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梅
目的:研究在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时使用抗生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91例,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接受阑尾切除术治疗,研究组使用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随访半年,观察两组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是94.00%,虽低于对照组100.00%,但不具统计学意义;两组疼痛症状缓解时间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是0.00%,明显低于对照组12.20%;复发率是12.00%,明显高于对照组0.00%,P<0.05.结论: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时采用抗生素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多数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后即可获得较佳疗效,且比手术治疗更安全、可靠,但患者复发率较高,所以在使用该方法前需仔细筛选,以防延误患者佳的手术时机.
作者:季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在上消化道癌(食管癌、贲门癌、胃癌)主要高发地区,利用新技术,及时发现早期病例,了解高发地区上消化道癌实际患病情况.方法:选择高发地区高危人群,对上消道不同部分的变病进行一次性检查,对发现的可疑病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诊断判定依据.结果:筛查发现阳性病例7例,检出率1.4%.对腌晒、油炸、烫热食品、上消化道疾病史、肿瘤家庭史等危险因素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男性高于女性.讨论:积极利用新技术,大力开展健康宣教育,减少危险因素,开展早诊早治,降低死亡率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朱立文;王元霞;潘艳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酒精性消化溃疡经不同药物(兰索拉唑、奥美拉唑)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0例酒精性消化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实验组进行兰索拉唑治疗.结果:实验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为93.3%(140/150),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为70%(105/15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发生头痛、恶心等不良反应概率分别为10.0%(10/150)与13.3%(20/150),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中,无效患者为8例,有效患者为62例,50例患者显效,30例患者痊愈.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7%与80.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兰索拉唑治疗酒精性消化溃疡效果较为理想,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作者:蔡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高级责任护士值月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间来我院普外科就诊的95名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间来我院普外科就诊的患者105名为实验组于2016年4月进行高级责任护士的选拔.结果:实验组受试对象对护理满意度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2.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受试对象进行医疗投诉中与医生相关为11.43%,与对照组的10.53%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受试对象的医疗投诉中与护士相关占2.11%,少于对照组的12.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级责任护士值月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投诉,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魏艳琴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腹膜外腹腔镜手术根治前列腺癌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10月到2017年10月我院接诊的60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和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经腹膜外腹腔镜手术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引流时间、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对比t值分别为5.376、13.353、2.117、4.272,P<0.05.结论:经腹膜外腹腔镜手术根治前列腺癌的护理疗效显著,改善了生活质量,减少了出血量、肠胃恢复时间、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了治愈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吕慧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82例慢性胃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1例患者,研究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护理,对照则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结果:研究组睡眠质量良好率98.90%,对照组87.91%,研究组满意度、状态平均分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睡眠质量,提高生活状态,值得推广.
作者:赵云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人文关怀在生殖医学中心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具体来讲,就是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主,坚持人道主义,对患者的人格尊严和具体病情给以充分尊重.生殖医学中心的患者多为不孕不育人群,而且具体的治疗时间较长,患者在心理上和经济上都承受着较大压力,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负面情绪,终影响到治疗效果.针对生殖医学中心患者的护理科学运用人文关怀,给予患者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有助于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促进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终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一乔;罗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其自愿,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胸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取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等方面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采取两种不同的临床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手术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27.5%(11/4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胸术相比较,其具有创伤性小、住院时间短,以及能够有效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作者:胡利兵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经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90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使用开放取石术治疗,观察组使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效果、肾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UN、SCr、NGAL水平分别为(6.83±2.99)mmol/L、(80.21±29.01)μmol/L、(7.94±0.81)μg/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1例切口感染,1例尿潴留,1例尿路狭窄,并发症发生率是6.38%(3/47),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低,并发症少.
作者:刘建星;许建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心力衰竭治疗中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70例,根据患者所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4d,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优良率为94.3%,对照组为77.1%,实验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力衰竭的患者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进行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同时能够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积极推广.
作者:姜加宏;刘洪伟;贾长键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产后妇女出血的院前急救工作和处置方法.方法:本文以我急救医疗中心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救治的36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和临床资料,总结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和处置方法.结果:本次的36例研究对象经过适当的院前急救措施和处置后安全送入了医院,经过治疗之后,痊愈出院.结论:对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恰当的院前急救和处置,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出血状况,减少并发症,能够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梁英琼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早产儿微量喂养的有效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本院早产儿60例,依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前组仅接受微量喂养,后组另外联合实施抚触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胃肠功能、生长发育状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早产儿微量喂养能够改善早产儿营养状况,通过配合有效护理能够帮助胃肠功能得以改善,加快早产儿发育发育.
作者:孙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和分析门诊药房药学服务的规范化建设方法和措施.方法:对2014年6月起到2017年6月期间本医院门诊药房的药学服务按照新形势下的新思维进行规范化的建设,对比对门诊药房药学服务在规范化建设前后药房药学的服务态度.结果:对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进行规范化的建设后,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有非常显著的改善.结论:对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进行规范化的建设,能够显著改善门诊药房药学的服务质量.
作者:董莉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在临床上,研究对高血压患者采取氨氯地平+厄贝沙坦的方案进行治疗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本社区高血压患者,例数合计为100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16.5.1日到2017.5.1日,将其依据中心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厄贝沙坦为主治疗)、观察组(再联合使用氨氯地平),各50例,对比2组疗效和患者的依从情况.结果:观察组高血压患者在治疗后,其疗效数据高(92.00%),且依从情况佳,和对照组相比,前者处于优势地位,P<0.05.结论:在使用厄贝沙坦的基础上,针对高血压患者再联合实施氨氯地平的方案治疗,其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周芳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应用于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82例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优质护理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1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41例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疾病控制率为95.1%,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其疾病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可有效促进个体机体恢复.
作者:崔曼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采取米非司酮展开治疗过程中米非司酮的应用剂量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6月,我院接收诊治的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78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我院依据相应标准确诊的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全部患者均应用米非司酮治疗方式,对照组每天应用剂量为6.25mg,观察组每天应用剂量为12.5mg.观察并比较两组止血过程用时、血红蛋白及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在止血过程用时、血红蛋白及血清性激素水平方面相较于对照组,均表现为显著改善趋势(P<0.05).结论:对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应用12.5mg/d米非司酮治疗方式实施救治,临床治疗结果显著,有助于患者止血过程用时的缩短,提升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及患者病症的康复进程.
作者:李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以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例,旨在探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行常规骨瓣开颅手术,观察组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半年后,观察组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安全高效,预后良好,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胡浩;童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对立体化教学方法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此次探究选自我校2014级农村医学专业的100位学生作为探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人.对照组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立体化教学方法.学生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模拟执业医师资格考核,对学生的教学满意度和课程效果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和课程参与度、教学满意度、考核难易度等均比对照组学生高,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课程教学技术后,观察组学生的各项基本指标均比对照组学生优异,两组数据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化教学方法应用于外科学教学中教学效果十分显著,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和熟练运用,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王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脓毒症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接诊的86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加以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35%:67.44%,X2=11.06,P<0.05);观察组患者IL-6、IFN-γ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135、4.306,P<0.05.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脓毒症效果明显,加以施行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的效率,减轻身体不适感,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周芷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改良切除术式或传统手术,对比分析治疗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选取20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切除术式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肿瘤复发率.结果:在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了肿瘤复发.而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神经损伤、面部畸形、Frey综合征、耳垂麻木的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涎瘘并发症中,虽然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发生率明显较低,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改良切除术式,不仅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治疗效果明显,临床应用价值优异,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沈习辉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