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卫气营血辨治儿童热性惊厥4则

帅云飞;兰春

关键词:
摘要:热性惊厥属于中医学“急惊风”范畴,来势急暴,变化迅速.其以热为邪,以惊为变.因此,治疗以清热为主,其热不清,则其惊不止.笔者临床按照温病学的卫气营血理论进行辨证论治,疗效满意,现举例介绍如下.1 热入肺卫,治以清热疏表止痉此证常见于感冒夹惊,症见发热,两目上视,欲作搐搦,时有手足抖动,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治以辛凉解表为主,以佐羚羊角、钩藤、蝉蜕等熄风止痉药,选方银翘散、导赤散之属.切忌不可发汗太过,以免引起汗多血虚亡阳险证.
湖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坤泰胶囊合甲硝唑治疗老年性阴道炎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坤泰胶囊合甲硝唑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坤泰胶囊合甲硝唑治疗,对照组单用甲硝唑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阴道细胞成熟指数及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 (P <0.01).两组治疗后阴道细胞成熟指数组间比较,治疗组底层细胞明显减少,表层细胞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底层、表层细胞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坤泰胶囊合甲硝唑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作者:李姣;林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脉络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病心血瘀阻证多中心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脉络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病(心血瘀阻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冠心病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病患者128例,进行分层区组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分为治疗组63例,对照组65例,治疗组口服脉络通治疗,对照组口服复方丹参片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高血压疗效、降压分级疗效(Ⅰ级、Ⅱ级)、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硝酸甘油停减率、24h高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24h高收缩压用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症状体征不良事件.结论:脉络通对于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病心血瘀阻证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在降低收缩压方面优于复方丹参片,且临床使用安全.

    作者:李桂伟;刘新桥;胡思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乌梅丸与厥证

    乌梅丸是医圣张仲景的名方,纵观全方,体现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敛收并用,攻补兼施,辛散苦降,安蛔固涩,通调阴阳的治疗法则.乌梅丸不仅是治疗蛔厥及下利的主方,更擅治疗上寒下热,寒热错杂,阴阳气不相顺接的厥证.1 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之病机分析乌梅丸出自《伤寒论》第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

    作者:刘潺潺;赵天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24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确诊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7d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4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改善患者上肢疼痛、水肿以及关节活动度,但治疗组在改善疼痛和增加关节活动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01,P<0.05),在减轻水肿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显著.

    作者:毕钰桢;何绪屏;张大创;燕竹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冠心病心绞痛辨证论治研究现状

    2007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提示我国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呈明显增长态势,冠心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该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等范畴,早在几千年前,中医古籍就已经对胸痹进行了阐述,经过历代医家传承及发扬及当代学者使之与循证医学、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现已形成较完整的诊疗体系.笔者拟就该病的辨证论治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尹静;蒙定水;黄修解;何晓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疏肝行气活血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2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运用疏肝行气活血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气滞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治疗组予疏肝行气活血汤治疗,对照组予水飞蓟素片治疗.比较两组肝功能、血脂、肝脏B超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46%,对照组为69.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LT、AST、TG、TC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其中治疗组TC及TG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肝脏B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肝脏B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疏肝行气活血汤能有效治疗NASH,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包晓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刺血疗法在儿科常见病中的应用概况

    刺血疗法,古代又称为放血疗法,或日刺络法,是指以三棱针、梅花针、毫针等刺破患者相关的腧穴、病灶、病理反应点或浅表小静脉,放出适量血液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刺血疗法早见于《五十二病方》中,发展至今更加完善,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临床各个治疗领域.近年来,刺血疗法因简便安全,无毒副作用,且在儿科常见病中具有较好的疗效,逐渐被患儿家长所接受.本文就刺血疗法对外感发热、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小儿惊厥、小儿遗尿、小儿便秘、小儿腹泻7种儿科常见病的治疗作如下综述.

    作者:蔡京华;井夫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肾2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痛风肾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予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方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对照组为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除对照组Scr水平外,两组Bun、UA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地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Scr、UA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肾疗效满意.

    作者:董剑出;张宗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躯体形式障碍1例报告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类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1].早期识别利于提高社会和非精神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同时需患者及早去精神科就诊,使疾病得到有效治疗,早期康复.现就1例典型临床病案报告如下.

    作者:赵昂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药足浴治疗高血压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治疗高血压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2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和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药足浴护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33%,对照组为9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压下降情况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压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足浴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依从性较好.

    作者:曹奕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葛根芩连汤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蓄证患者血清IL-6、TNF-α的影响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蓄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蓄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治疗组各20例.对照1组采用葛根芩连汤治疗,对照2组予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采用美沙拉嗪合葛根芩连汤治疗,3组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后比较各组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末及治疗后第8周末IL-6、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3组治疗后第4周末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第8周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末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下降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合美沙拉嗪能使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蓄证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降低,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

    作者:张理顺;李心茹;鲁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丹参降香汤治疗小儿肺炎3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参降香汤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小儿肺炎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应用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丹参降香汤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体温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以及体温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降香汤治疗小儿肺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鲁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指甲状腺腺体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导致血循环中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的以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以乏力、多汗、易饥、消瘦、焦躁易怒、失眠、指舌震颤、心慌、突眼为主要表现.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瘿气”范畴.西医学目前治疗甲亢主要有3种方法,即抗甲状腺药物、I131和手术治疗,每种治疗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学对甲亢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甲亢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李艳婷;崔云竹;邵红雨;贾丽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牵引下手法调整结合McKenzie疗法改善颈曲变直、反弓3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在牵引下予手法调整结合McKenzie疗法对颈椎生理弧度变直、反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颈椎生理弧度变直、反弓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牵引下手法治疗,治疗组加用Mckenzie疗法.对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及DR片颈曲测量法(Borden)C值进行比较分析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7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颈曲C值改善程度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及对照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 <0.05);两组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差值及治疗3个月与治疗1个月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牵引下手法治疗对颈椎变直、反弓有确切疗效,McKenzie疗法能有效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并有长远效果.

    作者:陈礼彬;李世刚;曾科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常小荣隔药饼灸法临床应用举隅

    灸,《说文解字》释为“灼也”,即是以火烧灼之意.灸疗,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和气血、扶正祛邪作用,达到治病防病和养生保健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隔药饼灸是在使用灸法治疗时,将艾柱放置在由中药制成的药饼上施灸的一种方法,属于间接灸的一种.

    作者:娄必丹;章薇;黄洁;李金香;刘密;刘迈兰;张国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444例回族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研究

    目的:通过对回族高血压病(EH)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进行研究,探讨回族EH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其分布特征,以指导临床.方法:采取多中心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444例回族EH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及相关症状、体征等,填写调查表,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对症状及证型分布进行总结.结果:入选回族EH患者共444例,男174例,女270例.基本证候中肝阳上亢证198例、痰浊络阻证98例、气血亏虚证73例、肾精不足证58例、瘀血阻窍证17例,中医证候分布以肝阳上亢证为主.回族EH患者常见症状有眩晕、头痛、胸闷、胃脘痞闷、耳鸣、肢体肿胀、急躁易怒、气短、心悸、失眠.结论:肝阳上亢证为回族EH主要证型.

    作者:李志明;张骞;师常喜;杨学信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升降散合小柴胡汤在肿瘤防治中的运用

    小柴胡汤源于《伤寒论》,是张仲景治疗少阳证的主方,有和解少阳枢机、清热调气补虚之功.当代临床上对其应用远远超出了原方的使用范围,广泛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科疾病等,近年来在肿瘤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升降散源自明代龚廷贤《万病回春》所载的内府仙方,后经清代陈良佐改分量、变服法,更名为陪赈散,再经杨璇于《伤寒温疫条辨》二次改名为升降散[1],之后得以广泛流传.杨氏强调了升降散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将其推为治疗瘟疫的首要方剂,指出“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言状者,此方主之”.

    作者:王园园;周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针灸推拿专业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文章探讨了如何加强将科学研究纳入实际教学过程,实现科研成果、科研资源向教学的转化,达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深化教学方法改革,二是加强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包括培养科研献身精神、信息获取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能力等.

    作者:卢岩;王彤;张晶;汤继芹;郭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清开灵注射液联合银翘散治疗上呼吸道感染30例

    目的观察清开灵注射液联合银翘散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上呼吸道感染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清开灵注射液合银翘散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联合银翘散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王荣宝;杨翠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药熏洗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应用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将8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40例应用常规护理加中药熏洗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恢复情况.结果:优良率观察组为97.50%,对照组为91.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应用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

    作者:阳姝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湖南中医杂志

湖南中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