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分析

陈周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 支原体, 患儿, 流行病学
摘要:目的:探讨本地区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现状与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722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均于住院治疗期间进行支原体抗体(IgM -MP)检测,统计支原体检出情况与疾病类型、年龄及性别之间的关系。结果:间质性肺炎、大叶性肺炎支原体阳性率高,与其它疾病类型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4-7岁期间患儿易受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其它年龄段患儿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男童IgM -MP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6.5%、女童为28.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岁以上为易感人群,并且间质性肺炎、大叶性肺炎支原体阳性率高,可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价值。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奥美拉唑联合胃康灵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奥美拉唑联合胃康灵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均在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期间,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胃康灵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肝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后的 H p根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改善对比差异不明显,但都优于治疗前。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胃康灵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田莉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68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一年后的视力情况和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视力提高或稳定的比率为80.85%,对照组视力提高或稳定的比率为1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病变进展发生率为22.4%,对照组患者病变进展发生率为89.5%,观察组患者病变进展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地稳定和提高视力,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皇甫昌涛;杨林红;朱琳;唐香;刘艳;杨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精细化护理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从我院神经内科收治患者中抽选,将200例患者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分成两组:常规组、干预组,分别实施基础护理、精细化护理,评估护理结束后的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期间不良事件4例,占比4.0%,低于13.0%的常规组,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可预防不良事件,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许鸾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某高校医学生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分析医学生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为高校心理教育部门开展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北省某高校医学部部分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校医学生群体中有焦虑情绪的学生所占比例为30.5%,影响因素为年级、专业、每月平均花费、每周体育锻炼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校医学生的焦虑现状不容乐观,应当引起高校心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心理教育部门应重点关注高年级、护理专业与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可举办一些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并提升医学生日常体育锻炼的水平,帮助他们有效缓解焦虑情绪。

    作者:王娇;李莉;姚亚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重症监护室年轻护士的压力来源与应对措施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简称ICU ,是对各种危重疾病实施集中的连续的强化的监测、救治和护理的场所,配备了各种先进精密的监护、治疗设备。所以ICU 的护士既要有应用先进仪器的技术又要有监护病人的能力。ICU 里年年轻护士(工作5年以下)占主力军,只有了解这些年轻护士的压力来源,并制订措施,才能使护理工作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

    作者:肖文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两种社区管理模式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两种社区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以我市纳入国家“686”免费服药项目70人为实验组开展个案管理,另从我院2014年出院后纳入社区管理患者中选取98名作为对照组开展基础管理,将两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 )评分、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个案管理组病人在服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上均明显优于基础管理组(P﹤0.05)。结论:在社区对重性精神病人开展个案管理,有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及病情恢复。

    作者:禹化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一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满意度、家属陪护率情况。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护理时应采用优质护理模式,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患者生活质量优良率,极大的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作者:祖秀芝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关于做好孕前优生工作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优生优育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尤其是孕前优生予以极大的重视,做好孕前优生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使新生儿的健康得以保障,继而提高人口素质。从长远角度分析,开展孕前优生工作是一项相对长远且势在必行的策略,对于人口质量的提升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笔者根据5年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实际,阐述了当前孕前优生工作开展的现状,提出完善孕前优生工作的相关建议及对策,进一步推动孕前优生工作取得实质性的良好效果。

    作者:朱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查及危险因素探讨

    目的:探究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查,分析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213例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患者进行研究,分为斑块组和非斑块组,对两组人员进行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的检查,分析危险因素。结果:斑块组患者在年龄、高血压占比、糖尿病占比、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方面和非斑块组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这一疾病没有完全明确病因,是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和血压、血脂、年龄、糖尿病关系密切,要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健康干预措施,预防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出现。

    作者:杨晓艳;王帅;孟淑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药物流产并发症的相关致病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影响药物流产并发症的相关致病因素,制订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为预防药物流产并发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00例药物流产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药物流产并发症的相关致病因素和预防措施。结果:药物流产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年龄(≥35岁)、经期长(≥5d)、孕产次数(≥3次)、既往剖宫产史、子宫位置后倾后屈位、孕囊直径(≥2cm )、术后禁性生活等密切相关。结论:针对药物流产并发症的相关致病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降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杨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脊髓栓系综合症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目的:探讨 T CS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方法:按入院顺序随机将115例 T CS分为观察组58例,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患者存在的脑脊液漏、下肢感觉异常的风险实施预见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方面优于对照组,降低脑脊液漏、排尿异常、排便异常、压疮、下肢感觉异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先防后治为原则的预见性护理不仅减少 T CS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升了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廖燕桃;刘永娟;徐碧金;何燕;国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在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试析护理干预在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接收并行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72例,分为两组,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后早期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及总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杨树芝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营养干预辅助药物三联法用于妊娠高血压对患者血清Cy s-C、β-H CG及 uE3水平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辅助药物三联法用于妊娠高血压对患者血清Cys-C、β-HCG 及uE3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妊娠高血压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ys -C、β-HCG及uE3水平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后血清Cys -C和β-HCG水平低于对照组,而血清uE3水平高于对照组,分别经t检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干预辅助药物三联法用于妊娠高血压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清Cys -C、β-HCG 及uE3水平。

    作者:索然然;李丽华;郭明涛;陈永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右美托咪定辅助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9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差异。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分别经卡方检验或 t检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较开颅手术治疗显著。

    作者:张小章;何震;徐兴华;高建亮;龙海成;李晓亮;钱志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健康教育对孕产妇围产期保健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健康教育在孕产妇围产期保健中的意义。方法:针对本院妇产科收治的90例孕产妇进行研究分析,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然后对比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妊娠方式的选择以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各自的护理后,实验组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也较对照组低,上述差异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对孕产妇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不仅能够增加自然分娩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晓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硫糖铝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急性胃炎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硫糖铝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急性胃炎患者的效果。方法:我院特将收治的40例急性胃炎患者,计算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两组急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急性胃炎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以 P<0.05代表两组急性胃炎患者之间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硫糖铝与法莫替丁相互联合治疗,能对急性胃炎患者起到显著的效果,在临床治疗中有重大的推广意义。

    作者:李克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需做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60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A 组)和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组(B组),每组300例。分别记录诱导前、电刺激前、电刺激后、术后的 MAP、HR、SpO2。观察苏醒时间、辅助通气时间、癫痫发作期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电休克治疗。 B 组的 HR 麻醉后电刺激前、电刺激后与诱导前比较明显下降( P<0.01),B组的 MAP麻醉后电刺激前与诱导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术后不良反应:术后头痛、肌肉痛B组明显低于 A 组。结论: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在镇静的基础上又能加强镇痛,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并发症,是一种较好的麻醉用药方法。

    作者:王志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常规组与路径组各纳入对象47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路径组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费用、术后住院时间、尿潴留、并发症例次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围手术期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加速患者康复。

    作者:方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小切口、普通手术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优势利弊。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2月,其中采用普通切口手术患者130例,纳入普通组,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170例纳入小切口组。结果:小切口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恢复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低于普通组,手术时间高于普通组,小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4.12%低于普通组1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普通组与小切口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恢复速度快,并发症发生风险低,且不会延长手术时间。

    作者:张庆钊;田仲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低温等离子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时使用低温等离子电切的效果。方法:收集前列腺增生患者共84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治疗,观察组接受低温等离子电切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5%(38/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3%(27/42);观察组患者的大尿流率为(20.7±1.8)ml/s ,显著高于对照组(14.9±1.3)ml/s ,P<0.05。结论:在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低温等离子电切术具有创口小、痛苦少等优势,治疗效果显著,患者预后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丁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