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韶杰
目的:分析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病人HIV、丙型肝炎和梅毒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在我院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登记的阿片类药物依赖者220例,为其开展HIV、丙型肝炎以及梅毒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检测出HIV感染,感染率为1.36%,男性患者感染率和女性患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5例患者检测出丙型肝炎感染,感染率为61.36%,男性患者感染率和女性患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例患者检测出梅毒感染,感染率为5.45%.结论:美沙酮门诊吸毒人群很容易发生HIV、丙型肝炎以及梅毒感染,因此需对综合干预进行加强.
作者:付举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提高我医院相关治疗水平.方法:选择我医院于2016年4月~2017年9月接收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有血清炎症患者147例作为观察组,使用奥美拉唑、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选择同期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有血清炎症患者147例作为对照组,采取生长抑素进行治疗.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包括IL-6、IL-8、IL-10、TNF-α指标.结果:在进行差异化的干预后,观察组在IL-6、IL-8、IL-10、TNF-α指标的变化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奥美拉唑、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改善具有积极影响,值得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杨春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子宫肌瘤并高血压患者实施外科手术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8例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分析对象.采用电脑随机选取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护理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的81.6%,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血压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子宫肌瘤并高血压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调节血压,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红林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在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价值.方法: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抗感染治疗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ESR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RP、ESR水平降低状况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检测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显著提高抗生素使用合理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龚芗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奥硝唑应用于急性盆腔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0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1例,予以甲硝唑;研究组51例,予以阿奇霉素联合奥硝唑.比较两组疗效差异,并记录两组典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组间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显效33例、有效15例,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4.1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0例、20例及78.43%,X2为4.0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2%,与对照组的5.88%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奥硝唑应用于急性盆腔炎临床治疗中,疗效优于单一用药,用药安全性高.
作者:符江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针对临床中母婴并发症病症进行预见性护理,记录护理信息观察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收集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近一年时间内的孕妇分娩资料110例平均分为两组,其中针对实验组孕妇进行预见性护理,针对常规组孕妇实施传统护理方式进行干预.针对两组孕妇的分娩情况、分娩方法、分娩时间、产后并发症情况以及孕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记录,保留信息为研究提供比对数据内容.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实验组通过自然方式分娩的几率为92.7%,存在孕妇51例;常规组自然方式分娩几率为65.5%,存在孕妇36例.实验组孕妇接受剖宫产和引导手术协助生产的人数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孕妇实施预见性护理方式进行干预,能够提升自然分娩的几率,并且减少了分娩使用时间,降低了孕妇不良反应的同时保证了母婴并发症减少的需求,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并能够积极的提升孕妇临床护理的工作质量.
作者:吴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对栓塞治疗方案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式以及应用效果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40例子宫肌瘤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在对患者实施栓塞治疗前,对患者进行B超检测、实验室检测和宫颈刮片检查,做好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栓塞治疗,术后抗生素3d,同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止痛剂.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为期3~48个月,平均25个月,采用超声、MRI检查法,对本次治疗效果进行统计.结果:在对患者实施栓塞治疗1个月后,患者肌瘤及子宫缩小情况并不明显,在对患者进行持续检查后发现,患者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均缩小,同时,患者各类临床症状均逐渐缓解或者消失.结论:对子宫肌瘤采用栓塞治疗方法比手术治疗方法安全性高,同时,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消除患者各类临床病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绩效管理在基层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基层医院实施绩效管理,落实各项感染管理制度.结果:实行绩效管理8年来,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医疗操作更加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得到提高.结论:实施绩效管理有利于规范基层医院各种医疗行为,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
作者:犹世碧;江雪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观察改良后外侧入路、内侧入路联用对三踝骨折的治疗价值.方法:在2016年3月到2017年5月之间,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20例,均在我院进行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踝关节的损伤情况明显轻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3个月后的恢复情况明显高于1个月后,在12个月后均恢复健康,各项评分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三踝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固定可靠,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前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与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自2016年6月-2017年6月来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00例,其中50例产妇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产妇,且具有阴道分娩的条件并且自愿进行阴道分娩,该5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其余50例产妇为初次妊娠且具有阴道分娩的条件并且自愿进行阴道分娩,该5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产妇的生产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且两组产妇在分娩时间、分娩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新生儿评分等数据上无明显差异,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要能够做好足够的准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较高,可以进行推广.
作者:薛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1例,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家长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相对更高(P<0.05),其血清胆红素水平相对更低(P<0.05),而症状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相对更短(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早期护理干预,对于患儿的快速、良好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作者:王艳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米非司酮及与宫瘤消胶囊合用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88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4例.对参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实验组则采用米非司酮与宫瘤消胶囊联用治疗,较比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8.18%;实验组的雌二醇、孕酮水平的下降程度对比参照组更加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米非司酮联用宫瘤消胶囊治疗子宫肌瘤效果理想,较比单一用药的疗效更佳,且不会增加更多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王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具体的解决对策,以此提升基本的内科护理整体水平.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间发生的31例内科护理沟通问题事件作为主要的研究主体,分析出现这种问题的具体原因,寻找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结果:在此次研究的过程中,依照相关的结果证实,发现出现内科护理沟通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佳的有10例,占到32.3%,另外频频出现护理错误的有9例,占到了29.0%,医疗费用较高出现6例,占到了19.4%,护理人员技术问题有4例,占到了12.9%,法律观念相对薄弱的有2例,占到了6.45%.结论:通过明确内科护理沟通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了解到这些问题的根源所在,在寻找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的时候,稳步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满意度,适当的提高内科护理的整体质量.
作者:石海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在产后出血治疗中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产后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M组和N组各40例.M组患者使用缩宫素和米素前列醇进行治疗,N组使用催产素和卡前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M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5.00%较N组患者的97.50%低(X2=3.91,P<0.05).结论:针对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有效性,值得推广.
作者:李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的麻醉方式与麻醉意义,为我医院麻醉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医院妇产科于2016年1月-2017年2017年10月收治的9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患者.对照组采取硬膜外麻醉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腰麻的方法进行联合麻醉.在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在差异化的麻醉干预后,观察组在患者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患者采取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宋君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样选取我疾控中心监控范围内的460位居民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学生290人、教师20人、家长150人.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向所选对象发放结核病知识自填式调查问卷460份,收回460份,回收率为100%.经对以上所选对象开展1个月结核病知识健康教育宣教活动后,重新发放同样的调查问卷,收回460份,回收率为100%.分析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结果:第二次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教师及家长的总知晓率明显高于第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宣教活动,可有效提高居民的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杨晴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模式在晚期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2例晚期肺癌患者,根据患者就诊时间情况,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6)、对照组(n=46).观察组实行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比两组晚期肺癌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焦虑量表SAS评分、抑郁量表SDS评分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6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0.43%,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52%、21.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SAS评分、SDS评分实行对比,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结论:晚期肺癌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值得在晚期肺癌护理中予以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秋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卷曲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对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组采用3CVLPa/18VLPa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3SELPaZ/18ELPa方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阴转率免疫均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卷曲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效果较好.
作者:张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白内障手术患者实行护理配合对其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86例白内障患者纳入研究,以数学领域盲选法为依据将患者分成2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护理配合,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指标、生存质量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指标.结果:在视力及眼压指标上,观察组护理后视力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观察组护理后眼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精神心理、社会活动、身体机能及视力症状指标上,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2.33%,与对照组23.26%相比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患者实行护理配合的效果良好,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评分,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及使用.
作者:刘秀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基础治疗联合牙周维护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共80例,按入院时的数字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联合基础治疗与牙周维护,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PLI、BI、PD和CAL水平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牙周炎时,采用基础治疗与牙周维护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关帅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