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吡肟治疗老人支气管肺炎的效果对比

张晓明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 头孢吡肟, 老人支气管肺炎, 效果比较
摘要:目的 观察、比较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吡肟治疗老人支气管肺炎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到2015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人支气管肺炎患者按照随学随机法分为左氧氟沙星组和头孢吡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左氧氟沙星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头孢吡肟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吡肟用于治疗老人支气管肺炎均可获得比较满意度效果,头孢吡肟药物副作用小,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且轻,但价格相对左氧氟沙星较高,所以患者可以结合自身的经济情况来选择具体用药.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病的社区健康教育与管理制度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应用于社区慢性病的效果与慢性病的管理制度.方法:选取某社区居民作为观察人群,筛选其中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等慢性疾病的患者566例,为其建立相关慢性病档案,随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2年后,比较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前与接受健康教育后的血压、血糖及依从性变化情况.结果: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前后,血压、血糖等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够改善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生活方式,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促进社区慢性病管理制度的完善,对于社区慢性病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康学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左甲状腺素钠治疗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综合征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

    目的:探讨左甲状腺素钠治疗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综合征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甲状腺激素变化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64.52%,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FT4、FT3以及TSH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T4、FT3以及TSH水平同期相比(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35%、6.45%,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左甲状腺素钠治疗老年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综合征疗效切确、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建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25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25例闭合性新鲜髌骨骨折患者的资料,对横断、不同程度粉碎性骨折采用髌骨爪方法作内固定治疗,伤后3天内手术,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5例患者通过内固定手术治疗后全部一期愈合,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关节功能恢复好无创伤性关节炎发生,在术后1年~1年6个月在我院住院拆除内固定.优20例,良4例,中1例,优良率达到97.2%.结论:对于闭合性新鲜髌骨骨折采用髌骨爪治疗避免了在骨质上钻孔,有效保护骨结构免受过多的破坏,有利于骨折愈合.

    作者:尚海峰;王庆雄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60例的效果体会

    目的:探究炎琥宁在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探究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临床表现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9.44%,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服用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临床疗效非常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黄格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社区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社区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治疗效果,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这段期间在我单位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4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给予实验组的患者社区管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的情况、患者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结果:实验组患者血压控制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舒张压和收缩压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认识程度好于对照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较好,有利于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徐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红皮型银屑病的护理观察

    目的:对红皮型银屑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共22例红皮型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和有效的全方位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有效的护理,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显著的改善,患者疾病都得到痊愈且顺利出院,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给予红皮型银屑病患者有效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前馈控制性综合干预在预防神经外科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性综合干预在预防神经外科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2014年8月行PICC置管患者79例设为对照组,2014年9月-2015年3月行PICC置管患者85例设为干预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PICC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收集对照组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相关原因,并且针对原因提出相关预防对策,提前采取前馈控制性综合干预,并比较前后2组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馈控制性综合干预在降低神经外科PICC导管留置过程中发生的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显著,提高了住院患者满意度,减轻了护士工作负担,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刘丝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石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与措施.方法:回顾分析45例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的护理资料,将这些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过程做一个完整的记录.结果:在有效的护理干预下,皆病愈出院,达到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结论: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技术效果十分明显,安全性高,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既可以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又能为手术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保证手术的成功,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作者:邓亚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液净化治疗48例百草枯中毒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分析血液净化治疗百草枯中度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住院单双号将96例百草枯中度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抢救治疗方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血液净化治疗方法,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治疗,实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传统导泻剂、洗胃、口服漂白土的治疗基础上,尽早进行血液净化是抢救百草枯中毒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盛;胡友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的抢救及护理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的有效抢救及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接受抢救治疗的24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评分为(38.75±6.22)分,对照组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评分为(52.17±6.86)分,经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的患者,采取急救及强化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龙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外科手术治疗肠梗阻临床价值评述

    目的:探究外科手术治疗肠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取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68例肠梗阻患者,依据患者病情的差异给予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法,探究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3.5%,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9%,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肠梗阻的有效方法,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患者合适的术式及手术时机.

    作者:张举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组合式外固定器应用于复杂四肢骨折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组合式外固定器应用于复杂四肢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复杂四肢骨折患者60例,对患者采取组合式外固定器,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产生的并发症.结果:对所有的患者进行3-20个月的随访发现,患者的总愈合率高达100%,在医治的过程中发现,有7例患者产生了并发症,经医治后已痊愈.结论:组合式外固定器在复杂四肢骨折的医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愈合率,且产生并发症的人数少,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应用上进行推广.

    作者:张进怀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将综合护理干预作用于老年患者呼吸肌相关性肺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接受通气治疗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经资料整合,两组患者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上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作用于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患者,能够有效降低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许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影响多导睡眠监测结果的原因研究

    目的:探索影响多导睡眠监测结果的原因.方法,以我院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间接治的3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给予30例患者12小时多导睡眠监测,观察记录监测过程中导线有无脱落、连接有无断开,信号是否良好等情况.结果:因技术、患者自身、仪器等影响,造成共计6例患者监测失败,失败率为20%.结论:影响多导睡眠监测结果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患者自身、技术因素以及仪器因素的影响,临床监测中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能够降低不良因素对监测结果的影响.

    作者:郭月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癌症的形成及其防治

    所谓的癌症只不过是动物细胞超过60倍的增长速度形成的肿瘤,生物细胞的生成及新陈代谢,受其大自然的冷暖、风寒的影响细胞内酸碱转化和胞吞胞吐的影响、特别是人类各种激素的刺激,使人类的正常细胞变异形成肿癌细胞,导致癌症形成.全人类每年死于各种癌症的人就有130万人,这个恶性肿瘤的杀手正在侵蚀人类的生命.

    作者:熊朝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在新生儿黄疸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在新生儿黄疸护理工作中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行剖宫产娩出200例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在基础治疗及检查的基础上,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分别为(7.5±1.8)d和(5.0±1.4)d,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产妇掌握新生儿知识的优良率为45.0%,远低于观察组(93.0%),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100.0%,远大于对照组(78.0%),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理新生儿黄疸患儿时,对产妇实施全面的健康教育,有助于其了解新生儿的有关知识与护理技术,保障其健康成长和发育.

    作者:李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特征及其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临床特征及相关并发症、预后关系.方法:对6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后就诊时间、入院时心率、血压以及分型、并发症、治疗期间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患者显著多于女性,且发病年龄显著低于女性,p<0.05.A型夹层患者年龄、入院就诊时间以及血压、既往高血压病史患者均显著低于B型患者,但马凡综合征病史患者、并发心包积液与意识障碍的发生率以及致死率方面显著高于B型患者,p<0.05.患者发病时主要表现为胸痛、腹痛、背痛以及胸闷气短为主.结论:主动脉夹层多发于中年男性,A型夹层合并意识障碍、心包积液以及马凡综合征患者,其致死率高于B型夹层.同时并发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夹层患者具有较高死亡率.

    作者:付瑞红;韩铁胜;刘伟;杨坤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手足口病临床救治的整体管理

    目的:在手足口病爆发流行时期,总结手足口病临床救治的整体管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手足口病例6643例,总结分析手足口病临床救治整体管理方法.结果:重症患儿得到及时有效得救治,救治成功率达99.99%,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在手足口病爆发流行期间实行整体管理方法,及时有效启动应急预案,统筹安排,管理到位,正确救治,加强消毒隔离管理及健康教育,有效救治手足口病例.

    作者:李艳;李虹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48例肝癌患者放疗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放疗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方法:搜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肝癌48例,对患者实施放疗,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针对患者表现出的不良反应采取处理措施.结果:48例患者中,肝癌患者放疗不良反应主要有呕吐、恶心18例,腹泻11例,血小板减少10例,胆红素和肝酶升高9例.通过针对患者的不良反应采取应对处理措施,48例患者中,显效28例,好转17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3.75%.结论:肝癌患者放疗不良反应主要有呕吐、恶心、血小板减少、胆红素和肝酶升高等,通过针对患者的不良反应采取应对措施,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作者:陈红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28例急性膀胱大出血的救治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膀胱大出血患者的救治方法,总结救治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28例急性膀胱大出血患者,给予输血和补液等抗休克治疗,采用明矾液、肾上腺素盐水、福尔马林等药物止血,部分患者实施探查止血与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止血,经过为期1~2年的随访,本组患者死亡2例,原发病均为膀胱肿瘤,发生后尿道狭窄者1例,其余患者均治愈.结论:急性膀胱大出血发病突然,病情严重,确诊后在积极处理原发病的基础上应采取抗休克治疗,通过使用膀胱内止血药物止血,仍然无效者采用钬激光或手术方法止血,挽救患者的生命.

    作者:赵建军;高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