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推拿配合电疗治疗中风后遗症40例临床疗效观察

陈炜;杲常善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 针刺, 推拿, 电针
摘要:目的:通过针刺、推拿、电针的联合使用,寻找中风后遗症的系统治疗方法,从而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40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分别进行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0%,对照组愈显率5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推拿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值得继续研究和推广应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护理方案在基层医院临床实施应用难点与思考

    2013-2015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继颁布了52 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进一步规范了中医护理行为,培养了护理人员临床辩证施护能力,中医护理工作更有目标性,避免了工作的盲从及随意性;中医适宜技术、健康操等的运用,对改善了患者体验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我院在临床中积极推广应用,临床实践中也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就中医护理方案使用中的影响因素及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作者:李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不同方法(低温等离子刀、双极电凝)实施扁桃体切除术效果对比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刀、双极电凝两种手术对扁桃体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扁桃体切除术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低温等离子刀切除,对照组采用双极电凝切除,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假膜脱落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平均疼痛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相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低温等离子刀在扁桃体切除中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等特点,可为患者提供更为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潘文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23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影响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对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尿失禁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干预组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逼尿肌无抑制收缩次数、每日漏尿次数分别为(2.2±0.4)次、(1.1±0.3)次,较对照组患者的(3.6±0.5)次、(1.9±0.2)次少(P<0.05);术后尿失禁发生率为4.3%,较对照组患者的20.0%低(P<0.05).结论:对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排尿功能,降低患者术后尿失禁发生率.

    作者:曾赛丽;曾佳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脑梗死溶栓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脑梗死溶栓效果影响因素.方法:在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98例脑梗死患者为实验对象,且对其进行溶栓治疗,回顾性分析,发现58例患者为预后良好者,40例患者为预后较差者,为了提高临床疗效,我院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和单因素分析.结果:从单因素角度分析,两组患者年龄不存在差异性(P>0.05),预后较差患者发病到进行溶栓时间(大于3小时42.52%),糖尿病率(61.11%)、房颤率(66.67%)、颈内动脉闭塞率(55.56%)、溶栓前NIHSS评分(大于10分65%)高于预后良好者(P<0.05);从多因素角度分析,发病到溶栓时间大于3小时OR为1.562;P为0.001,颈内动脉闭塞OR为1.494;P为0.000,糖尿病OR为1.346;P为0.001,溶栓前NIHSS评分OR为1.642;P为0.000,房颤OR为1.234;P为0.000.结论:影响脑梗死患者溶栓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发病到溶栓时间,糖尿病、颈内动脉闭塞率、房颤、NIHSS评分.

    作者:陈权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和血尿酸关系研究

    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和血尿酸关系.方法:测定,106例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尿酸水平,根据尿酸测定结果将患者分为尿酸增高组、尿酸正常组和正常对照组,根据ITM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形成组、内膜增厚组和内膜正常组,对高血压患者IMT与尿酸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两组高血压患者的IMT均明显增厚(P<0.05),而且尿酸增高组的IMT值显著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结论:IMT与尿酸存在相关关系,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和颈动脉硬化均需给予重视,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作者:靳宗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浅析全科医师在县级医院急诊科工作中的重要性

    急诊科收治的病人病情种类比较多,且患者病情复杂,涉及到临床各科专业知识,对于急诊科医生的素质要求比较高,而全科医学具备全科医学知识,其在急诊科工作中,能够快速分析患者疾病种类、病情的严重程度,并采取有效的诊疗方法,提高诊疗效率,因此,全科医师在县级医院急诊科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全科医师在县级医院急诊科工作中的重要性,然后对县级医院急诊科全科医生工作要点进行了详细探究.

    作者:刘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创伤性膈疝2例

    创伤性膈疝很少见,临床发病较低,我科近十年来发现就此二例,特点都有外伤史和手术史.胸部X线片、胸部CT典型,手术中证实术前诊断正确,术后治疗效果满意,在我院院刊发表二篇文章,对我科积累资料,提高医师的诊疗水平,培养年轻大夫都有重大意义.

    作者:杜满元;孙红中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CT故障的系统化功能化维修分析

    本文对CT故障的原因及分类进行了简单的分析,针对CT故障的系统化功能化维修思路的建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合本次研究,发表了一些自己的建议看法,希望对设备运行状态以及运行稳定性起到一定的帮助,更好的发挥出设备的作用,提高检查准确性和有效性.

    作者:宋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医院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内涵比较及其相互促进作用

    医院文化是医院在长期医疗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医院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医院管理者进行柔性管理和创新管理的一种武器,思想政治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医院健康良好发展的重要方法与途径.思想政治工作是文化建设的基石,对文化建设具有保障作用.同时,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医院文化这个载体,拓宽工作领域,丰富工作内涵,促进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医院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医院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才能构建和谐医院,从而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

    作者:章胜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区管理模式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区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6例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社区管理,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其中对常规组给予一般管理,对实验组给予综合性社区管理,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 管理后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显著,比较两组管理后SDSS各项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重性精神病患者采取综合性社区管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提高管理效果.

    作者:胡素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其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对其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并为这类特殊群体的优质服务积累循证经验.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于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76例冠心病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两组患者于入院时及干预后第4d末接受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度为97.4%(37/38),高于对照组的89.5%(3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有助于改善其消极情感状况,且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取得较为可观的临床成效.

    作者:刘茜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盐酸氨溴索与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慢阻肺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盐酸氨溴索(商品名沐舒坦)联合黄芪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接收的慢性肺患者100例,现在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50例分为对照组,接受普通方法治疗;另外50例成为研究组,采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的新型治疗方法.结果:两组的患者病情均有好转,但是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黄芪注射液有利于改善阻塞性肺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邱海艳;李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医体质辨证调护改善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生存质量的作用

    目的:探究中医体质辨证调护改善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生存质量临床效果.方法:在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选取某社区80例围绝经期患者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抽签分类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实验样本为40例,参照组开展常规围绝经期保健知识教育,研究组开展中医体质辨证调护,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改善评分.结果:相对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心理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改善评分更好,P<0.05.结论:在围绝经期开展中医体质辨证调护,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显著,心理改善情况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翠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剖宫产术中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治疗产后出血在甘孜州的实用价值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治疗产后出血在甘孜州的实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01月-2016年12月在剖宫产术中,采用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治疗产后出血1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7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止血效果满意,患者手术费用低廉,不影响术后子宫复旧、月经复潮,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讨论:经常规行宫缩剂止血及按摩子宫等方法无效后的产妇果断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是安全、有效且简单易行的方法,对血源匮乏,技术条件有限的甘孜州基层医院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值得推崇.

    作者:陈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96例临床观察

    带状疱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病,主要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常规治疗后,病人常留下严重的带状疱疹后遗症疼痛,后期治疗效果极差,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导致自杀发带状疱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病,主要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常规治疗后,病人常留下严重的带状疱疹后遗症疼痛,后期治疗效果极差,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导致自杀发生率明显升高.本次对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实施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1 资料和方法

    作者:韩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作用探讨

    目的:探究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作用 方法 盲选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接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随机选其中25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另25例患者为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氯吡格雷.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改善状况.结果:通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可以发现,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 持续时间、心绞痛改善情况,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贾淑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加强护理管理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加强护理管理对于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服务质量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门诊输液室患儿60例开展研究,将其分为常规组(常规护理)和加强组(加强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的护患纠纷、静脉重注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结果:加强组患儿的静脉重注率、护患纠纷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并且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加强护理管理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儿科门诊输液室的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和运用.

    作者:成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循证护理在脊柱骨折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析循证护理在脊柱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我院接收的脊柱骨折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3.57%、96.43%,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0.71%、85.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所得结果有着较大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管苏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人性化护理对初产妇情绪及自然分娩的影响

    目的:分析在初产妇生产过程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对其情绪状态以及自然分娩的实际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220名初产妇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人性化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情绪及自然分娩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平均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证明观察组初产妇的情绪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自然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产程总时间、产时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措施在初产妇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可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提高自然分娩率.

    作者:王美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利伐沙班在下肢骨折围手术期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利伐沙班在下肢骨折围手术期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预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6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100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利伐沙班组)和对照组(低分子肝素组),每组各50名患者,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实验组中出现4名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发病率8%).对照组的患者中出现了22名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病率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表明实验组的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指标D-dimer和同型半胱氨酸有显著降低.结论:早期利用利伐沙班联合康复能够有效的预防下肢骨折手术后形成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姜金钟;苗维;王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