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恺
蠡沟穴又名交仪穴,首载于《灵枢·经脉》篇:“足厥阴之别,名日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归属于足厥阴肝经,是肝经的络穴,起着沟通肝胆两经的作用.蠡沟是临床常用穴,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现对蠡沟穴命名、定位及功用主治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关于命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气穴所发,各有处名.”因此,腧穴各有一定的部位和命名,而且腧穴的名称都有一定的意义,故孙思邈《千金翼方》载:“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
作者:马凤君;王彤;卢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肯定.
作者:张健;李海涛;陈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的遗传性疾病,因尿酸盐沉积在关节、滑囊、软骨、肾脏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病损及炎性反应[1].本病属中医学“痹证”、“白虎历节”等范畴.痛风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人类的健康已构成潜在的威胁.西医运用秋水仙碱、布洛芬、泼尼松等药物,均可达到治疗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目的,但治疗后易复发且药物毒副作用大.中医药在痛风的治疗上日益彰显其独特的优势.笔者就近年来痛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作如下综述.
作者:崔玲;胡维;王银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临床观察,颈椎病伴有健忘的患者较多,往往易被忽视,现就颈椎病与健忘的相关性简要探讨如下.1 颈椎病、健忘之概念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为骨伤科常见病,属中医学“骨痹”范畴.
作者:王荣华;孙西庆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艾灸配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将92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黄芪建中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隔姜艾灸神厥、中脘、足三里(双)、公孙(双)等穴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31%,与对照组的80.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痛程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配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梁艳妮;梁秋明;朱石宝;陈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益肾滋阴清火法治疗老年性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30例失眠症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子益肾滋阴清火法治疗,对照组14例子地西泮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8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滋阴清火法治疗失眠症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主要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杨乐乐;储呈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动物经口灌胃补肾活络方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确定无毒反应的剂量,以评估补肾活络方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方法:以大浓度、大体积的补肾活络方药液经口灌胃昆明种小鼠,2次/d,测定大耐受量;以高、中、低3个剂量(生药量84、42、21g/kg)相当于临床口服剂量的40、20、10倍对SD大鼠进行连续经口灌胃给药26w,于用药13w、26w各组分别处死1/3动物观察大鼠的体质量、血液学、血液生化学、重要脏器组织病理学等指标,停药观察4w后再处死剩余1/3动物并作相同检查.结果:小鼠l天内经口灌胃补肾活络方大耐受量750g/kg,各给药组与对照组各项检查指标经统计分析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鼠经口灌胃补肾活络方无明显急性毒性反应,补肾活络方连续经口灌胃大鼠26w无明显毒性反应和延缓毒性反应.
作者:林辉;黄群;符逢春;杨艳;彭桂阳;王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通管丸对大鼠的镇痛、改善微循环障碍的作用,并研究其急性毒性,以期为临床应用通管丸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提供药效学依据.方法:采用大鼠足底注射福马尔林引起疼痛研究其镇痛作用;肾上腺素致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研究其改善微循环作用;同时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通管丸具有明显的外周镇痛、改善微循环障碍的药理作用,且口服未见明显急性毒性反应,拟用日剂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通管丸用于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管燕;易师;匡继林;罗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是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马融教授在大量临床病例及经验收集整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其病变过程中的热毒、瘀血、腑实3大病理因素,并分别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及通腑泻下3个治疗大法,运用于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刘璇;马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本文主要阐明刺蒺藜名称由来、功效,表述刺蒺藜对皮肤色素代谢的影响,展望刺蒺藜双向调节色素代谢分子代谢机制与中药色象理论研究关系.中药色象理论有望通过刺蒺藜双向调节色素代谢机制的研究途径进一步验证,中药色象理论是可用于指导色素代谢异常性皮肤病防治的理论.
作者:路建伟;路世忠;路风琴;杨波涛;杨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类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1].早期识别利于提高社会和非精神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同时需患者及早去精神科就诊,使疾病得到有效治疗,早期康复.现就1例典型临床病案报告如下.
作者:赵昂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桃核承气汤出自《伤寒论》,其主治太阳蓄血轻症,热重于瘀型,以少腹急结、神志改变伴血瘀征象为辨证要点,功能泻热通便,活血化瘀,导热下行.近年来,有关该方治疗精神科、神经科及妇科的疾病屡见报道,笔者将其应用于外科急重症的治疗收到良好疗效,现举例介绍如下.1 急性肠梗阻患者男,59岁,因进食年糕后腹胀、腹痛就诊于外院,经检查诊断为肠梗阻,给予禁食水、灌肠、液体石蜡口服等对症治疗后未见缓解,症状持续12d并逐渐加重,建议手术治疗,因患者惧怕手术,转诊至我院.
作者:张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蓄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蓄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治疗组各20例.对照1组采用葛根芩连汤治疗,对照2组予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采用美沙拉嗪合葛根芩连汤治疗,3组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后比较各组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末及治疗后第8周末IL-6、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3组治疗后第4周末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第8周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末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下降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合美沙拉嗪能使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蓄证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降低,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
作者:张理顺;李心茹;鲁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合消风散治疗湿热型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湿热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采用黄连解毒汤合消风散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结果: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69.77%、93.02%,对照组分别为21.43%、78.57%,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连解毒汤合消风散治疗湿热型湿疹有较好疗效.
作者:李曙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CH)是原发性血管神经性头痛之一,其特点为局限于单侧的以眶、颞、额等区为主的严重发作性疼痛,并伴有同侧的球结膜充血、流泪、鼻塞等自主神经症状.有典型的丛集期及缓解期.在丛集期内头痛密集发作,因而得名[1],属于中医学“头痛”、“头风”范畴.其终生患病率约为0.12%,部分有遗传趋势,男女比率约为2.5~3.5∶1[2-5].但因其疼痛程度严重,近年来受到神经内科医师的重视.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针刺镇痛机制进一步研究,针灸在治疗痛症方面显示出了独特的疗效,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针灸治疗丛集性头痛方面的相关研究文献,现综述如下.
作者:宋登丽;彭小莉;余葱葱;王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清脑止晕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型)的疗效.方法:将95例辨证为痰瘀互结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合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清脑止晕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78.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脑止晕颗粒治疗疾瘀互结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
作者:耿昌;王天玲;潘洪涛;郑作峰;王泰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辨识融入社区健康管理对代谢综合征防治的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所在社区存在代谢综合征的常住患者5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4例.两组均接受正规个体化的降压、降脂等药物治疗措施.对照组采用门诊随访的方式观察其病情变化,观察组以中医体质辨识为指导进行社区健康管理.干预1年后,对比两组患者的BMI、血压、FPG、TC、TG、HDL-C和LDL-C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1年的干预后,BMI、收缩压、舒张压、FPG、TC、TG、LDL-C水平均低于干预前,而HDL-C水平则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BMI、收缩压、舒张压、FPG、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体质辨识融入社区健康管理能够更有效地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血糖、血压等指标,提高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效果.
作者:廖剑宏;杨路平;刘青霄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口腔癌为固有口腔的恶性肿瘤,包括牙龈、唇内侧黏膜、颊黏膜、硬腭、舌体以及口底的恶性肿瘤,早期口腔癌预后相对较好,早期病例治愈率高,晚期则相对较差,5年生存率60%左右[1].近年来临床采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等综合疗法,使得5年生存率进一步提高.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李秀荣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工作20余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口腔癌的辨证论治具有独特方法.
作者:秦桂超;李慧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竹叶青蛇是中国十大毒蛇之一,属蛙科螟亚科,管牙类毒蛇,既往人们普遍认为竹叶青蛇毒性较低,被其咬伤不会造成重大伤害,因而容易被轻视.既往研究显示,一条竹叶青蛇的毒量大大低于一个成年人致死量[1],但临床上遇到的病例与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近2年在本市区内发生了3例竹叶青蛇咬伤的病例,在住院期间突然病情恶化而终导致抢救无效死亡,故对竹叶青蛇咬伤患者必需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还有多例竹叶青蛇致伤患者出现明显溶血反应而导致病情危重,经过积极治疗病情能顺利康复,现将其中1例报告如下.
作者:喻玲玲;何志球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针对现存舌诊仪存在的稳定性与可重复性差的问题,围绕佳舌露治疗定位、解决措施及望舌操作方法3个方面对舌露出度的一致性研究展开论述,以期达到规范舌象采集标准,建立中医学高保真舌象仪诊断系统的目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中医临床健康辨识、疾病防治及疗效评估.
作者:谢月敏;刘雪梅;张文天;陆小左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