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质护理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常琳霞;崔娥萍;王婷

关键词:妊高症, 产后出血, 优质护理, 护理满意度
摘要:目的:探析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72例妊高症产后出血产妇选为观察对象,依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常规组(n=36)、优质组(n=36).常规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优质组产妇实施优质护理,对2组产妇产后24h出血量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优质组产后24h出血量少于常规组,数据为(560.1±145.3)mL、(691.6±141.6)mL,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优质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数据为97.2%、77.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绪论: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更高,不仅可以减少产后出血量,还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借鉴与应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以提高用药安全.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间收治的12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导致不良反应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联合用药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总结归纳原因.结果:与联合用药前相比,联合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提高(P<0.05);在联合用药所致不良反应类型中,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为常见.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多种药物联用可致不良反应,因此需重视药物使用,提高用药安全性,保障药物效果.

    作者:于子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宫颈糜烂患者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探讨

    目的:对健康教育应用于宫颈糜烂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本文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60例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的宫颈糜烂患者,按照宫颈糜烂患者的实际情况,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途径,实验组在传统护理路径的前提下融入健康教育路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主要包括了患者的知识了解率以及护理总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知识了解率为96.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3%,两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6.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7%,两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宫颈糜烂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健康教育效果优良,可以高效的强化患者的生命质量,应用价值高,护理优良率明显,值得应用.

    作者:黄维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治疗疗程.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抗结核治疗的90例患者,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导致常见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结果:9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者27例,发生率为30%,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损害.结论: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在抗结核治疗中应密切观察,及时处理,避免严重不良反应导致治疗中断.

    作者:仝秀琴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柔性管理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探究肝胆外科护理应用柔性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肝胆外科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受治疗的86例患者纳入研究,以数学领域盲选法为依据将患者分成2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柔性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5.35%,与对照组69.77%相比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服务态度、病房管理、拔针手法及熟练程度指标上,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外科护理应用柔性管理的效果良好,能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客观上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及使用.

    作者:陈正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浅析

    目的:分析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价值作用.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4名护士作为研究的对象,针对护士实施分层级管理,进一步评价分层级管理前后护士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在病房护理、基础护理、文本护理以及护理技术四项护理质量指标评分方面,实施分层级管理后均显著高于实施分层级管理前(P<0.05).在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5.83%,明显要比对照组的83.33%高,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护士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能够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作者:易小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前馈控制在呼吸科老年住院患者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目的:研究探讨对呼吸科老年住院患者安全管理中实施前馈控制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10月我院呼吸科老年住院患者68例为实验组,在其安全管理中实施前馈控制;以2016年1月-12月72例患者为对照组,均实施常规安全管理,对比两组安全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不同的管理模式,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偏低,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对照组明显偏高,P<0.05.结论:前馈控制在呼吸科老年住院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能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安全管理质量,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滢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肾衰竭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和护理研究

    目的:观察分析对重症肾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有效性以及对应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例重症肾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连续性备注净化治疗,对比观察患者经治疗后与治疗前的平均血压水平、心率以及呼吸等体征.并探讨治疗过程中的相应护理措施.结果:20例患者总有效18例,占比90.0%;无效2例,占比10.0%.LVEF治疗前(32.4±4.5)%,治疗后(71.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患者治疗后12、24、72h心率、呼吸、血压以及A-PACHEⅡ变化,治疗后均要优于治疗前,且具有显著意义(P均<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治疗重症肾衰竭合并心力衰竭具有显著意义,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张晨旭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超声引导下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ercutaneets transcholangic drainege,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对比分析手术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及肝内胆管内径的变化.结果:12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穿刺,成功率100%.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较术前明显下降,肝内胆管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TCD简便、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漆家高;郭道宁;邹晓攀;王宁;张馨月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在胃穿孔治疗过程中的疗效差异分析

    目的:探析胃穿孔患者采用腹腔镜修补术和开腹修补术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于2013年2月-2017年4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胃穿孔患者中选出8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组,开腹组患者行开腹修补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行腹腔镜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20.0%,P<0.05.结论:在胃穿孔的修补术治疗中,腹腔镜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王启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伴有子宫腺肌病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分析

    目的:探讨伴有子宫腺肌病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分析,为提高伴有子宫腺肌病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8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伴有子宫腺肌病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预后生存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在肿瘤病理组织分级、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孕次和流产次数方面分布差异显著(P<0.05).②未合并子宫腺肌病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1年、3年分别为88.07%、64.76%;合并子宫腺肌病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1年、3年存活率分别为52.64%、31.27%,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6.873,P<0.001).结论:伴有子宫腺肌病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其临床分期晚、主要呈低分化、更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生存率低、预后较差.

    作者:王晶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联合护理干预应用于产后出血护理中的效果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健康教育联合护理干预应用于产后出血护理中的效果探讨.方法:根据本院自拟的患者选入标准随机抽取在本研究进行治疗的10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分析,将全部的患者进行分组观察,50例患者选进观察组(健康教育+常规护理),对另5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00%)显著于对照组的70.00% (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80.00%)低于观察组的100.00%(P<0.05).结论:健康教育联合护理干预应用于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能够显著增强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此法值得在各大基层医院中推广使用.

    作者:喻晓晖;袁志牡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纳的54例产后抑郁症产妇作为研究组,再选取同期无产后抑郁症的54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分析研究组产妇产后抑郁原因,同时给予研究组产妇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产妇的抑郁情况.结果:研究组顺产、性格开朗、夫妻关系良好、对收入水平与婴儿性别满意及婴儿健康状况良好的产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研究组产妇EPDS评分为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

    作者:和丽秀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腹腔镜下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手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手术的方法,疗效以及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3年3月-2015年7月收治于我院的60例小儿疝气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手术,对手术方法和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并评定手术效果.结果:60例疝气惠儿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有42例患儿恢复健康,没有出现不良反应.15例患儿临床症状基本改善,3例患儿延长了住院时间后也已痊愈.讨论:腹腔镜下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手术的效果显著,术后配合护理可加快患儿的康复.

    作者:谢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盆底生物刺激仪联合雌孕激素对围绝经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究对围绝经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应用盆底生物刺激仪联合雌孕激素治疗方式实施诊治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诊治的围绝经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盆底生物刺激仪展开治疗,观察组应用盆底生物刺激仅联合雌孕激素治疗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张力强度改善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围绝经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应用盆底生物刺激仪联合雌孕激素治疗方式实施诊治,临床治疗结果显著,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程度及盆底肌张力强度.

    作者:王梓媛;李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子宫肌瘤治疗过程中采用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从而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和稳定发展提供建设桂意见.方法:对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前来接受治疗的152名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分析,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个不同组别,分别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组患者均为76人.对研究1组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研究2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疗法进行治疗,并在手术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以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采用腹腔镜手术疗法进行治疗的患者其身体各项指标及恢复情况较好,且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同时两组患者间的各项比较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疗法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情况的出现.因此此种手术方式具有显著的医疗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并使用.

    作者:陈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多爱肤联合局部封闭处理一例多巴胺液体外渗的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多爱肤联合局部封闭处理多巴胺液体外渗的效果.方法:以我院处理的一例多巴胺液体外渗患者应用多爱肤联合局部封闭处理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多爱肤联合局部封闭处理多巴胺液体外渗的效果.结果:作为本次观察研究对象的患者药液外渗发生后使用多爱肤外敷联合局部封闭的干预手段进行处理,处理2小时候患者鸡皮样缺血症状好转,6小时后皮肤红润色开始消退12小时后肤色基本恢复正常(花斑基本消失),24小时后水肿消退,各项指征基本恢复,多爱肤联合局部封闭干预取得了确切效果.结论:多爱肤联合局部封闭干预多巴胺液体外渗具有确切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田静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高龄患者“C”型臂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手术配合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观察高龄患者“C”型臂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手术配合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5月到2017年5月50例高龄椎体骨折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n=25)与观察组(n=25),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的“C”型臂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同时巡回护士进行观察,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手术配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的发情况.结果:观察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0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对高龄患者“C”型臂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采取有效的手术配合将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金凤;刘菁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损伤、伤残程度法医学鉴定之我见

    在我国现阶段的法医鉴定工作之中,对于一些外伤性骨折或者骨折缺血性坏死所引起的人工关节置换术造成的损伤程度还存在有一定的争议性,并且难以取得良好的法医鉴定效果,这也就要求相关法医鉴定人员能够加深对该问题的研究力度,本文主要就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损伤、伤残程度的法医学鉴定工作进行了分析研究.

    作者:王德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复方聚乙二醇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

    目的:比较复方聚乙二醇粗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预防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首次接受初始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5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接受2个-周期相同的化疗方案,其中治疗组每周期给予PEG-rhG-CSF 100 ug/kg皮下注射1次;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rhG-CSF 5ug/kg·d,并每天监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直至ANC达低谷后连续两天≥4.0×109 /L.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ANC<2.0×109/L的发生率分别为28%和36%,持续时间分别为(3±1.2)天和(4±1.1)天,两组不良反应相似.结论:PEG-rhG-CSF一次给药的疗效优于rhG-CSF多次给药,不良反应相似,PEG-rhG-CSF与rhG-CSF相比,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杨林松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循证护理在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取在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90例手足口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实验组患者通过循证护理的措施,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为(4.4±2.15)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为(7.3±2.76)d,实验组术后治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8.4%,可见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手足口患者的治疗来说,通过循证护理的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作者:刘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