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巩雪

关键词:阑尾炎, 临床效果,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4例行阑尾炎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阑尾炎手术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对小儿支气管炎患儿实施头孢呋辛与氨溴索联合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小儿支气管爽患儿实施头孢呋辛与氨溴索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诊治的小儿支气管炎患儿中抽取66例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2组,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高于对照组的84.85%(P<0.05);②观察组平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是(2.75±0.15)d,短于对照组患儿的(5.96±1.73)d(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炎患儿实施头孢呋辛与氨溴索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见效快,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作者:谢勇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曲张破裂出血的药学监护点和监护方法.方法:对肝硬化患者所用药物进行分析,临床药师发现治疗上的矛盾,以此作为切入点,协助医生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进行用药监护.结果:医师调整治疗方案,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得到了控制.结论: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优化了治疗方案,避免药品不良反应,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莫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早期产后访视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

    目的:通过早期产后访视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阻碍母乳喂养的问题,同时进行正确指导及干预.方法:制定母乳喂养健康教育计划,实行产后早期访视.结果: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能有效帮助产妇平衡膳食,进一步了解了母乳喂养的好处,并建立自信心,坚持母乳喂养.结论:延长了母乳喂养时间,促进了母乳喂养,提高了母乳喂养率.

    作者:李春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前馈控制性综合干预在预防神经外科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性综合干预在预防神经外科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2014年8月行PICC置管患者79例设为对照组,2014年9月-2015年3月行PICC置管患者85例设为干预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PICC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收集对照组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相关原因,并且针对原因提出相关预防对策,提前采取前馈控制性综合干预,并比较前后2组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馈控制性综合干预在降低神经外科PICC导管留置过程中发生的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显著,提高了住院患者满意度,减轻了护士工作负担,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刘丝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泮托拉唑用于胃溃疡治疗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对泮托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4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21例)与观察组(21)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48%)明显优于对照组(61.9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76%)、复发率(4.76%)明显低于对照组(23.81%)、(28.5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泮托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较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恶心、腹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

    作者:葛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育龄妇女放置宫内节育器后不良反应出现的原因分析

    本文对我区2015年的60例置环者作了回访,对出现的不良反应作了原因分析,以便降低置IUD后不良反应的出现,以促进育龄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15年我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放置IUD115例,对60例置环者,本人进行了回访.60例中年龄大的29岁,小的19岁,平均年龄23岁,职业全部为农村妇女.放置圆形带铜金塑环33例,“T”型环4例,母体乐23例.回访的60例中,白带增多,经量增多42例,占回访对象的70%;腰骶部疼痛或腰坠感,下腹微痛14例,占回访对象的23.3%;带器妊娠的1例,占1.6%;子宫异常出血,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间淋漓出血持续12天1例.

    作者:李莉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二甲双胍治疗社区糖尿病的效果评析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治疗社区糖尿病的效果.方法:社区选取100例糖尿病患者(2014年1月~2015年6月)作为研究的对象,对所有糖尿病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100例糖尿病患者治疗后的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空腹血糖的数据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在以后的临床治疗中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龚松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肝段叶切除联合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观察

    目的:重点探索肝段叶切除联合手术在肝内胆管结石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比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较差,优良率仅仅达到79.07%.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较好,优良率高达97.67%,观察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差异显著(P<0.05).两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复发情况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段叶切除联合手术在肝内胆管结石中的治疗效果较好,大大降低了复发率,值得推荐.

    作者:贺志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加替沙星联合呋喃妥因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分析在尿路感染患者中使用加替沙星与呋喃妥因联合疗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成45例对照组与45例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82.2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对照组为6.67%,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且P>0.05.结论:对尿路感染患者在加替沙星治疗基础上联合呋喃妥因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水平较高,可推广.

    作者:陈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儿童牙科畏惧症的舒适化管理临床体会

    目的:研究舒适化管理对儿童牙科畏惧症的疗效,分析两组患儿畏惧情况;方法:本文选取本院就诊的患儿共1532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干预组(全方面护理),各766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研究可知,护理前两组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49.26±4.71)分高于干预组(42.15±1.43)分,得出干预组满意度为760例(99.22%)高于对照组686例(89.56%),两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儿童牙科畏惧症患儿采用全方面管理理念,无疑大幅度提升满意度,具有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庞雪晶;徐晗;张玉萍;兰柳萍;唐春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曲美他嗪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评价

    目的:分析探索曲美他嗪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我院81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1例患者分为组一和组二2组.比较指标:(1)总有效率;(2)治疗前后患者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博输出量(SV)、E峰加速时间、的差异.结果:跟组一比较,(1)组二总有效率更高,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二CI、LVEF、SV、E峰加速时间更佳,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曲美他嗪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陈顺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糖控制在ICU重症护理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血糖控制在ICU重症护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170例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85,采取积极治疗和基础护理)和研究组(n=85,采取血糖控制措施),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比.结果:研究组SOFA得分、APACHE评分同对照组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感染发生率5.9%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21.2%进行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重症护理中实施血糖控制,可显著降低感染发生率,改善对重要器官功能的保护作用,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夏娟娟;张雪梅;尚应萌;于双双;李月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本次200例患者从我院神经内科收治患者中挑选,按随机抽样法分成不同护理组:常规组患者行神经内科的基础护理,干预组患者则行神经内科的优质护理服务,护理干预后评定效果.结果:干预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率高于常规组,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作用突出,可改善生活现状,提高总体效果,值得学习.

    作者:马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48例肝癌患者放疗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放疗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方法:搜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肝癌48例,对患者实施放疗,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针对患者表现出的不良反应采取处理措施.结果:48例患者中,肝癌患者放疗不良反应主要有呕吐、恶心18例,腹泻11例,血小板减少10例,胆红素和肝酶升高9例.通过针对患者的不良反应采取应对处理措施,48例患者中,显效28例,好转17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3.75%.结论:肝癌患者放疗不良反应主要有呕吐、恶心、血小板减少、胆红素和肝酶升高等,通过针对患者的不良反应采取应对措施,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作者:陈红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护患沟通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呼唤沟通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情况进行探究.方法:选取在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且均匀的进行分组,对比两组患者发生护患纠纷的情况以及对相关人员的满意度调查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患纠纷情况要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的患者,病情对相关护患人员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的患者.结论:增加护患之间的沟通,有助于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有助于增强医疗的安全性,还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价,故而,可以广泛的应用于临床的护理中.

    作者:谢小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与孕期保健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与孕期保健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80例妊娠期糖筛选试验异常的孕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两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进行孕期保健产妇及婴儿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对照组的孕妇剖宫产率55%高于观察组42.5%,巨大儿出生率12.5%高于观察组5%,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筛可以尽早判断出孕妇有无异常现象出现,对于其孕期保健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可以防止孕妇及胎儿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状,改善其预后,对于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苟显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3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长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愈合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是股骨颈骨折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虞良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关于抗生素的使用种类对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影响研究报告

    目的:对一段时期内不同疾病的住院患儿抗生素使用状况及对AAD产生的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提出预防治疗措施.方法收集湖北省威宁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2016年1月8日-15日一周内全部住院儿童的一般资料及治疗期间所使用抗生素的种类、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28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儿童,男210例,女78例.出现AAD者75例,AAD发生率为26.04%.结论不恰当使用抗生素是AAD的主要因素,积极治疗后,儿童AAD多可痊愈;临床中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种类、疗程尽量避免AAD的发生.

    作者:殷铮;殷素华;费长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观察乳晕切开式乳房美容整形手术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乳晕切开式乳房美容整形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根据是否采用乳房美容整形技术的方法将在我院行乳房假体隆胸手术的80例患者分为乳房美容组和传统对照组,将两组的乳房美容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乳房美容组的优良率高于传统对照组,分别为95.00%和77.50%,差异明显,P<0.05.另外,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明显,分别为12.50%和10.00%,P<0.05.结论:乳晕切开式乳房美容整形技术可提高乳房假体隆胸手术的乳房美容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黄璐;黄卫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

    目的:对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具体情况予以探究并剖析.方法:此次研究中,随机选取失眠患者共86例作为实验对象,均为我院自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所接收,将其按照人数相等的原则,均分成两组,就常规治疗(对照组,n=43)与针灸治疗(观察组,n=43)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展开探讨.结果:从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7.67%,79.07%,组间差异用X2检验后,证明(P<0.05).从PSQI评分方面分析,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优,组间差异用t检验后,证明(P<0.05).结论:临床上对失眠患者实施针灸治疗,针对性高,易于激发经气,达到平衡阴阳的效果,利于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因此,非常值得推广和普及针灸治疗方案.

    作者:黄月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