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志梅;陈晓丽;黎慧清
目的:对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所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4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34例患儿给予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并对其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变化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患儿治疗后的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低于治疗前,且白细胞和血小板较治疗前有所降低,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儿在治疗后的血糖、钾、钠及钙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治疗,是一种稳定、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治疗效果显著,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颜福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20例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特征、诊断以及治疗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20例小儿川崎病患者,对20例小儿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明确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特征、诊断以及治疗情况.结果: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20例小儿川崎病患者中,15(75%)例小儿患者为典型性小儿川崎病,5(25%)例小儿患者为不典型性小儿川崎病;10(50%)例小儿川崎病患者在十天以内确诊,4(20%)例小儿川崎病患者在十天后确诊;5(25%)例小儿川崎病患者同时并发冠状动脉扩张并发症,1(5%)例小儿川崎病患者同时并发冠状动脉瘤并发症.结论: 典型性小儿川崎病的临床表现一般为发热、皮疹、结膜充血、口唇红皲裂、杨梅舌、肛周脱屑、手足硬性水肿等,并且临床容易确诊,不典型性小儿川崎病极易出现误诊现象,其次少部分患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并发症,并且小儿川崎病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减少患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并发症的状况.
作者:张亚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冠心病中优质护理的应用优势.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护理指导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5例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两组护理满意率进行对比,实践证明,乙组满意率88%,甲组满意率68%,乙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甲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给予优质护理,能缓解临床不良病症,患者对该护理方式满意率比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霞;邱波;彭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微创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术中护理配合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取2015年11月到2016年11月间本院收治的80例行微创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40)和配合组(n=40),对所有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所有配合组患者实施术中护理配合,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配合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配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对微创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术中护理配合可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
作者:胡昌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讨论家属参与护理干预对多发性跖骨骨折患者足部功能恢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6月-2016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多发性跖骨骨折患者62例,分为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院内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家庭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足部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3.5%,对照组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为64.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7%,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48.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属参与护理干预可以促进多发性跖骨骨折足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赵慧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简要分析给予产后抑郁患者社区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们社区一共发现了20名产后抑郁人员,采用随机的方法将20名人员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每组10人.给予观察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观察组的基础上给予社区护理,观察两组人员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施护理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观察组患者,二者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产后抑郁人员社区护理,可以明显改善产妇的抑郁症状,有利于产妇早日恢复健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非常显著,值得在社区服务中大力应用和推广.
作者:谭成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80例,分为M组(n=40)和N组(n=40).N组进行常规治疗,M组在N组的基础上进行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相对于N组的治疗效果(77.5%),M组(95%)较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对于N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7.5%),M组(5%)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值得推广.
作者:施永元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5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予以丙泊酚镇痛,观察组予以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镇痛.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采用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单一药物镇痛效果,且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俊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产前筛查高风险孕妇中所发挥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3月~11月进行产前筛查高风险孕妇104例进行护理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将孕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2例,干预组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临床护理,比较两组孕妇复诊数、产前拒绝检查数和羊水穿刺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复诊率高,羊水穿刺实施率高,产前诊断拒绝率低,各组数据相比对照组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对产前筛查高风险孕妇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有着非常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提升产妇的复检率和产前羊水穿刺率,减低缺陷胎儿出生的风险,保证了生产安全,有着积极的临床护理价值.
作者:青玲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对康复治疗应用于脊髓损伤患者中的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52例2015年2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行常规治疗)和实验组(行康复治疗)各26例,对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治疗后而言,与参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轻触觉、针刺觉、运动三项ASIA评分、barthel生活指数均明显较高,因为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应用于脊髓损伤患者中的疗效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潘雅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双侧开颅术治疗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应用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8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行双侧开颅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至半年随访,本组患者恢复良好8例,轻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1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6例,死亡率为33.3%.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双侧开颅手术,是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海峰;茹小红;段志斌;陈贵平;申建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胸腺五肽在晚期乳腺癌化疗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68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把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化疗方案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胸腺五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下降值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CD3+、CD4+、CD8+、CD4+/CD8+水平要显著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结论:在晚期乳腺癌患者化疗治疗中应用胸腺五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可显著增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万志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输尿管镜在尿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尿道损伤患者经输尿管镜下行尿道会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有59例患者输尿管镜尿道会师成功,成功率为98.3%(59/60).手术时间范围在(27.8±2.9)分钟.术后随访半年至一年,患者尿控满意、排尿通畅.结论:输尿管镜在尿道损伤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手术时间,值得借鉴.
作者:雷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近些年来,由于生活质量的升高和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心肌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多发群体为中老年人,其中大约33%患者的心功能严重不全,危及生命;约20%的DCM患者有心肌病的家族史.该病一种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本文主要论述扩张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诊治进展,旨在提高扩张性心肌病的治愈率.
作者:李星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随机编号的方式将患者纳入路径组与参照组(n=43).路径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以及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路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参照组患者,且路径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相对较高,各项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有助于提升临床护理工作效率,为患者带来更加全面、专业的护理服务,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沟通方法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沟通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沟通、术中沟通、术后沟通、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满意为41(80.39)%,实验组患者总满意度为49(96.07)%,实验组患者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沟通方法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并发率和住院时间,提高治疗的疗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经脐单孔腹腔镜输卵管妊娠开窗取胚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收取的31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脐单孔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取胚术进行治疗,总结治疗情况.结果:在本组研究的31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进行手术时发现是间质部妊娠,立即中转开腹手术.其余29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患者的手术时间在20-51min之间,平均为(36.11±3.86)min.术后不需要通过镇痛剂进行镇痛,切口均为一期愈合,并未发生并发症或者持续性异位妊娠.结论:在输卵管妊娠的治疗中,经脐单孔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是安全可行、理想的一种微创术式,值得注意的是应严格选择病理,施术者应提高自身的手术技巧,在术后要严密检测患者的血β-HCG水平.
作者:姚茂琼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探究全喉切除术后人工气道的全程护理管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例全喉切除患者作为分析研究对象,分析人工气道的全程护理管理对全喉切除术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20例全喉切除患者术后经过人工气道的全程护理,出现咽喉发炎的患者有1例子,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有1例,经过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护理后,恢复良好.结论:人工气道的全程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全喉切除患者术后恢复的总有效率,减少患者痰阻情况,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周建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重要性.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接收的110例糖尿病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给予研究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各项血糖指标变化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临床护理措施后,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格率、护理满意度与各项血糖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不但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效果,因而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韩金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长期卧床肺部感染患者采取胸部物理治疗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将2014年6月~2016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长期卧床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采取胸部物理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研究所选取的36例患者在接受治疗1周后的总有效率为41.3%,2周后的总有效率为78.26%,3周后的总有效率为97.83%,治疗时间越长效果越显著,且不同时间段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长期卧床肺部感染患者开展临床治疗工作时,可采用胸部物理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肺部感染状况,可予以推广应用.
作者:钱立新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