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月敏;刘雪梅;张文天;陆小左
目的:观察黄芪四物汤加减联合耳穴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患儿采用黄芪四物汤加减联合耳穴治疗.结果:经过30d的治疗,40例患者基本痊愈,随访1年,治愈30例,显效7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75.0%,总有效率为92.5%.结论:本方对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疗效显著,有推广价值.
作者:韩玲;柴梅月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探讨软坚散结药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可能性.主要围绕3个方面对软坚散结药进行了阐述.(1)归经:多归于肝经,从肝论治是中医治疗肺炎的一条途径;(2)功效:或重于清热泻火、或重于解毒凉血、或重于化痰散瘀,可清除支原体肺炎中热、毒、痰、瘀等病理产物;(3)药理作用:抗感染,免疫调节,降血压、血糖、血脂,抗血栓形成,抗氧化,抗肿瘤.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作者:杜洪喆;晋文蔓;魏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单用电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复发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32%,对照组为70.9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用电针治疗.
作者:颜学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坤泰胶囊合甲硝唑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坤泰胶囊合甲硝唑治疗,对照组单用甲硝唑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阴道细胞成熟指数及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 (P <0.01).两组治疗后阴道细胞成熟指数组间比较,治疗组底层细胞明显减少,表层细胞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底层、表层细胞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坤泰胶囊合甲硝唑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作者:李姣;林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银杏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的对策.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医药学期刊中有关银杏资源现状、开发利用情况及科研技术新进展的报道,并予以分析.结果:银杏资源开发中存在原材料利用率低;提取工艺不过关,有效成分低;质量标准不统一;有机溶剂和重金属的残留可能带来毒副作用等问题.结论:积极开展银杏资源的综合保护和合理开发工作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
作者:郑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杏仁煎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9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治疗组采用杏仁煎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单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87%,对照组为87.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咽充血改善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肯定,症状、体征改善较快.
作者:徐莉;王媛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运用疏肝行气活血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气滞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治疗组予疏肝行气活血汤治疗,对照组予水飞蓟素片治疗.比较两组肝功能、血脂、肝脏B超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46%,对照组为69.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LT、AST、TG、TC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其中治疗组TC及TG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肝脏B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肝脏B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疏肝行气活血汤能有效治疗NASH,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包晓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热性惊厥属于中医学“急惊风”范畴,来势急暴,变化迅速.其以热为邪,以惊为变.因此,治疗以清热为主,其热不清,则其惊不止.笔者临床按照温病学的卫气营血理论进行辨证论治,疗效满意,现举例介绍如下.1 热入肺卫,治以清热疏表止痉此证常见于感冒夹惊,症见发热,两目上视,欲作搐搦,时有手足抖动,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治以辛凉解表为主,以佐羚羊角、钩藤、蝉蜕等熄风止痉药,选方银翘散、导赤散之属.切忌不可发汗太过,以免引起汗多血虚亡阳险证.
作者:帅云飞;兰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肿瘤转移是现代医学名词,古代医家虽然不能认识肿瘤转移全部特性,但对转移的发生及传变早有认识.《灵枢·百病始生篇》载:“是故虚邪之中人也……留之不去,传舍于胃肠……留而不去,传舍于胃肠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著孙脉,或著络脉,或著输脉,或著于伏冲之脉,或著于膂筋,或著于胃肠之募原,上连于缓筋,邪气淫佚,不可胜论.”阐述了肿瘤由局部向远处转移的过程.骨转移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之一,多表现为骨骼的持续性疼痛,还可引起病理性骨折,甚至截瘫,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西医治疗骨转移疼痛多以镇痛药配合骨溶解抑制剂等,对肿瘤本身治疗作用较小,且毒副作用较大,特别是成瘾性和胃肠道不良反应更成为临床选择的障碍.而以中医中药理论为指导的治疗,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标本兼顾,疗效确切.
作者:杨岚兰;王文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复方九味羌活汤治疗湿热型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湿热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用复方九味羌活汤治疗,对照组30例用妈富隆治疗.治疗3个月后再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止血时间、月经规律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9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控制时间、月经规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九味羌活汤对湿热型子宫异常出血疗效与西药妈富隆相当,但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汤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及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了更详细地认识心衰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当代有代表性的中医各家治疗心衰的经验进行了总结,现综述如下.1 名医经验论述笔者导师关继华认为,心衰主要病机为心肾阳虚;主要病理改变为气虚血瘀;主要临床表现为悸肿咳喘;主要治法是温阳益气、活血利水.结合临床拟定了经验方,以参附汤、芪附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人参黄芪汤为基础方加减化裁组成温心汤.
作者:焦全林;关继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膝痹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膝痹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度、满意度及住院天数.结果:各项观察结果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痹患者健康教育中,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优于常规健康教育.
作者:肖素娟;罗冬华;李攀;谭会桂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小柴胡汤源于《伤寒论》,是张仲景治疗少阳证的主方,有和解少阳枢机、清热调气补虚之功.当代临床上对其应用远远超出了原方的使用范围,广泛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科疾病等,近年来在肿瘤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升降散源自明代龚廷贤《万病回春》所载的内府仙方,后经清代陈良佐改分量、变服法,更名为陪赈散,再经杨璇于《伤寒温疫条辨》二次改名为升降散[1],之后得以广泛流传.杨氏强调了升降散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将其推为治疗瘟疫的首要方剂,指出“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言状者,此方主之”.
作者:王园园;周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神经妥乐平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血脂、血压,预防并发症以及必要的营养支持补液治疗等.同时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针刺及神经妥乐平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联合神经妥乐平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较好.
作者:陈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类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1].早期识别利于提高社会和非精神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同时需患者及早去精神科就诊,使疾病得到有效治疗,早期康复.现就1例典型临床病案报告如下.
作者:赵昂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针对现存舌诊仪存在的稳定性与可重复性差的问题,围绕佳舌露治疗定位、解决措施及望舌操作方法3个方面对舌露出度的一致性研究展开论述,以期达到规范舌象采集标准,建立中医学高保真舌象仪诊断系统的目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中医临床健康辨识、疾病防治及疗效评估.
作者:谢月敏;刘雪梅;张文天;陆小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蓄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蓄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治疗组各20例.对照1组采用葛根芩连汤治疗,对照2组予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采用美沙拉嗪合葛根芩连汤治疗,3组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后比较各组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末及治疗后第8周末IL-6、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3组治疗后第4周末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第8周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末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下降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合美沙拉嗪能使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蓄证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降低,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
作者:张理顺;李心茹;鲁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文章探讨了如何加强将科学研究纳入实际教学过程,实现科研成果、科研资源向教学的转化,达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深化教学方法改革,二是加强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包括培养科研献身精神、信息获取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能力等.
作者:卢岩;王彤;张晶;汤继芹;郭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回族高血压病(EH)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进行研究,探讨回族EH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其分布特征,以指导临床.方法:采取多中心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444例回族EH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及相关症状、体征等,填写调查表,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对症状及证型分布进行总结.结果:入选回族EH患者共444例,男174例,女270例.基本证候中肝阳上亢证198例、痰浊络阻证98例、气血亏虚证73例、肾精不足证58例、瘀血阻窍证17例,中医证候分布以肝阳上亢证为主.回族EH患者常见症状有眩晕、头痛、胸闷、胃脘痞闷、耳鸣、肢体肿胀、急躁易怒、气短、心悸、失眠.结论:肝阳上亢证为回族EH主要证型.
作者:李志明;张骞;师常喜;杨学信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本文主要阐明刺蒺藜名称由来、功效,表述刺蒺藜对皮肤色素代谢的影响,展望刺蒺藜双向调节色素代谢分子代谢机制与中药色象理论研究关系.中药色象理论有望通过刺蒺藜双向调节色素代谢机制的研究途径进一步验证,中药色象理论是可用于指导色素代谢异常性皮肤病防治的理论.
作者:路建伟;路世忠;路风琴;杨波涛;杨柳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