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静
目的:探讨薏苡仁多糖防治化学性肝损伤的作用.方法:分别以0.33g/KgBW、0.67g/KgBW、2.00g/KgBW(低、中、高)3个剂量组对小鼠每日经口进行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30d后将各组动物禁食16h,模型组及各剂量组动物按0.01mL/gBW剂量一次灌胃给予CCl4染毒,各受试组染毒4h后继续给予受试样品.染毒24h后摘取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ALT、AST,同时处死动物,取肝脏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薏苡仁多糖对小鼠的体质量增长无影响;CCl4模型对照组小鼠的ALT、AST含量比空白对照组高(P<0.05),低、中剂量组的ALT、AST值与CCl4模型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薏苡仁多糖有保肝作用.结论:薏苡仁多糖具有防治CCl4化学性肝损伤的作用.
作者:肖志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文章探讨了如何加强将科学研究纳入实际教学过程,实现科研成果、科研资源向教学的转化,达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深化教学方法改革,二是加强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包括培养科研献身精神、信息获取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能力等.
作者:卢岩;王彤;张晶;汤继芹;郭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总结刘公望教授的学术思想为以下4个方面.(1)方证照合:以方类证,分经审证;(2)合方应用:相加效果,扩大治疗范围,相乘效果,衍生新的治疗作用,相反相成,减少不良反应;(3)临证总结,自创“公望针方36则”;(4)疑难杂症针药并施,特别对于顽固性痛症、神经系统疾病、皮肤病针药并施,独具特色.
作者:曹楠;周震;王剑歌;赵志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肿瘤转移是现代医学名词,古代医家虽然不能认识肿瘤转移全部特性,但对转移的发生及传变早有认识.《灵枢·百病始生篇》载:“是故虚邪之中人也……留之不去,传舍于胃肠……留而不去,传舍于胃肠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著孙脉,或著络脉,或著输脉,或著于伏冲之脉,或著于膂筋,或著于胃肠之募原,上连于缓筋,邪气淫佚,不可胜论.”阐述了肿瘤由局部向远处转移的过程.骨转移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之一,多表现为骨骼的持续性疼痛,还可引起病理性骨折,甚至截瘫,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西医治疗骨转移疼痛多以镇痛药配合骨溶解抑制剂等,对肿瘤本身治疗作用较小,且毒副作用较大,特别是成瘾性和胃肠道不良反应更成为临床选择的障碍.而以中医中药理论为指导的治疗,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标本兼顾,疗效确切.
作者:杨岚兰;王文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小柴胡汤源于《伤寒论》,是张仲景治疗少阳证的主方,有和解少阳枢机、清热调气补虚之功.当代临床上对其应用远远超出了原方的使用范围,广泛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科疾病等,近年来在肿瘤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升降散源自明代龚廷贤《万病回春》所载的内府仙方,后经清代陈良佐改分量、变服法,更名为陪赈散,再经杨璇于《伤寒温疫条辨》二次改名为升降散[1],之后得以广泛流传.杨氏强调了升降散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将其推为治疗瘟疫的首要方剂,指出“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言状者,此方主之”.
作者:王园园;周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不寐是以入睡困难,寐而不酣,易醒,醒后不能再寐,甚则彻夜不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枢机理论始见于《素问·阴阳离合论篇》:“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笔者认为枢机离合理论对不寐的治疗有积极的指导意义.1 不寐的病机不寐的病机已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至今渐趋丰富,从营卫学说至同出一源的阴阳学说,再经后世脏腑辨证理论的加入而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1],归纳起来可以认为营卫调和、阴阳平衡、脏腑协调是保证睡眠的前提.目之开合由跷脉所司.
作者:韦柳庄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膝痹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膝痹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度、满意度及住院天数.结果:各项观察结果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痹患者健康教育中,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优于常规健康教育.
作者:肖素娟;罗冬华;李攀;谭会桂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肛管直肠脓肿为肛肠科常见病症,临床上许多疾病可表现为肛周红肿等症状,容易被误诊为肛周脓肿;或者表现为肛周脓肿症状,但是存在潜在的基础疾病,易被误诊为单纯的肛周脓肿.误诊误治后,常加重病情,或错过佳治疗时间,甚至反复手术致肛门功能失常.本文综合了误诊为肛周脓肿疾病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借鉴.
作者:呼园园;管仲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临床观察,颈椎病伴有健忘的患者较多,往往易被忽视,现就颈椎病与健忘的相关性简要探讨如下.1 颈椎病、健忘之概念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为骨伤科常见病,属中医学“骨痹”范畴.
作者:王荣华;孙西庆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王学岭系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中医教学及临床工作30年余,学识渊博,临证经验丰富,在不孕不育症的治疗方面有独到的见解.笔者在跟师学习过程中收获颇多,现举例介绍如下.1 清热祛湿、温肾填精治疗精少及精弱不育症鲍某,男,35岁.2012年2月5日初诊.婚后3年,性生活正常,仍未得子.配偶妇检未发现异常,性激素六项检查未见异常.该患者形体肥胖,嗜睡,平素喜熬夜,少运动.
作者:赵霞;马佐英;王学岭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辨识融入社区健康管理对代谢综合征防治的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所在社区存在代谢综合征的常住患者5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4例.两组均接受正规个体化的降压、降脂等药物治疗措施.对照组采用门诊随访的方式观察其病情变化,观察组以中医体质辨识为指导进行社区健康管理.干预1年后,对比两组患者的BMI、血压、FPG、TC、TG、HDL-C和LDL-C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1年的干预后,BMI、收缩压、舒张压、FPG、TC、TG、LDL-C水平均低于干预前,而HDL-C水平则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BMI、收缩压、舒张压、FPG、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体质辨识融入社区健康管理能够更有效地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血糖、血压等指标,提高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效果.
作者:廖剑宏;杨路平;刘青霄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神仙解语丹治疗中风(风痰阻络型)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风痰阻络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仙解语丹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仙解语丹治疗中风(风痰阻络型)偏瘫有较好疗效.
作者:陈美丽;李赵军;谭赛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乌梅丸是医圣张仲景的名方,纵观全方,体现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敛收并用,攻补兼施,辛散苦降,安蛔固涩,通调阴阳的治疗法则.乌梅丸不仅是治疗蛔厥及下利的主方,更擅治疗上寒下热,寒热错杂,阴阳气不相顺接的厥证.1 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之病机分析乌梅丸出自《伤寒论》第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
作者:刘潺潺;赵天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结合针刺四缝穴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结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对照组为86.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结合针刺四缝穴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有较好效果.
作者:谷伟中;王福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单用电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复发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32%,对照组为70.9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用电针治疗.
作者:颜学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桃核承气汤出自《伤寒论》,其主治太阳蓄血轻症,热重于瘀型,以少腹急结、神志改变伴血瘀征象为辨证要点,功能泻热通便,活血化瘀,导热下行.近年来,有关该方治疗精神科、神经科及妇科的疾病屡见报道,笔者将其应用于外科急重症的治疗收到良好疗效,现举例介绍如下.1 急性肠梗阻患者男,59岁,因进食年糕后腹胀、腹痛就诊于外院,经检查诊断为肠梗阻,给予禁食水、灌肠、液体石蜡口服等对症治疗后未见缓解,症状持续12d并逐渐加重,建议手术治疗,因患者惧怕手术,转诊至我院.
作者:张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治疗高血压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2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和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药足浴护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33%,对照组为9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压下降情况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压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足浴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依从性较好.
作者:曹奕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的遗传性疾病,因尿酸盐沉积在关节、滑囊、软骨、肾脏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病损及炎性反应[1].本病属中医学“痹证”、“白虎历节”等范畴.痛风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人类的健康已构成潜在的威胁.西医运用秋水仙碱、布洛芬、泼尼松等药物,均可达到治疗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目的,但治疗后易复发且药物毒副作用大.中医药在痛风的治疗上日益彰显其独特的优势.笔者就近年来痛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作如下综述.
作者:崔玲;胡维;王银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总结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内镜下表现和特点.方法:对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69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内镜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69例确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变范围以侵犯直肠(62.13%)和乙状结肠(34.91%)为主,肠黏膜改变以糜烂溃疡(88.76%)、充血水肿(83.43%)、脓性分泌物或白苔附着(26.04%)为主,未见癌变.结论:溃疡性结肠炎以直乙结肠病变为主,肠黏膜改变以糜烂溃疡、充血水肿、脓性分泌物附着为主要表现,癌变发生率较低.
作者:夏忆澄;闫伟;陈洪林;封以生;吴诗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因此及时防治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意义重大.糖尿病肾病属于中医学“消肾”、“水肿”、“溺毒”、“消瘅”、“关格”、“尿浊”等范畴.其病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虚弱,外感内伤,情志失调,饮食失宜,劳逸过度和久病等.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本虚指阴阳、气血、五脏之虚,标实指痰浊、水湿、痰血、浊毒等产物[1].曲晓璐等[2]依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将糖尿病肾病分为本证三型(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及兼证五型(外感证、水湿证、湿热证、血瘀证、湿浊证).
作者:初立成;刘素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