法检测500份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00例HBV-DNA定量检测阳性283例,阴性217例;52例HBsAg、HBeAg、HBcAb、HBeAb组阳性患者(大三阳)检出HBV-DNA阳性51例,66例HBsAg、HBeAg、HBcAb、HBeAb组阳性患者(小三阳)检出HBV-DNA阳性39例.结论 大、小三阳两组患者检出HBV-DNA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联合运用乙肝标志物与HBV-DNA检测有助于乙肝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作者:杨贤斌;陈雪初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2岁以上正常人群接种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四价多糖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效果.方法 2006年在江苏丹阳市对国内生产的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四价多糖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进行系统研究,并以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作对照,用微量杀菌力试验(TTC法)进行A群、C群、W135群、Y群脑膜炎球菌的杀菌抗体检测. 结果 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和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分别接种600人和300人,其发热反应率分别为3.5%和3.0%,局部反应率分别为0.83%和1.67%,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分别有480人和240人采血做杀菌抗体检测,试验疫苗免疫后,各年龄组A群、C群、W135群、Y群杀菌抗体4倍增长率均>90%,与对照疫苗A、C群抗体4倍增长率>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疫苗W135群、Y群抗体4倍增长率10%及20%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试验疫苗免疫后A群、C群、W135群、Y群杀菌抗体GMT分别为1∶351、1∶384、1∶170和1∶280,均达到人群保护水平.结论 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反应轻微,安全性好,免疫原性亦好,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伍传宏;王跃进;杭纪红;徐建芳;袁卫建;马福宝;陶红;荀鹏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冠心病(CHD)疾病危险因素,从而提出预防性干预的措施.方法 以1 536例体检对象中检出的153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6项CHD的疾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高血压是CHD首要的危险因素,CHD疾病危险因素集聚≥3以上占42.48%.结论 CHD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CHD多种疾病危险因素集聚严重影响CHD患者的生命质量;因此,对多种疾病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在CHD预防中十分重要.
作者:王武林;唐玫琴;唐新华;王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妇科门诊的90例盆腔瘀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结合组)和西医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口服甲孕酮,结合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自拟益气化瘀汤.对二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盆腔静脉内径、盆腔静脉流速变化及医院焦虑抑郁评分(HADS)改变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其中结合组在改善下腹痛、痛经、疲劳症状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盆腔静脉内径显著缩小(P<0.01)、盆腔静脉流速显著增快(P<0.01)、HADS评分显著降低(P<0.01),且结合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很好的缓解盆腔淤血和改善焦虑及抑郁状况.
作者:吴凯新;陆宝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大豆多肽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的影响.方法 用50%无水乙醇连续灌胃7 d建立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然后给予大豆多肽28 d.采用酶化学方法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甘油三酯(TG)含量.结果 成功建立了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大豆多肽高、中、低剂量组动物的肝脏甘油三酯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而高剂量组动物肝脏损伤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轻. 结论大豆多肽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防治作用.
作者:张桂英;赵海军;曲景乐;王宝贵;刘磊;陆承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为探讨改厕及采取卫生宣传教育措施对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控制肠道传染病及蠕虫病的效果,我们组织开展了现况调查.结果 表明:改厕及卫生宣教组的卫生条件、卫生习惯明显优于对照组,卫生厕所使用率是对照组的3.1倍.虫卵携带率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P<0.05).通过采取改厕及卫生宣传教育措施已对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控制肠道传染病及蠕虫病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作者:刘建如;杨光耀;李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晚期日本血吸虫病(简称晚血)患者血清羟脯氨酸(HYP)的变化及对晚血的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碱水解法预处理标本后,比色法测定98例晚血患者血清HYP含量,比较不同肝损害程度患者血清HYP含量的差异.结果 B超检查判为血吸虫性肝损害Ⅰ级者血清HYP含量为(172.56±23.37)ug/ml,Ⅱ级者血清HYP含量为(239.37±24.51)ug/ml,Ⅲ级者血清HYP含量为(298.86±26.78)ug/ml.血清HYP的含量在血吸虫性肝损害Ⅰ级与Ⅱ级之间、Ⅱ级与Ⅲ级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在Ⅰ级与Ⅲ级之间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晚血患者血清HYP含量随着血吸虫性肝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增高,提示检测血清HYP含量对了解晚血肝损害程度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刘学清;朱剑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方法(TCT)对宫颈疾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2006年1-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科住院病人的资料,选择做过TCT检查并追踪到有确切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462例病例为研究对象,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TCT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 462例住院病人中,经TCT检出宫颈鳞状细胞癌(SCC)和腺癌(AC)19例、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28例、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15例、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和腺细胞(AGUS)35例、正常(WNL)365例.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TCT检测的灵敏度为94.7%,特异度93.8%,约登指数为0.885,阳性似然比15.27,阴性似然比0.06,总符合率为93.7%,Kappa值0.79,阳性预测值74.2%,阴性预测值98.5%.TCT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阳性符合率在宫颈癌中为95.0%,在HSIL、LSIL中分别为82.4%和68.2%.TCT检测对宫颈癌和HSIL的阳性符合率高于LSIL(P<0.05).结论 TCT检测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特别是对宫颈癌和HSIL.
作者:马景丽;王金桃;丁玲;郝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甲硝唑合洛伐他汀调治高脂血症的疗效与副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理. 方法选取高脂血症病人1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甲硝唑合洛伐他汀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甲硝唑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P<0.05),但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药合用,其副作用则明显减少(P<0.05).结论 小剂量甲硝唑合洛伐他汀调治高脂血症疗效高、副作用少、耐受性好,是调治高脂血症的理想方法.
作者:黄承光;黄永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人体处于躯体亚健康状态时,机体处于氧化应激态.躯体亚健康状态的起因、机制、预防和控制措施都与活性氧自由基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和抗氧化剂的作用有关.抗氧化剂可以调节机体自由基代谢的平衡,对于缓解亚健康状态和预防疾病起到重要作用.已有的研究表明,含有多酚羟基的酚类衍生物和含巯基类的物质是两类典型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抗氧化剂.它们在生物体内的抗氧化机制各有不同特点,本文对上述作简述.
作者:嵇蓉;吴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多种检测方法对泉州地区2006年在学校发生两起流感样暴发病例进行病原学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检测方法比较,确定快速、敏感的诊断流感的方法. 方法对两起流感样暴发病例用金标法、鸡胚接种、MDCK细胞培养、RT-PCR、实时荧光定量RT-PCR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胶体金法未检出;鸡胚培养3例呈阳性,阳性率为5.8%;MDCK细胞培养法总分离率为69.2%,RT-PCR检出的总阳性率为71.2%,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出的总阳性率为76.9%.结论 两起均由B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多种检测方法比较,荧光定量RT-PCR检测可作为快速的流感病毒检测诊断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和传统方法相结合,有利于快速及时准确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傅茂生;郑有限;陈明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标本血清HBV-DNA与血清HBVM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425例血清标本运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及放射免疫法定量检测血清HBVM.结果 经荧光定量PCR检测124例HBsAg、HBeAg、HBcAb为阳性的标本,其血清HBV-DNA全部阳性,106例HBsAg、HBeAb、HBcAb阳性标本,其血清HBV-DNA 62例阳性(阳性率58%),69例HBsAg、HBcAb阳性标本,其血清HBV-DNA 44例阳性(阳性率63%),17例HBsAb、HBcAb阳性标本,其血清HBV-DNA 1例阳性(阳性率5.8%),9例HBsAb、HBeAb、HBcAb阳性标本,其血清HBV-DNA 2例阳性(阳性率22%),100例HBVM全部阴性的标本,其血清HBV-DNA全部阴性.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HBVM与血清HBV-DNA,可反映乙肝患者病情变化,对于乙肝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罗向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临床治疗,并分析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比较我院90例经收入院治疗的GDM孕妇和90例同期因各种原因未得以收入院干预治疗的GDM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孕妇的分娩方式、产科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新生儿窒息、低血糖、围产儿死亡、巨大儿、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妊高征、胎膜早破方面及分娩方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应早期诊断和治疗,控制血糖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是GDM治疗的关键,必要时加用胰岛素、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有利于获得良好妊娠结局.
作者:张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锰是一种重要的环境和工业污染物,职业工人长期接触锰,可出现类似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锰的毒性机制现在还不太清楚,研究表明其很可能与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有关,然而关于锰对线粒体功能影响的报道较少,本文将近年来探讨锰致脑线粒体损伤机制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张芳林;徐兆发;徐斌;邓宇;贾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本文主要对HBV、HCV、HGV和TTV的基因型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PCR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基因分析法.迄今为止,已发现HBV有A、B、C、D、E、F、G、H 8种基因型,HBV在漫长的岁月中累计的点突变构成不同的基因型,HBV的自然变异对于疾病临床转归的影响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X基因是一种仅存于嗜肝性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与宿主细胞生物学功能有广泛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是乙型肝炎病毒致癌的主要基因和发病基础;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是HBV复制的关键性调控因子,因而可能对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有较大影响;HCV基因组RNA在肝细胞中,常以双链互补的形式存在,基因组在复制过程中有负链RNA,但没有DNA中间体,表明是一种非整合型病毒;HGV基因结构HCV非常相似,同属黄病毒家族成员,HGV可引起人类输血后肝炎及散发性急、慢性肝炎;TTV为无包膜的单负链环状DNA病毒,TTV DNA主要定位在肝细胞核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与输血后肝炎相关.基因型的提出为肝炎病毒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作者:陶艺君;唐正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发生在学龄期儿童(6~12岁)呼吸道异物的特点和预防. 方法分析1993-2007年收治的178例学龄期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病例资料.结果 178例中,农村患者147例,城市31例;男性142例,女性36例;110例为化学合成品,54例为植物性异物,10例为矿物性异物,3例为动物性异物,1例种类不明.167例经直接喉镜或硬管支气管镜取出,4例自行咳出,3例开胸取出,3例经气管切开取出,1例行左肺切除术,无死亡病例.结论 与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不同,学龄期儿童以化学合成品类异物常见;玩具零件和文具零件是学龄期多见的异物,应重点预防;健康教育的缺乏是导致农村患儿发病率高的原因之一.
作者:神平;刘稳;李培华;曹恒明;许学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为了解湖南省突发中毒事件发生的规律,找出突发中毒事件发生的特点,更好的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降低中毒事件的发生率,有效的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方法 由调查员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情况收集全省2004-2006年度突发中毒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省2004-2006年共发生中毒事件110起,中毒人数3 487人,死亡32人;突发中毒事件接报途径主要以疾病监测为主,占80.91%;中毒场所分布,家庭(含聚餐)发生突发中毒事件起数多,为41.82%,中毒人数构成比分布则学校多,占46.09%.突发中毒事件主要是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在具体的中毒原因上,有机磷等农药中毒、毒蘑菇食物中毒、蜡样芽胞杆菌、变形杆菌食物中毒居多,分别占18.81%、4.76%、8.49%、6.88%.结论 加强家庭聚餐、学校集体食堂和餐饮业的卫生监督和管理,加强对突发中毒事件卫生知识的宣传,增强市民自我保护能力,能有效预防突发中毒事件的发生.
作者:王革生;段红英;贺宾;易翠薇;易亮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