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平;马建虹
目的了解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加强其健康监护.方法对湘潭市423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结果受检者的神经衰弱综合症、口腔溃疡及晶状体混浊,发生率有随工龄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其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血液学指标WBC随工龄的增加而降低,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异常率随工龄的增加而升高.结论长期小剂量的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机体有一定程度的损伤,做好放射卫生防护至关重要.
作者:马金辉;那明;李三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云南省吸毒人员吸毒方式、性行为及HIV检测情况.方法选择内地及边境不同地理分布,吸毒人员较多、中度、较少的四个县吸毒人员为调查对象,通过访谈,问卷收集关于吸毒方式、性行为、HIV检测等方面资料.结果 516人中,485人(94%)首次吸毒使用海洛因,被调查前一月78.6%吸毒者采用注射方式吸毒,一周内人均注射毒品(406人)15.1次,其中人均使用新针具注射(390人)8.3次.仍有(82人)3.3次使用熟人的针具进行注射.部分也使用陌生人的针具进行注射.328名(63.6%)吸毒人员被调查前一月有性行为,与暗娼及临时性伴的性行为者占165人(50.3%).与临时性伴及暗娼发生性关系时,71人(42.8%)从未使用安全套.被调查者中34.7%(179人)进行过HIV检测,24.6%(102人)到过诊所治疗性病.结论注射为主要的吸毒方式,共用针具情况常见,吸毒者不多的性行为中不使用安全套的高危性行为相当普遍.已有部分吸毒人员可能感染性病,对吸毒者知识宣传后的高危行为改变任重而道远.
作者:朵林;李蕾;张旭东;阮静萍;余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常见实验因素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的影响,指导实验室检测.方法全自动仪器法,严格按规程操作.结果标本置常温(25℃)PT结果在4 h内稳定,冷藏(4℃)6h内稳定;APTT结果在4 h内稳定,存放温度无影响.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低于1:7或高于1:11时,两结果均显著延长.标本溶血对结果影响不大(血浆Hb<30 g/L).结论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一定要准确,好使用专用定量真空采血管,标本离体后4 h内完成检测.
作者:刘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调查暴发的特征,了解暴发的病原,探讨暴发的因素.方法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结果发病人数共103人,学生发病率为18.6%,3月2~4日和3月7~10日有两个波峰,病原为H1N1型流感病毒.结论这是一起H1N1型流感暴发疫情.
作者:阮峰;张志雄;叶中文;林波;杨春晓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温州市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率及与吸烟的关系.方法抽样调查温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群,测定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结果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高于女性;老年男性吸烟率为46.61%,其中15.60%患有COPD,高于非吸烟组(P<0.005);吸烟指数>300的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高于吸烟指数≤300组(P<0.05).结论温州市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吸烟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高,且患病率随吸烟量增多而增加,老年吸烟者应尽早戒烟.
作者:翁海霞;林洁;杨鹏麟;张素勤;徐定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了解江苏省近年来AFP病例监测情况,2004年在全省范围内对近5年AFP病例进行主动搜索,结果显示:1)近年来全省AFP监测工作的基本情况良好,AFP病例的漏报率为1.35%;2)5例漏报病例中3例儿童在内科就诊,经了解内科医生报病意识较差;3)部分防疫站医生主动监测仅留于形式.
作者:冯永庄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对东山区饮食业生产加工场所烹调油烟污染状况进行调查,摸清其污染水平及危害,探索积极的预防措施.方法随机抽取大、中、小规模的饮食店共48间,制定调查表格对其生产加工场所进行现场检查,并对生产加工场所及就餐场所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将结果按照国家GB16153-1996卫生标准进行评价并加以比较.结果东山区饮食店生产加工场所空气质量的好坏与生产加工场所卫生状况、通风情况显著相关.在卫生状况较差的生产加工场所,CO、甲醛、可吸入颗粒及细菌总数等主要污染物浓度严重超标.结论加强饮食生产加工场所预防性卫生监督,重点审核通风排气状况,加强对其日常卫生管理,降低污染物浓度,有效保障从业人员身体健康.
作者:许斌;付裕;张革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卫生高等职业教育应面向基层,以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专业为重点,注重医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全科医学知识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
作者:刘万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酒精介入治疗小肝癌的声像图改变及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应用彩色超声引导无水酒精注射治疗21例小肝癌,每周一次,四次为一疗程.结果所有病例治疗后3月彩超检查,其中3例肿块完全消失,18例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肿块中央回声增强,周边呈低回声,境界清晰,肿瘤内血流消失或减少.病人治疗后全身情况好转,症状减轻或消失,饮食明显增加,AFP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酒精介入治疗对小肝癌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安全实用,声像图表现有助于判断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的疗效.
作者:朱文晖;肖际东;李瑞珍;李俊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百部、枫树果对微小牛蜱的防制作用.方法湘南林区9个采样点对带有微小牛蜱的耕牛12头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百部、枫树果乙醇提取液;1%的敌百虫溶液观察比较其对微小牛蜱的击倒作用以及对微小牛蜱的中枢神经团、生殖系统的影响.结果中药组较敌百虫组对微小牛蜱中枢神经团、雄蜱生殖孔有明显的损害作用(P<0.01),中草药组和敌百虫组对微小牛蜱的击倒作用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组和敌百虫组对微小牛蜱均有明显的击倒作用,但对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的影响前者明显优于后者,中草药且有对人畜几乎无毒等优点.
作者:黄煌;欧录明;郭皖北;刘庆武;刘汉胜;周少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为了解湘乡市初中学生视力变化及规律.方法 2000~2003年以追踪观察的方式每年两次进行,测试湘乡市三中308名初中学生视力情况,并用百分构成比分析其视力低下的变化,对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视力变化规律作出分析.结果男生的视力低下率由30.63%上升到48.13%,女生的视力低下率由32.43%上升到50.68%,男女生的轻度视力低下率终减少,中度和重度视力低下率逐年增加.结论男女性别视力低下率无显著差异;随着学年的升高,中度和重度视力低下率逐渐增加.
作者:黄桂湘;曾拓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秋季腹泻一般由轮状病毒引起,多流行于每年秋冬季,是婴幼儿每年秋季腹泻流行主要的原因.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大便呈水样、蛋花汤样,重者可导致脱水、酸中毒、严重者可造成末梢循环衰竭,临床上却无特殊治疗方法.2003年11月~2004年12月我院共收治108例秋季腹泻病人,随机分三组,分别给予病毒唑、穿琥宁、更昔洛韦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楼凌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了解黔东南州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和对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的效果进行评估提供科学的本底资料,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3个县市1377名儿童用ELISA法检测HBsAg.结果表明我州0~2岁儿童HBsA4g阳性率为4.21%.不同年龄、性别和民族的儿童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乙肝疫苗接种者和未接种者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推行乙肝疫苗计划免疫是阻断乙肝病毒传播、降低儿童HBsAg携带率有效的措施之一.因此,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尤其是首针及时接种率,积极推行安全注射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主要措施.
作者:卫芳;周峻;潘宏;苏亚玲;周小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江西省城乡社区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状况.方法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建议的我国体重指数(BMI)的分类标准,对城乡社区中20~69岁人群进行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现状分析.结果城市社区人群超重现患率和肥胖现患率(18.3%,2.3%)高于农村(12.7%,1.3%),城市社区女性(19.7%,2.7%)高于男性(17.3%,1.9%),农村则男性(14.3%,1.5%)高于女性(11.5%,1.3%),差别均具有显著性(P<0.01);超重与肥胖的现患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5059岁达到高峰;城乡社区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及不同职业人群超重和肥胖现患率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超重和肥胖的防治应采取全人群与高危人群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特别是要从儿童抓起,根据城乡社区人群的不同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作者:朱丽萍;赵军;吉路;余平;黄晓君;胡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减少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胸膜粘连的效果.方法收治渗出性胸膜炎24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24例.治疗组充分引流后注射尿激酶10万单位+生理盐水20 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20 ml;化疗方案等其他治疗方法相同.结果胸液吸收时间治疗组(19.8±5.2)d,对照组(19.1±4.1)d(P>0.05).抽液总量,治疗组(3 458±528)ml,对照组(2 896±468)ml(P<0.01).抽液次数,治疗组(5.1±1 8)次,对照组(4.9±1.6)次(P>0.05).形成纤维分隔、多房积液,治疗组4例,对照组19例(P<0.01).2个月后B超查胸膜肥厚,治疗组(1.02±0.21)mm,对照组(1.43±0.32)mm(P<0.01).肺功能FEV1%,治疗组88.9%±1.8%,对照组81.1%±2.3%(P<0.01).FVC%治疗组94.2%±2.1%,对照组89.9%±2.2%(P<0.01).结论胸腔内注射尿激酶能减少胸腔分隔、多房的形成.减少胸膜肥厚,改善肺功能.
作者:高春荣;高卫红;张叶娜;杨薇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浙江省部分医院口服抗高血压药品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根据药理作用分类,统计各类药品销售金额,计算DDDs并进行排序,以分析其用药频率.结果钙拮抗剂、ACEI和沙坦类分别居销售金额前三位,用药频率按DDDs排序前三位为寿比山、硝苯地平和拜新同.结论目前国产抗高血压药技术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国内厂家应加强自主创新,瞄准市场,开发高效、长效,选择性高、多血管保护作用,不良反应少或轻的药品.
作者:朱红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ICRU实用量Hp(d)中的Hp(10)、Hp(3)、Hs(0.07)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个人剂量测量采用北京蓝道尔公司提供的X、γ、β射线胸章剂量计.结果表明Hp(d)中Hp(10)、Hp(3)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结论一般情况下可用Hp(10)导出Hp(3),由Hp(10)导出Hs(0.07)时则要根据不同的工种区别对待.
作者:谭雄;许志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本文系统探讨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个性心理特征及其常见的社会心理问题与社会心理综合干预方法.
作者:杨放如;郝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1概述食源性寄生虫病(disease of parasite infected by foods)是指进食生鲜的或未经彻底加热的含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的食品而感染的一类疾病的总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由食源性寄生虫病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将愈加突出,由此引发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大幅度升高.2001~2004年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在局部地区明显上升,其中,以华支睾吸虫感染为严重,感染率比1990年第一次全国调查的结果上升了75%,流行区的感染率为2.4%,估计流行区感染者达到1200多万人.带绦虫感染率比1990年上升了52.47%,感染带绦虫人数为55万人;另外,由于生食或半生食猪肉和溪蟹等引起的其他食源性寄生虫病,如囊虫病、旋毛虫病、并殖吸虫病、弓形虫病在局部地区,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比较高.食源性寄生虫病已成为影响我国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段绩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方法对该院1999~2003年间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进行统计、总结和分析.结果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氏菌和不动杆菌是常见致病菌.细菌耐药率及ESBLS检出率明显上升.绝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三代头孢含酶抑制剂及阿米卡星较敏感,氨苄青霉素基本耐药.肠杆菌属中阴沟肠杆菌是近2年随移植中心迅速蔓延的致病菌.结论重视监测资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耐药率及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传播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朱胜平;周建党;郑兰香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