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影响

刘明阳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钙, 支架置入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再狭窄
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影响与机制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支架植入术后患者120例,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40mg/d,对照组患者给予10mg/d口服治疗.治疗前后外周血管超声检测狭窄段峰值血流速度比,术后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支架再狭窄发生率.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mg/L),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pg/ml).结果: 术后6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狭窄段峰值血流速度比明显下降,其中,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支架再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60,3.33%)比(7/60,11.67%),x2=3.09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与IL-6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可以下调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患者血清炎性反应水平,起到防止支架再狭窄作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疝气采取小切口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小儿疝气运用小切口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2月~2017年2月所接收的50例小儿疝气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5例,实验组通过小切口手术治疗,而常规组则运用常规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出血量都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并发症情况比较,实验组患儿出现并发症率是8.00%(2/25),常规组患儿出现并发症率是16.00%(4/25),实验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疝气运用小切口治疗,效果显著,同时降低患儿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值得运用和推广.

    作者:喻传宝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认知行为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和慢性贫血的影响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和慢性贫血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患者400名,按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200名常规护理对照组的患者采取传统护理干预,而对观察组200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认知行为护理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及血红蛋白达标率.结果: 认知行为护理观察组的患者的SAS评分(43.63±2.43)、SDS评分(46.92±2.59)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的患者的SAS评分(59.05±3.29)、SDS评分(62.42±2.53),而血红蛋白达标率(9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达标率(46%).结论: 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SAS、SDS评分,提升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缓解负性情绪,纠正慢性贫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姚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检验在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检验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35例糖尿病肾早期损伤患者设置成疾病组,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结果健康的36名志愿者,设置成为健康组.均检验尿微量白蛋白,对照检验结果.结果:疾病组尿微量白蛋白是(43.73±6.72)mg/L,与健康组的(12.97±2.11)mg/L对比显著较高,且疾病组94.29%尿微量白蛋白显示阳性,相较于健康组的2.78%明显较高,P<0.05;糖尿病病程越长,尿微量白蛋白越高.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肾早期损伤的诊断,尿微量白蛋白检验有较高敏感性,可使早期确诊率提升.

    作者:穆可红;武兆华;刘兆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普外科伤口感染原因分析及临床治疗探讨

    目的:分析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探讨相应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14年5月-2016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40例伤口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统计,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疾病类型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分析发生伤口感染的原因,总结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免疫力及抵抗力较低的患者发生伤口感染的概率相对较高;患者若合并有基础类型疾病特别是合并糖尿病,其发生伤口感染的概率将大大增加;手术前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没有对患者实施营养支持以及抗生素等预防治疗,在手术后发生伤口感染的概率将大大增加.结论:引发伤口感染的因素较多,因而应当结合患者自身状况,充分考虑疾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并在术中严格实施无菌操作,手术后加强对伤口的护理,大限度的预防伤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刘华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30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择我院2016年1月12日-2017年3月12日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锁定接骨板治疗),对照组——15例(保守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手腕活动度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腕活动度(旋前80.12±9.210、旋后86.10±6.210、掌屈51.02±12.100、背屈57.21±9.210、尺偏28.12±7.210、挠偏18.21±7.1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明显处于优势(P<0.05).结论: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并且还能缩短术后愈合时间,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恺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功能性子宫出血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功能性子宫出血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14年11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13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采取数字随机分为2组,65例以常规术后护理方法展开为对照组,65例以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展开为观察组.观察两组平均停止出血时间、贫血率、反复出血率、青睐率等指标.结果:在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止血后,观察组平均停止出血时间(8.12±1.74)d、贫血率(18.45)%、反复出血率(0.0)%、青睐率(90.0)%都显著比对照组平均停止出血时间(12.54±2.23)d、贫血率(28.74)%、反复出血率(10.0)%、青睐率(10.0)%优越,P<0.05,差异有意义.结论:功能性子宫出血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是值得推广的有效护理方法.

    作者:周慧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门诊输液护理方面开展巡视服务的实践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护理方面开展巡视服务的实践效果分析.方法: 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门诊输液室实施巡视护理服务,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至我院门诊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实施传统的护理服务,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巡视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8%)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24%),而护理满意度评分(96.42±2.2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82.68±2.54).结论:在门诊输液室实施巡视护理服务,能有效的降低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升门诊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玲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孕足月胎膜早破孕妇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的价值观察

    目的:探析对孕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引产时静脉滴注缩宫素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于2016年01月到2017年01月我院接收的92例孕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4例对照组与48例实验组.对照组孕妇从宫缩一直到分娩结束持续静脉滴注缩宫素予以引产,实验组孕妇从宫缩到宫口大于3cm时,即处于活跃期阶段停止予以缩宫素.比较两组的缩宫素滴注时间、缩宫素滴注量、宫颈评分、产后出血量、总产程、胎儿窘迫率、剖宫产率、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以及产褥感染率.结果:实验组缩宫素滴注时间、缩宫素滴注量、宫颈评分、总产程远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胎儿窘迫率、剖宫产率、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以及产褥感染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与新生儿体重均无显著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从宫缩到宫口大于3cm时,即处于活跃期阶段停止予以缩宫素有助于阴道自然分娩,降低母婴的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医学领域中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普赤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83例脾包虫病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脾脏囊型包虫病的外科手术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6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脾脏囊型包虫病8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脾包虫内囊摘除术41例,外囊次全切除术27例,LC下外囊次全切除术10例,联合脾脏切除5例.结果:内囊摘除术组,术后出现残腔积液7例,合并感染3例,切口感染2例,肠管在残腔内嵌顿1例,术后并发症高于外囊次全切除术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格.结论:脾脏囊型包虫病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方法以保留脾脏的前提下包虫外囊次全切除术佳,在掌握适应症的情况腹腔镜手术是可行的.

    作者:阿合买提卡里·艾山;阿尔新·卡地尔艾力;马尔旦·马合木提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前列地尔对早期糖尿病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近两年收治的132例早期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血糖与血压控制治疗,应用依帕司他与吡格列酮治疗,观察组加用前列地尔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18%)明显比对照组高(79.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在早期糖尿病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沈德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L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并发梗阻性黄疸的成因

    目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造成梗阻性黄疸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与预防措施.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4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有胆管损伤9例(胆总管横断2例、肝总管横断3例、右肝管横断1例、胆管壁部分损伤例3)、胆石残留33例.所有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及相关治疗后均恢复身体健康,无1例发生胆道狭窄.结论: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梗阻性黄疸发生的关键在于掌握好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采取措施对手术操作进行规范;针对梗阻性黄疸出现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与预防措施,以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梗阻性黄疸的发生率.

    作者:李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医护理干预对缓解骨科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骨科病人在进行手术之后会产生一定的疼痛,采取中医手段,可以使护理得到更好的效果,分析该种手段的应用意义.方法:从2016年3月到2017年2月间在我院开展手术治疗的骨科病人中随机选取130名进行实验,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常规组利用常规手段展开护理;强化组利用中医手段实施干预.结果:无论是病人疼痛的缓解,护理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状况,强化组都明显优于传统组.结论:通过采取中医手段,可以使骨科病人的疼痛得到极大的缓解,同时产生并发症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韩苏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在功能性便秘(FC)患者临床诊疗中的实效性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在功能性便秘(FC)患者临床诊疗中的实效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6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做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均有3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进行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症状积分.结果:干预后对照组的症状积分高于研究组,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对功能性便秘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便秘的症状,建议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张继华;刘建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预后的影响

    目的:对早期康复护理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患有颅内出血的患儿,按照患儿的年龄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儿,实验组对患儿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对患儿进行康复护理,待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儿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下其组内患儿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因颅内出血造成的神经功能损伤,提升患儿肢体运动能力.

    作者:高秉芮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多层螺旋CT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7年2月入院治疗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以及平面重建、可行容积再现等检查,患者同时进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多层螺旋CT检查和DSA检查的病因诊断结果.结果:100例患者经DSA诊断,阴性9例,阳性91例,其中动脉瘤68例,动静脉畸形9例,动脉狭窄14例;经多层螺旋CT诊断,阴性10例,阳性90例,其中动脉瘤67例,动静脉畸形10例,动脉狭窄13例;1例正常患者被误诊为动脉瘤,1例动脉狭窄被误诊为动静脉畸形;两种检测方法诊断结果基本相符,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准确性良好,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莉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22岁肺癌全身多处转移患者一例并文献学习

    目的:加强对年轻人肺癌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全身多发骨转移为主要表现入院的年轻肺癌患者一例,总结经验,早发现早治疗. 结果:本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转移的症状,就诊时因为患者年轻未考虑为肺癌,经过多次多家医院就诊才确诊,值得吸取经验教训.结论:肺癌多为老年人易患,临床医师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刘玲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探究硫糖铝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急性胃炎治疗效果

    目的:探究硫糖铝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急性胃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至我院治疗的急性胃炎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法莫替丁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硫糖铝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7.06%,而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83.82%,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胃炎患者硫糖铝联合法莫替丁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且此法具有极高的安全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权风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子宫肌瘤应用宫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比较

    目的:分析研究子宫肌瘤采取宫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更好的治疗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资料100例进行分组,每组5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接受宫腔镜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之后接受随访,记录患者手术之后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的月经情况和阴道流血情况,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表明,研究组手术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临床中治疗子宫肌瘤采取宫腔镜治疗方法安全可靠,在开展手术治疗之前需要掌握手术指征,严格遵照手术操作流程执行,避免出现并发症.

    作者:秦颖琪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泌尿系统结石检查中B超诊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结石检查中B超诊断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5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50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为例,所有患者均进行B超诊断,分析其诊断准确率及泌尿系统结石的影像学特征.结果:50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中,肾结石患者25(50%)例,临床表现为肾内点状,且可见后方阴影;输尿管结石患者20(40%)例,临床表现为积水中可见结合回声,且孤形光带增强,后方可见阴影;膀胱结石患者3(6%)例,临床表现为膀胱三角区具有强烈的回声,且伴有阴影;后尿道结石患者2(4%)例.结论:对于泌尿系统结石患者患者,采用B超诊断,其诊断准确率较高且方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定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茶碱控释片对急性老年哮喘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茶碱控释片治疗急性老年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老年哮喘,以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茶碱控释片.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讨论: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茶碱控释片联合治疗急性老年哮喘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陈炳春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