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秀梅
目的 了解临床不同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点及差异,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6年12月分离自中段尿,痰分泌物标本的大肠埃希菌,采用天地人微生物分析系统及相配套的药敏试验卡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测定,并统计比较不同标本所检出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 共检出大肠埃希菌285株,其中中段尿检出150株,痰64株,分泌物71株.中段尿与痰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差异均有显著性;中段尿与分泌物分离大肠埃希菌对复方新诺明、头孢他啶、妥布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差异均有显著性;痰与分泌物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不同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同一抗菌药物耐药率不同,治疗不同部位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要考虑由于感染部位不同而产生的耐药性以及药物有效浓度的差异,按照药敏结果合理、有效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闾文萍;曾贱高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桑植县山区农村人群肺吸虫感染情况,为今后肺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调查对象的血清进行肺吸虫IgG感染标志物检测,血清肺吸虫IgG阳性者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查肺吸虫及肠道蠕虫感染情况.结果 所调查的1 527例山区农村人群中血清肺吸虫IgG阳性77例,阳性率为5.04%,其中男性33例,女性44例,男女性别间肺吸虫感染无差异(χ2=1.019,P>0.05),不同年龄组感染率无差异(χ2=1.587,P>0.05),血清肺吸虫IgG阳性者将近半数存在肠道蠕虫感染(37/77).结论 调查表明桑植县山区农村肺吸虫病防治不容忽视,对广大山区人群应加强肺吸虫预防保健知识宣传教育,改变生食或半生食溪蟹及直接饮用溪沟水的生活习惯.
作者:张清松;胡俊忠;李玲琳;刘开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128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予一般的健康宣教,实验组实施系统的自我管理教育,分别对二组患者于6个月后进行遵医行为调查.结果 实验组有38例患者能完全遵医,占59.38%,对照组23例患者完全遵医,占35.9%,二组遵医程度差异显著(P<0.05).结论 自我管理教育可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有效的控制病情.
作者:雷丽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晚期日本血吸虫病(简称晚血)患者血清羟脯氨酸(HYP)的变化及对晚血的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碱水解法预处理标本后,比色法测定98例晚血患者血清HYP含量,比较不同肝损害程度患者血清HYP含量的差异.结果 B超检查判为血吸虫性肝损害Ⅰ级者血清HYP含量为(172.56±23.37)ug/ml,Ⅱ级者血清HYP含量为(239.37±24.51)ug/ml,Ⅲ级者血清HYP含量为(298.86±26.78)ug/ml.血清HYP的含量在血吸虫性肝损害Ⅰ级与Ⅱ级之间、Ⅱ级与Ⅲ级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在Ⅰ级与Ⅲ级之间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晚血患者血清HYP含量随着血吸虫性肝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增高,提示检测血清HYP含量对了解晚血肝损害程度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刘学清;朱剑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尼麦角林对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尼麦角林治疗组(n=40)和常规治疗组(n=40).常规治疗组按常规方法治疗,尼麦角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尼麦角林8 mg静滴,1/d,连续应用10 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欧洲卒中评分(E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及临床疗效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尼麦角林治疗组治疗后ESS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尼麦角林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 结论尼麦角林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作者:李素英;刘振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为揭示农村学校食堂及学生饮用水安全隐患,健全卫生监督长效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按食品卫生监督量化评分标准设计检查内容和表格,对平江县108所学校的食堂卫生许可证、健康证持证情况、食堂基础卫生设施,学生饮用水及餐具消毒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学校卫生许可证持证率24.3%;有效健康证持证率73.1%;关键监督项目:食堂与污染源距离,三防设施、冷藏设施、专用洗涤池中学与小学分别为83.6%、58.8%;11.9%、11.8%;76.1%、32.3%;74.6%、35.3%;经统计学处理,中学与小学差异有显著性.学生饮用水总合格率57.0%,餐具消毒合格率中学36.4%,小学31.6%.结论 关键监督项目达不到卫生要求,学生饮用水合格率低,致使卫生许可证持证率不高,学校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加强领导与监督管理,完善基础卫生设施,改水、改厕是平江县学校的当务之急.
作者:袁德兴;吴多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了解广西部分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状况及公共职能开展情况,并提出相应措施.方法 分析卫生人力的数量、专业、年龄、学历、职称、工作性质构成及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公共职能执行情况.结果 人员专业素质整体不高,学历层次较低,职称结构不合理,从事防保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卫生人力总量及防保人员配备偏低;缺少高级别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内容;公共职能开展与国家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结论合理规划和配置卫生人力资源,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履行公共职能和拓宽服务领域,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良性发展.
作者:孟军;董柏青;唐振拄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危险因素,为有效降低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样调查月湖区8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2006年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结果 月湖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39.02%;伤害年龄高峰在6~岁组;伤害种类以跌伤的比例为高,为39.07%;伤害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中;伤害季节主要是夏季和春季.结论 针对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它既是一项政府行为,也是全社会和每个公民都需积极参与的事情.
作者:徐殷;吴劲;宁远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审查PET中心设计,验证放射防护效果,降低辐射对核医学工作人员和患者健康的影响. 方法 根据相关标准和资料,对某医院核医学科PET及回旋加速器系统设计布局进行审查,利用多功能辐射仪对相关工作场所进行放射性水平检测,对其放射防护效果进行验证.结果 该项目总体设计合理.其中,在药物合成室的分装环节、活度室测活度环节、注射室注射环节、PET扫描时的摆位环节辐射剂量较高,应充分利用时间、距离屏蔽等综合防护措施.回旋加速器室两道防护门和迷道长度的设计是保守的.结论 加强核医学设计审查与放射防护效果验证,对实现放射防护的优化,解决新型仪器带来的辐射防护问题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秀芹;刘士敏;赵进沛;吴欣;谢向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感染分布和耐药现状.方法 应用法国梅里埃VITEK 2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对收集自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6年1-12月的临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用WHONET 5分析试验结果.结果 一年间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377株,99.2%分离自住院患者,0.8%分离自门诊患者.痰标本分离率高达82.2%,主要引起神经外科和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该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达80.9%,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64.7%,耐药菌株在上升.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外科和重症监护病房常见,对亚胺培南敏感率高,且耐药性有上升趋势.
作者:刘文恩;易春梅;邹明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乙肝病毒核酸(HBV-DNA)含量检测的结果与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关系.方法 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两种方法检测500份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00例HBV-DNA定量检测阳性283例,阴性217例;52例HBsAg、HBeAg、HBcAb、HBeAb组阳性患者(大三阳)检出HBV-DNA阳性51例,66例HBsAg、HBeAg、HBcAb、HBeAb组阳性患者(小三阳)检出HBV-DNA阳性39例.结论 大、小三阳两组患者检出HBV-DNA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联合运用乙肝标志物与HBV-DNA检测有助于乙肝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作者:杨贤斌;陈雪初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伴肾性贫血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检测40例CRF伴肾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和30例健康对照者(肾功能正常且无贫血)血清中EPO、血细胞分析仪检测Hb、RBC和HCT水平. 结果经治疗后患者EPO水平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RBC和H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RF伴肾性贫血患者EPO含量增高,经过治疗,EPO水平虽有下降,但仍然高于正常值,可见EPO与CRF伴肾性贫血的发生有关.
作者:潘爱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密集型银质针疗法治疗无菌性软组织炎性疼痛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将94例无菌性软组织炎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密集型银质针疗法,对照组应用综合物理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3月、6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并记录疼痛对患者工作和生活的影响程度.结果 实验组在视觉模拟评分及对患者工作和生活的影响程度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密集型银质针疗法治疗无菌性软组织炎性疼痛近、远期疗效满意.
作者:韩真;杨晓颜;李曦光;王明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娄星区麻疹暴发疫情流行特征,探讨暴发原因,为制订防治对策降低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病人进行个案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麻疹IgM抗体.结果 本次暴发疫情共报告病例157例,发病率37.38/10万,无死亡病例,流行高峰在4-6月份,共计124例,占此次暴发疫情总数的78.98%.结论 娄星区麻疹疫情散发、暴发并存,麻疹接种率存在虚高现象,特别是流动人口和城区散居儿童,存在免疫空白.建议应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加强对接种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冷链运转管理,提高麻疹疫苗的有效接种率;加强对流动人口和城区散居儿童的管理,消除免疫空白;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分析、疫点处理和应急免疫,防止疫情暴发.
作者:刘兴旺;方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可疑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方法 应用衣原体试剂盒(胶体金法)定性检测衣原体抗原,支原体培养及药敏选用支原体药敏试剂盒,并对10种抗生素对支原体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 2 034例可疑NGU患者检出各种病原体感染765例,阳性率37.6%,其中衣原体阳性者384例(18.9%),支原体阳性者324例(15.9%),混合感染者57例(2.8%).381例支原体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率高的是交沙霉素和强力霉素(89.76%、88.45%),其次为克拉霉素(69.55%),耐药率高的是环丙沙星(93.44%),其次为红霉素(64.31%)和可乐必妥(56.96%).结论 诊治NGU患者感染,应进行衣原体、支原体检测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有效的抗生素,控制NGU的传播和蔓延.
作者:段贞;陈玮;李浩;蔡瑞芸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监测血站采供血环境的卫生消毒质量及效果,以便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在消毒前后对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及工作人员和献血员手进行抽样检测.结果 用多功能循环风空气消毒机作用30 min后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可保持室内空气自然菌总数在200 cfu/m3以下,用含有效氯500 mg/L的消毒溶液擦拭地面和物体表面,使物体表面自然菌总数下降率为95%以上,菌数保持在5 cfu/cm2以下.工作人员及献血员手的皮肤用含2 500 mg/L有效碘的碘伏液擦拭2遍消毒,可使皮肤上自然菌总数下降率达到95%以上,维持细菌数在5 cfu/cm2以下.结论 血站采供血环境及工作人员手指采用正确的常规消毒方法,认真落实各项消毒管理制度并加强监测和管理,可以确保卫生消毒质量达到合格要求.
作者:谭明华;刘源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慈溪市农村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相关知晓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二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 000名18岁以上的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慈溪市健康教育所自行设计.结果 农村居民慢性病的预防控制知晓率为53.9%,40岁以下农村居民知晓率较低,文盲及小学学历的农村居民知晓率较低,对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知晓率较低. 结论农村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晓率较低,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
作者:戎志东;陈国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肺隔离症的流行病学、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查阅1998年1月-2007年12月本院心胸外科18例手术明确诊断的肺隔离症患者的住院病历,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特点等进行归类并分析.结果 1998年至今我院共治疗18例肺隔离症,其中叶内型16例(88.9%),叶外型2例(11.1%).术前确诊该症5例(27.8%),主要通过影像学诊断.全组病例均行肺叶切除术,无手术死亡.结论 肺隔离症临床发病率低,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误诊和漏诊.通过结合X线、CT及主动脉逆行造影等检查资料,发现异常的主动脉供血血管是明确诊断的关键.手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畅;马海涛;赵军;倪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监测本地区2000-2006年临床细菌的构成分布及耐药性,并检测其是否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方法 MicroSCAN AUTOSCAN4半自动鉴定药敏仪对送检标本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琼脂筛选法检测MRS、MRCNS,K-B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比较产酶株与非产酶株对抗菌药物的活性.结果 8 448份临床标本检出各种细菌2 436株,检出率为28.84%,种类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45.26%,常检出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CNS(-)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MRS、MRCNS、ESBLs检出率高,耐药性强,耐药谱广.结论 临床分离菌以条件致病菌为主,耐药株分离高,建议临床医生根据药敏试验合理用药,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作者:谭萍;张松;邹汉良;赖秀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湘潭市市区女性性工作者性病、艾滋病流行现状和行为学特征,为该人群的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公安系统现场抓捕的女性性工作者进行血清学检查及行为学调查,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140名女性性工作者中发现HIV抗体阳性1名,梅毒抗体阳性10名.安全套使用率为37.14%.结论 目前湘潭市女性性工作者安全套使用率仍然较低,易造成性病、艾滋病传播,需加强干预措施,控制疾病的传播和蔓延.
作者:赵树海;王继杰;方彰红;颜天强;何伟;彭颂阳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