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临床研究进展

方钢;谢家威;吴成宾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发病机制, 中医药疗法, 综述, 学术性
摘要:退行性腰椎滑脱(DS)又称假性腰椎滑脱,是指由于腰椎退行性病变、关节突关节紊乱、周围韧带松弛、椎体失稳,导致椎体向前或向后滑脱,严重时压迫相应神经根,出现腰痛或下肢麻痹、疼痛等表现的疾病.在所有的腰椎滑脱中,由峡部崩裂引起的滑脱约占15%,退行性腰椎滑脱约占35%.其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9∶1,是引起中老年人活动障碍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1].腰椎滑脱常见的部位是L4~L5及L5 ~S1,其中腰5椎体发生率为82% ~ 90%[1-2],滑脱程度多为Ⅰ°,常合并椎管狭窄、骨质疏松症等疾病.退行性腰椎滑脱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腰椎滑脱患者中仅10%需手术治疗[3].
湖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熏洗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应用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将8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40例应用常规护理加中药熏洗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恢复情况.结果:优良率观察组为97.50%,对照组为91.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应用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

    作者:阳姝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软坚散结药在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初探

    探讨软坚散结药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可能性.主要围绕3个方面对软坚散结药进行了阐述.(1)归经:多归于肝经,从肝论治是中医治疗肺炎的一条途径;(2)功效:或重于清热泻火、或重于解毒凉血、或重于化痰散瘀,可清除支原体肺炎中热、毒、痰、瘀等病理产物;(3)药理作用:抗感染,免疫调节,降血压、血糖、血脂,抗血栓形成,抗氧化,抗肿瘤.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作者:杜洪喆;晋文蔓;魏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舌露出度一致性研究刍议

    针对现存舌诊仪存在的稳定性与可重复性差的问题,围绕佳舌露治疗定位、解决措施及望舌操作方法3个方面对舌露出度的一致性研究展开论述,以期达到规范舌象采集标准,建立中医学高保真舌象仪诊断系统的目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中医临床健康辨识、疾病防治及疗效评估.

    作者:谢月敏;刘雪梅;张文天;陆小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清脑止晕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48例

    目的:观察清脑止晕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型)的疗效.方法:将95例辨证为痰瘀互结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合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清脑止晕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78.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脑止晕颗粒治疗疾瘀互结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

    作者:耿昌;王天玲;潘洪涛;郑作峰;王泰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枢机离合理论对不寐治疗的指导意义

    不寐是以入睡困难,寐而不酣,易醒,醒后不能再寐,甚则彻夜不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枢机理论始见于《素问·阴阳离合论篇》:“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笔者认为枢机离合理论对不寐的治疗有积极的指导意义.1 不寐的病机不寐的病机已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至今渐趋丰富,从营卫学说至同出一源的阴阳学说,再经后世脏腑辨证理论的加入而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1],归纳起来可以认为营卫调和、阴阳平衡、脏腑协调是保证睡眠的前提.目之开合由跷脉所司.

    作者:韦柳庄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杏仁煎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47例

    目的:观察杏仁煎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9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治疗组采用杏仁煎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单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87%,对照组为87.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咽充血改善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肯定,症状、体征改善较快.

    作者:徐莉;王媛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脉络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病心血瘀阻证多中心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脉络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病(心血瘀阻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冠心病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病患者128例,进行分层区组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分为治疗组63例,对照组65例,治疗组口服脉络通治疗,对照组口服复方丹参片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高血压疗效、降压分级疗效(Ⅰ级、Ⅱ级)、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硝酸甘油停减率、24h高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24h高收缩压用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症状体征不良事件.结论:脉络通对于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病心血瘀阻证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在降低收缩压方面优于复方丹参片,且临床使用安全.

    作者:李桂伟;刘新桥;胡思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肾2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痛风肾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予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方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对照组为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除对照组Scr水平外,两组Bun、UA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地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Scr、UA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肾疗效满意.

    作者:董剑出;张宗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王学岭从湿热论治不育症验案2则

    王学岭系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中医教学及临床工作30年余,学识渊博,临证经验丰富,在不孕不育症的治疗方面有独到的见解.笔者在跟师学习过程中收获颇多,现举例介绍如下.1 清热祛湿、温肾填精治疗精少及精弱不育症鲍某,男,35岁.2012年2月5日初诊.婚后3年,性生活正常,仍未得子.配偶妇检未发现异常,性激素六项检查未见异常.该患者形体肥胖,嗜睡,平素喜熬夜,少运动.

    作者:赵霞;马佐英;王学岭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冠心病心绞痛辨证论治研究现状

    2007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提示我国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呈明显增长态势,冠心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该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等范畴,早在几千年前,中医古籍就已经对胸痹进行了阐述,经过历代医家传承及发扬及当代学者使之与循证医学、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现已形成较完整的诊疗体系.笔者拟就该病的辨证论治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尹静;蒙定水;黄修解;何晓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复方九味羌活汤治疗子宫异常出血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九味羌活汤治疗湿热型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湿热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用复方九味羌活汤治疗,对照组30例用妈富隆治疗.治疗3个月后再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止血时间、月经规律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9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控制时间、月经规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九味羌活汤对湿热型子宫异常出血疗效与西药妈富隆相当,但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汤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肿瘤研究现状

    目前肿瘤已成为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其病死率高,且目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恶性肿瘤多数进展较快,治疗手段主要为手术、放疗、化疗及中医药治疗,但由于肿瘤具有免疫逃逸和免疫耐受的能力,其临床控制效果仍不理想.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治疗已作为肿瘤治疗的新手段应用于临床.目前肿瘤的生物治疗主要包括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CD3单抗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及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等.其中CIK日益受到肿瘤临床治疗的重视.CIK细胞是一种异质细胞群,其细胞的主要成分是双阳性CD3CD56细胞和双阳性CD3CD8细胞,其特点是杀瘤谱广、杀瘤活性强、增殖活性高.

    作者:赵莉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概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该病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病率和病死率均高.2000年WHO估计全世界有274万人死于COPD,每年COPD影响可能多达6亿人.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估计:1990年COPD在疾病造成的负担中位居第12位,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疾病负担的第5位,并成为第3大死亡原因[1].

    作者:高娇;黄修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梅国强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床治验5则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原文107条载:“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其应用范畴和功效有以下几个方面:(1)为小柴胡汤证的变证;(2)因伤寒误用下法而成;(3)基本病机为少阳枢机不利,胆火胃火扰心神,三焦气化不利,决渎失司,三阳经气不利;(4)基本功效为和解泄热,镇惊安神.梅教授博采众长,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病机高度概括为肝之疏泄失常.包括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包含气血运行失常);脾胃运化传导升降失常;情志精神调节失常;男子精液、女子经水排泄失常.

    作者:许国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黄芪四物汤加减联合耳穴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40例

    目的:观察黄芪四物汤加减联合耳穴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患儿采用黄芪四物汤加减联合耳穴治疗.结果:经过30d的治疗,40例患者基本痊愈,随访1年,治愈30例,显效7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75.0%,总有效率为92.5%.结论:本方对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疗效显著,有推广价值.

    作者:韩玲;柴梅月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生脉饮加味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生脉饮加味合西药常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6例COPD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按需给予沙丁胺醇气雾剂(万托林)吸入,口服茶碱缓释片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脉饮加味口服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行肺功能检查、临床症状问卷调查.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8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3个月后肺功能FEV1、FEV 1%、FEV1/FVC明显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对照组以上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稍提高,但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饮能改善COPD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肺功能.

    作者:罗明;邓玉艳;陈梦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当代中医各家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经验概要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及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了更详细地认识心衰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当代有代表性的中医各家治疗心衰的经验进行了总结,现综述如下.1 名医经验论述笔者导师关继华认为,心衰主要病机为心肾阳虚;主要病理改变为气虚血瘀;主要临床表现为悸肿咳喘;主要治法是温阳益气、活血利水.结合临床拟定了经验方,以参附汤、芪附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人参黄芪汤为基础方加减化裁组成温心汤.

    作者:焦全林;关继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心理行为干预合黄连提取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心理行为干预合黄连提取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轻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心理行为干预联合黄连提取液肠内给药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栓便后纳入肛门治疗.两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结果:有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合黄连提取液肠内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在缓解症状和改善身心状况方面效果明显,为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好疗法,且毒副作用小,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

    作者:陈明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刺血疗法在儿科常见病中的应用概况

    刺血疗法,古代又称为放血疗法,或日刺络法,是指以三棱针、梅花针、毫针等刺破患者相关的腧穴、病灶、病理反应点或浅表小静脉,放出适量血液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刺血疗法早见于《五十二病方》中,发展至今更加完善,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临床各个治疗领域.近年来,刺血疗法因简便安全,无毒副作用,且在儿科常见病中具有较好的疗效,逐渐被患儿家长所接受.本文就刺血疗法对外感发热、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小儿惊厥、小儿遗尿、小儿便秘、小儿腹泻7种儿科常见病的治疗作如下综述.

    作者:蔡京华;井夫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单用电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复发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32%,对照组为70.9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用电针治疗.

    作者:颜学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湖南中医杂志

湖南中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