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张彬

关键词:手术内固定,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96例,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利用常规悬吊及牵引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则施行手术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骨盆功能恢复率95.83%(46/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39/48)(<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8%(1/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92%(11/48)(<0.05).结论:采用手术内固定方法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扶他林乳胶剂外涂联合湿热敷治疗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扶他林乳胶剂外涂联合湿热敷治疗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肿瘤科行PICC置管的化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扶他林乳胶剂外涂联合湿热敷治疗,比较两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为10%,对照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22.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不同时间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扶他林乳胶剂外涂联合湿热敷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机械性静脉炎,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操作简单,疗效肯定,经济实惠,易于推广.

    作者:刘丽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心衰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价值,并对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62例,分组依据护理模式不同为基准.实施常规护理的31例患者为参照组,实施综合护理的31例患者为研究组,后对总体护理效果进行判定.结果:比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研究组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结果经证实后差异产生,呈P<0.05.从生活质量评分来看,研究组改善更为显著,组间数据结果经证实后差异产生,呈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实施综合护理,不仅可以提升护理满意度,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可以有效改善,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作者:刘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浅析

    目的:分析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价值作用.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4名护士作为研究的对象,针对护士实施分层级管理,进一步评价分层级管理前后护士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在病房护理、基础护理、文本护理以及护理技术四项护理质量指标评分方面,实施分层级管理后均显著高于实施分层级管理前(P<0.05).在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5.83%,明显要比对照组的83.33%高,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护士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能够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作者:易小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提高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提高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与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对影响结果进行探究.方法:随机选取在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使用护理干预措施,经过药物治疗和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服药依从性与生活质量比较和分析.结果:实验组通过干预护理方式,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提高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与生活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对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具有临床推广意义和价值.

    作者:张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对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开展综合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184例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n=92)和观察组(n=92).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进行两组护理效果、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在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开展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成效,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赵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胆结石患者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303例胆结石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的151例患者以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为对照组;其中152例患者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为观察组.而后,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为148.6±1.65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6.2±2.5小时,治疗总有效率为86.7%;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为68.9±10.1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0.5±2.1小时,治疗总有效率为94.7%.两组治疗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可取得更为确切的效果,并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可实现患者的早日康复.因此,以腹腔镜方式行胆囊切除手术值得在治疗胆结石中应用.

    作者:曹文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行欣母沛与宫腔填纱联合治疗的效果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行欣母沛与宫腔填纱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给子对照组缩宫素与宫腔填纱治疗,给予观察组欣母沛与宫腔填纱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点出血量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术后2h、术后24h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率显著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应用欣母沛联合宫腔填纱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仅能降低产后出血量,而且减少并发症,临床上推广很有价值.

    作者:罗付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对院前急救胸部创伤的效果

    目的:对院前急救胸部创伤实施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中心救活的20例胸部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中实施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对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技术后所有患者的各项体征、血气分析等均回归正常范围,且均未出现腹腔脏器受损、无反流、无误吸等.结论: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对胸部创伤且心脏骤停者及时开展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能够帮助其回复正常的体征、血气等,促进急救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作者:马利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治疗疗程.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抗结核治疗的90例患者,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导致常见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结果:9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者27例,发生率为30%,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损害.结论: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在抗结核治疗中应密切观察,及时处理,避免严重不良反应导致治疗中断.

    作者:仝秀琴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优化急诊护理路径提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抢救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路径.结果:两组在护理总满意度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可以降低患者不良临床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抢救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奕颖;陈超琼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研究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384例,统计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并分析相关因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384例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34例,发生率为8.85%.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手术性质、手术地点、手术时间、参观人员、接台手术、切口类型.结论: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较为复杂,应针对各个因素采取对策有效应对,以降低感染率.

    作者:郭慧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析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72例妊高症产后出血产妇选为观察对象,依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常规组(n=36)、优质组(n=36).常规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优质组产妇实施优质护理,对2组产妇产后24h出血量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优质组产后24h出血量少于常规组,数据为(560.1±145.3)mL、(691.6±141.6)mL,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优质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数据为97.2%、77.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绪论: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更高,不仅可以减少产后出血量,还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借鉴与应用.

    作者:常琳霞;崔娥萍;王婷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综合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综合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于我院96例寻常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时间为2015年3月-2017年3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从治疗有效率指标来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72.92%及93.75%,二者相比差异明显,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寻常痤疮患者应用综合疗法治疗效果显著,不止能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临床症状,更有助于加快皮肤恢复速度.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使用.

    作者:杜俊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甲状腺全切除术在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究甲状腺全切除术在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外科病房2015年7月-2017年7月诊治的甲状腺癌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1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取甲状腺患侧腺叶全切术联合峡部切除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采取甲状腺全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分是(85.01±2.51)分,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分是(52.37±9.06)分.因此,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为6.45%,而对照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19.3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对照组患者的是6.45%,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因此,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基本相同.结论:使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在临床上该治疗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朱建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研究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

    目的:研究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患者进行药物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50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中,有42例患者存活.此外,患者中痊愈的有15例,无效患者有8例,总有效率为84%.结论:针对大面积脑梗塞患者采用吸氧、脱水、激素等治疗方式,促使治疗效果更佳,提高患者存活率.

    作者:李品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精神康复干预和ERP诊疗新技术联合应用在精神分裂症康复中的作用

    目的: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疾病治疗中,应用精神康复干预法,以及事件相关脑电位诊疗的效果分析研究.方法:选取66例在我院接受了精神分裂症诊断与预后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给予所有患者常规的药物治疗,之后分组对于其中的观察组再次应用了精神康复干预疗法.在1个疗程的治疗后,应用ERP对两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检测,并做组间数据的比较.结果:经过药物与康复干预综合性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的各项指标较为理想,较之于对照组,差异大,有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采用康复干预法治疗后,患者的社会功能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且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治疗良好的支持,应用ERP测评后,效果好.

    作者:姜德圆;刘致霞;姜振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管理的影响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管理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5月~2017年7月收治的9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方式上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之上进行健康教育,并对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和血糖控制合格情况以及分娩之后产妇和胎儿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通过优质护理干预之后,对于健康知识和血糖控制的合格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在分娩后母婴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也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管理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患者在此期间的健康知识掌握也更多,血糖也得到了更好的控制,分娩之后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也极低.因此,值得在临床医学护理中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借鉴.

    作者:李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腾冲7-15岁儿童及青少年的屈光不正调查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腾冲7-15岁儿童及青少年的屈光不正调查结果及影响因素.方法:2014年11月至2016年12月对腾冲市中心小学、腾越镇火山完小、腾越镇二完小、腾冲一中、腾冲五中、腾冲八中及界头镇、猴桥镇、荷花镇、五合乡在内的16所中小学共13863例年龄在7-15岁儿童及青少年进行视力调查,了解我市儿童及青少年屈光不正结果,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7至12岁有1687例儿童屈光不正,13岁至15岁有1825例青少年屈光不正,13岁至15岁近视例数明显多于7岁至12岁患儿,7岁至12岁远视眼患儿例数明显多于13岁至15岁患儿,7至15岁儿童及青少年屈光不正与其学习、生活习惯具有密切的联系,数据差异性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及青少年屈光状态可随年龄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研究儿童及青少年屈光不正结果,对增强眼保健知识的宣传,及时调整儿童及青少年屈光不正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赵兴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治疗与护理)与研究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干预1个月后Fugl-Meyer运动量表与FAC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脑率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李凤;秦园园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分析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开展当中,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22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象,按照其护理方式不同均分成为常规组及管理组,分别给予患者常规护理与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出现感染的具体情况.结果:管理组患者出现感染的例数明显少于常规组,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在手术室内应用细节护理管理的具体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贾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