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艳
目的:探究术中自体血液回输的安全性和效果观察.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6.9~2017.9收入60例术中出血较多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并使用自体-2000型血液回输机,并将手术中以及体腔内出血、积血处理之后回输到患者体内.并对血液回输前后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自体血液回输前后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中所有患者输血前、输血后24h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中患者实施自体血液回输,其临床上安全有效,并不存在输血反应存在,同时可以缓解临床上血液资源缺乏现象.
作者:江姐;徐宝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疼痛护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影响.方法: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疼痛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健康教育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均优于对照组患者,<0.05),具有可比性.结论:运用疼痛护理对癌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对药品的认知度,有效提高了治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晴;吴雪琳;程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儿秋季腹泻病的护理与健康教育等问题.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20例小儿秋季腹泻患儿,根据其病情进行饮食调整、防止感染、发热护理、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我科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患儿呕吐、腹泻、恶心、发热等症状消失,大便镜检指标和血尿常规检查正常,所有患儿均顺利治愈,治愈率100%.结论: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健康宣教可以促使腹泻患儿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邓腊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喘可治注射液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0年1月-2015年12月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研究对象105例,均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3),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喘可治注射液穴位注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45%明显高与对照组73.0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患者采用喘可治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我们国家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强,推动各行各业信息化发展建设步伐.尤其是对于医院来说,加强对医疗设备信息化与系统化,不仅能够提高自身医疗水平,而且还能增强广大患者对医院的信赖度,降低医患问题发生的机率.本文将通过对医疗设备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进而对医疗设备信息化与系统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进行重点阐述,以供参考.
作者:李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简述全科药学相关服务工作的要点,讨论现在我国培养全科型药师的方法.方法:结合相关文献,阐述医院开展全科药学服务的内容和发展状况.结果:在具体开展药学工作中,由于临床药师的特殊性,无论是在药房咨询窗口还是临床一线服务时,都必须要有完备的临床实践知识储备,才能更好的面向医生和患者进行工作与服务.全科药学新理念的诞生,能够进一步深化临床药师的工作能力,对临床药师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全科临床用药的基本技能,还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在各种状况下很好的用于临床实践工作中,使药师能够真正有效的服务于临床.目前我国的全科药学正在不断发展完善,在发展的过程中提倡全科药学和专科药学要共同发展,促进全科药学实现快速稳步发展.
作者:钱柒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普外科术后用于胃肠减压不适应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普外科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录的50例胃肠减压不适应症患者资料,按照患者实际治疗要求,采取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案.于1个月后回访调查,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变化差异(P<0.05).按照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等4个标准,对综合护理用于胃肠减压不适应症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胃肠减压不适应症主要表现为饥饿、口干渴感、咽部疼痛、恶心、呕吐、心理压力大、排痰困难、语言表达障碍、失眠等,本次治疗总有效50例,有效率73.5%,综合护理总有效61例,有效率95.3%.结论:综合护理用于普外科术后康复效果显著,显著优于单一治疗法,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康复平台.
作者:李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孕期保健对高龄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管理的高危孕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普通保健,给予实验组患者孕期保健,比较两组高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孕产妇的发生饮食不佳、葡萄胎、早产、妊娠高血压率、妊娠糖尿病率、产后出血率、产程延长率均低于对照组,且自然分娩情况高于对照组,两组妊娠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高龄孕产妇患者实施孕期保健,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妊娠结局,降低患者产后出血率,减少妊娠综合征的发生,提高孕产妇的自然分娩成功几率.
作者:王建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对症状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次所选样本均为我院接收并治疗的肺炎患儿,共67例,分为两组,施行常规护理的33例为常规组,行优质护理的另34例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后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及患儿家属满意度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肺炎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有利于促进症状消失时间,减少住院天数,并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可推广.
作者:王海侠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影响药剂科合理用药水平的因素,并且根据因素提出相应的具体的应对策略.方法:随机选取自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药剂科进行治疗的患者的用药处方100张作为实验组;再选取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药剂科进行治疗的患者用药处方100张作为本次实验的对照组;对实验组的100张处方就会对合理用药水平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对对组的100张处方则不进行相应的针对性干预,就两组的用药合理率进行对比.结果:在用药合理率方面,实验组的用药合理率为95%,对照组的用药合理率为65%,实验组的用药合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中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剂师的工作任务较为繁重药剂科配备的设备不一、医院药剂科药师在专业水平方面表现不一等一系列因素,都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药剂科合理用药水平.结论:针对影响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的干预发展对策,是提高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有效途径.也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保证,显著提高医院药学工作质量.
作者:孙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电脑随机选取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24%;同时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52%,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76%,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安素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病的整体护理,增加患儿的治愈率,促进小儿腹泻病的护理工作更好的发展.方法:对151例腹泻惠儿进行严格消毒隔离,根据病情合理治疗,精心护理.结果:痊愈出院70例,住院天数少2d(8例),多13d(1例),平均住院6.8d;好转出院的惠儿79倒,住院少1d(18例),多10d(5例),平均住院4.5d,无死亡病例.结论:我院小儿腹泻病的整体护理质量安全、可行.
作者:陈光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联合药物在急诊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急诊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参考随即平均分配的数学方法,将1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应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无创呼吸机,对比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指标的差异,分析无创呼吸机联合药物在急诊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除pH值外,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联合药物在急诊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患者中的效果确切,有效性、可靠性均可以保证,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刘洪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探讨使用连续肾脏疗法(CRRT)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23例接受CRRT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肝肾及心肺功能,并分析总结护理措施.结果:接受治疗24h后,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氨酶、血清肌酐、胆红素以及血清淀粉酶(AMY)分别为(38.24±24.51)U/L、(120.86±42.46) μmol/L、(21.19±7.95)μmol/L、(963.14±126.78)U/L,和治疗前的(51.01±25.14)U/L、(143.96±52.14)μmol/L、(24.02±8.64) μmol/L、(1019.42±785.63)U/L相比均显著降低,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24h后患者的氧合指数、心率次数、平均动脉压以及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84.23±81.23)mmHg、(114.35±19.91)次/min、(102.34±12.43)mmHg、(12.93±5.23)分,和治疗前的(123.86±52.52)mmHg、(131.42±21.42)次/min、(94.21±15.66)mmHg、(16.46±4.63)分相比均情况显著较好,且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CRRT治疗,并辅助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显著提升患者的肝肾和心肺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蔡朝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对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惠儿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以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总计120例患儿,按照计算机表法的方式将其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惠儿接受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进行治疗,参照组患儿则接受蒙脱石散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以及止泻时间、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并且其止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数据对比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缩短患儿的止泻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疗效较为理想,应当广泛应用.
作者:徐聪聪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对外固定支架在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3月-2017年10月间住院患者,共6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分别采用外固定支架和内固定治疗.比较患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痊愈者21例,常规组15例,评估有效率分别为93.3%、80.0%,P<0.05.常规组有2例感染、2例固定物松动和3例骨折畸形愈合病例.干预组仅有1例感染病例,P<0.05.干预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08.3±12.4)天,常规组患者平均(92.5±10.3)天,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能够缩短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康复时间,同时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邓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ICU病房中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和系统护理措施在预防不良护理事件中的效果,从而分析不良事件的高危因素对针对这些因素讨论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ICU住院治疗的80例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措施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结果:对于观察组,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护理工作满意度都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和不良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率都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实验结果具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患者进行护理时,采取系统管理措施能够增加患者对医院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大提高了ICU护理工作的服务水平.
作者:沈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对新生儿窒息抢救中优化急救护理程序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于我院抢救的窒息新生儿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优化急救护理程序,统计并对比两组抢救效果.结果:实验组抢救成功率97.5%,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抢救时间(205.3±73.5)s,显著低于常规组的(426.3±163.5)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1分钟两组Apgar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5分钟、10分钟实验组Apgar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7.5%,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窒息新生儿抢救中应用优化急救护理程序,能够显著压缩抢救时间,提升抢救效果,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作者:赵春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对小切口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应用方法以及疗效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0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小切口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所有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以及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分析.结果:术后当天肺部感染、高血压病等并发症2例(10.0%),较严重,经监护治疗3天后转好转.随访6个月至2年,平均16个月,无术区感染及假体松动.关节功能评定20例,优11例(55.0%),良7例(35.0%),一般2例(10.0%).结论:应用小切口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董建权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超声刀与传统手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手术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于201 5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400例甲状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3天引流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有2例患者分别发生声嘶与呛咳,对照组有3例患者分别发生声嘶与呛咳,组间对比并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在甲状腺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超声刀能够有效的控制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同时也有助于减少术后引流量,从而提升整体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韩必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