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清开灵注射液联合银翘散治疗上呼吸道感染30例

王荣宝;杨翠萍

关键词: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药疗法, 清开灵注射液, 银翘散
摘要:目的观察清开灵注射液联合银翘散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上呼吸道感染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清开灵注射液合银翘散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联合银翘散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湖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444例回族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研究

    目的:通过对回族高血压病(EH)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进行研究,探讨回族EH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其分布特征,以指导临床.方法:采取多中心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444例回族EH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及相关症状、体征等,填写调查表,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对症状及证型分布进行总结.结果:入选回族EH患者共444例,男174例,女270例.基本证候中肝阳上亢证198例、痰浊络阻证98例、气血亏虚证73例、肾精不足证58例、瘀血阻窍证17例,中医证候分布以肝阳上亢证为主.回族EH患者常见症状有眩晕、头痛、胸闷、胃脘痞闷、耳鸣、肢体肿胀、急躁易怒、气短、心悸、失眠.结论:肝阳上亢证为回族EH主要证型.

    作者:李志明;张骞;师常喜;杨学信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肾脏水通道蛋白-2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水——生命所必需成分,而维持生命的关键因素就是细胞内外水平衡的稳定.水的跨膜转运是一组与水通道密切相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水通道蛋白(AQP)类属于古老的跨膜通道蛋白家族,是其中的重要成员,也是一组与水通道密切相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水的跨膜转运对于维持细胞正常代谢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及作用.从1991年至1992年,研究者先后对水通道蛋白-1进行了功能鉴定和分子克隆,第一次对水通道蛋白的存在予以肯定.至今为止,人们已经发现的水通道蛋白共13种.在1993年,Fushimi克隆确认了水通道蛋白-2(AQP2),是水通道蛋白家族中的一种[1].

    作者:李思思;张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躯体形式障碍1例报告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类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1].早期识别利于提高社会和非精神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同时需患者及早去精神科就诊,使疾病得到有效治疗,早期康复.现就1例典型临床病案报告如下.

    作者:赵昂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薏苡仁多糖防治化学性肝损伤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薏苡仁多糖防治化学性肝损伤的作用.方法:分别以0.33g/KgBW、0.67g/KgBW、2.00g/KgBW(低、中、高)3个剂量组对小鼠每日经口进行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30d后将各组动物禁食16h,模型组及各剂量组动物按0.01mL/gBW剂量一次灌胃给予CCl4染毒,各受试组染毒4h后继续给予受试样品.染毒24h后摘取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ALT、AST,同时处死动物,取肝脏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薏苡仁多糖对小鼠的体质量增长无影响;CCl4模型对照组小鼠的ALT、AST含量比空白对照组高(P<0.05),低、中剂量组的ALT、AST值与CCl4模型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薏苡仁多糖有保肝作用.结论:薏苡仁多糖具有防治CCl4化学性肝损伤的作用.

    作者:肖志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乌梅丸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9例

    目的:观察乌梅丸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与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乌梅丸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诺氟沙星胶囊合黄连素治疗.两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结肠镜检查积分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80%,对照组为76.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结肠镜检查积分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梅丸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较诺氟沙星胶囊合黄连素治疗效果更好,可资临床医师借鉴.

    作者:朱中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葛根芩连汤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蓄证患者血清IL-6、TNF-α的影响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蓄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蓄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治疗组各20例.对照1组采用葛根芩连汤治疗,对照2组予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采用美沙拉嗪合葛根芩连汤治疗,3组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后比较各组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末及治疗后第8周末IL-6、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3组治疗后第4周末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第8周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末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下降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合美沙拉嗪能使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蓄证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降低,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

    作者:张理顺;李心茹;鲁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李铁运用经方治疗失眠经验

    总结李铁教授运用经方治疗失眠的经验.阐述失眠的病因病机与饮食失调、情志失常、劳逸失度及病后体虚有关.临床治疗以经典为指导,善用栀子豉汤合百合地黄汤为主方,随证加煅龙骨、煅牡蛎镇静安神;茯神、远志宁心安神;炒麦芽、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强调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积极进行心理调整.

    作者:宿德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扶正祛邪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促炎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扶正祛邪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血清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IL-8的影响.方法:68例患者按住院的先后顺序,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呼吸机支持与西药治疗原发病;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扶正祛邪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病死率、脱机率、撤机时间、住ICU时间;检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促炎因子表达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促炎因子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能够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P<0.05).结论:扶正祛邪法中药可能通过抑制促炎因子表达治疗ARDS.

    作者:陈岩;白雪松;李长辉;林萍;李旭;原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验案1则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因此及时防治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意义重大.糖尿病肾病属于中医学“消肾”、“水肿”、“溺毒”、“消瘅”、“关格”、“尿浊”等范畴.其病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虚弱,外感内伤,情志失调,饮食失宜,劳逸过度和久病等.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本虚指阴阳、气血、五脏之虚,标实指痰浊、水湿、痰血、浊毒等产物[1].曲晓璐等[2]依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将糖尿病肾病分为本证三型(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及兼证五型(外感证、水湿证、湿热证、血瘀证、湿浊证).

    作者:初立成;刘素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脉络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病心血瘀阻证多中心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脉络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病(心血瘀阻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冠心病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病患者128例,进行分层区组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分为治疗组63例,对照组65例,治疗组口服脉络通治疗,对照组口服复方丹参片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高血压疗效、降压分级疗效(Ⅰ级、Ⅱ级)、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硝酸甘油停减率、24h高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24h高收缩压用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症状体征不良事件.结论:脉络通对于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病心血瘀阻证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在降低收缩压方面优于复方丹参片,且临床使用安全.

    作者:李桂伟;刘新桥;胡思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尤昭玲观形察色巧辨女性生殖内分泌功能经验

    望诊在四诊中居于首位,尤昭玲教授巧用望眼识巢、人中诊巢、望唇辨膜、望舌识瘤、面色察巢、鱼际观宫、望形巢7种方法观形察色辨女性生殖内分泌功能,作为妇科疾病辨证施治的依据.

    作者:王肖;尤昭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从情志失调论治焦虑性失眠

    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失眠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引起人们对睡眠问题的关注和研究.1 睡眠的生理基础失眠属中医学“不寐”范畴,又称不得眠、不得卧.中医学理论认为,卫气正常运转,阴阳交泰是保证睡眠的基础.在《灵枢·口问》中详细阐述了睡眠的基础“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主卧.

    作者:侯琴;谭子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3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以及临床总疗效.结果:洼田饮水试验优良率观察组为86.15%,对照组为53.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8.46%,对照组为8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琚红艳;苏优娴;薛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伸直旋转型肱骨髁上骨折90例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伸直旋转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将符合伸直旋转型肱骨髁上骨折诊断标准的156例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0例采用正骨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先矫正骨折端的旋转移位,再矫正侧偏移位,然后才矫正向后方移位;对照组66例采用传统手法整复方法治疗.在拔伸牵引下,先矫正侧偏移位,然后矫正向后方移位.手法整复后复查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判断手法整复效果;随访6个月,6个月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位效果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需要判断骨折瑞有无旋转移位并且向哪个方向旋转移位,对有旋转移位者需先矫正旋转移位后再矫正侧方移位,后才矫正向后移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符名赟;杨延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调理脾胃治疗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常见类型.目前冠心病治疗仍以西医治疗为主,但长期服用西药容易产生耐药性.笔者在临床中应用调理脾胃法治疗冠心病取得良好疗效,现将其临床体会浅述如下.

    作者:谢格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黄芪四物汤加减联合耳穴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40例

    目的:观察黄芪四物汤加减联合耳穴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患儿采用黄芪四物汤加减联合耳穴治疗.结果:经过30d的治疗,40例患者基本痊愈,随访1年,治愈30例,显效7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75.0%,总有效率为92.5%.结论:本方对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疗效显著,有推广价值.

    作者:韩玲;柴梅月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少腹逐瘀汤治疗带下病验案1则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1].临床上常见带下过多,其发病的主要病机是湿邪伤及任带二脉,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所致.湿邪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治疗主要以除湿止带为主.但是对于带下病病程较久的病例,临床一味采取除湿止带法疗效较差.笔者采用少腹逐瘀汤治疗病程较久的带下病患者1例,收效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祁引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通阳宽胸颗粒治疗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心绞痛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通阳宽胸颗粒治疗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22例冠心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阳宽胸颗粒治疗.结果:心绞痛症状疗效,治疗组为88.33%,对照组为74.19%;心电图疗效,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70.97%;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为91.67%,对照组为69.35%.各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通阳宽胸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作者:金小洣;袁丁;曾科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刘家义治疗慢性胃炎学术思想撷英

    总结刘家义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学术思想.归纳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为外感寒凉、情志刺激、饮食不节,伤及胃腑,致受纳运化失司,升降失常.辨证治疗,注重整体,脾胃共治,肝胃同调.脾胃虚寒治以温运脾阳、健脾益胃,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脾虚气陷治以健脾补气,方用补中益气汤、理中汤加减;肝失疏泄,肝胃不和,治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燥邪伤胃治以养阴益胃,方用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气滞血瘀治以行气活血,方用失笑散合丹参饮.

    作者:杨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手法配合撬拨复位经皮穿针“△”形交叉固定治疗胫(腓)骨下端粉碎性骨折30例

    目的:探讨手法配合撬拨复位经皮穿针“△”形交叉固定治疗胫(腓)骨下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胫(腓)骨下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固定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手法配合撬拔复位经皮穿针“△”形交叉固定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胫(腓)骨下端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优良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所需手术时间、骨痂形成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减少,下地负重时间提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配合撬拔复位经皮穿针“△”形交叉固定治疗胫(腓)骨下端骨折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何乐善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湖南中医杂志

湖南中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