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新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而对照组仅为80%,两组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肾病疗效满意.
作者:陈辉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周声溢,字菱生,号靖庵,生于1861年,卒于1918年.近代湖南长沙人,晚年迁居上海,以医闻名.周声溢于悬壶、授子、课徒之余,集平生学识及临证经验,著成<靖庵说医>一书(该书有1925年上海铅印本).
作者:朱传湘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滋肾活血通脉片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CPR)的影响.方法:将62例中医辨证为阴虚痰瘀阻络证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加滋肾活血通脉片治疗.结果:治疗组中医临床证候改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3%、87.096%,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心电图的改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CPR含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滋肾活血通脉片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作者:李晓屏;帅云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的作用机理及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常年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中药+局部治疗+灸疗(1组)、西药+局部治疗+灸疗(2组)、局部治疗+灸疗(3组),观察3组治疗前后症状与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近期疗效(治疗结束后1周内)1组总有效率为70%,2组为73%,3组为40%;中期疗效(疗程结束后4~5周内)1组总有效率为60%,2组为30%,3组为23.3%,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配合局部治疗加灸疗的综合疗法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汪常伟;刘密;李韵霞;张熙;李凡成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功劳去火片为<中国药典>2005版一都收载品种[1],由功劳木、黄芩、黄柏、栀子等药物制成,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实热火毒所致的急性咽喉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肠炎.原标准缺少有效成分的定量控制指标.
作者:周萍;凌可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4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急性播散期用中药Ⅰ方,缓解期用中药Ⅱ方,同时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52例单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2%,对照组为57.2%,两组比较,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扁平疣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蔡玉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时,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由于缺血引起的脑损伤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损伤的重要原因,防治缺血成为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主要手段.
作者:林海;孟庆玉;肖艳萍;刘梅;夏玉凤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血水草(Eomecon chionantha Hance)系罂粟科(Papaver-aceae)白屈菜族(Chelidonium)血水草属(Eomecon)多年生草本植物,1884年由H.F.Hance建立命名,是罂粟科白屈菜族中我国独属、独种的特有物种[1],广泛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华南、华东、西南地区,西北秦岭也有分布.
作者:刘铭;陈波;彭飞;彭玲;刘年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自2004年起,笔者采用微调整脊推拿法治疗颈后肌筋膜综合征192例,取得满意疗效,并与用电针治疗的18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一宾;宿绍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疾病引起的出血,为临床常见急症之一,主要表现为黑便、呕血、头昏、心悸等,大量出血还可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作者:徐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倒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纽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7%,而对照组仅为60.0%,两组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显.
作者:罗莘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的骨折类型,其治疗方法有石膏固定、钢板固定、外固定架固定、交锁钉固定及小夹板骨牵引固定.笔者于2003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手法复位骨牵引加夹板固定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80例,疗效满意,并与用钢板、髓内钉固定治疗的4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保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而引起脑组织的坏死软化,是脑血管病中常见的疾病.临床上如不及时有效治疗,其预后较差.笔者从2000年以来采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8例,并进行了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水秀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近年来,临床上改六味地黄丸为汤剂,通过方剂加减,调整剂量,应用于临床多个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现笔者就近5年来有关六味地黄汤的临床应用情况概逑如下.
作者:林玉叶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多因素致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通常西药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有较好的疗效,但有一定的副作用及耐药性,如恶心、干呕、皮疹、便秘、腹泻、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
作者:付为国;杜继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玄贝甘桔汤系熊继柏教授治疗咽痛的经验方,临床用之,疗效满意,现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兰蕾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益肾蠲痹丸是全国著名老中医朱良春主任医师积五十年经验研制而成的治疗痹证的经验方,经临床应用有明显疗效.笔者对该药进行了初步的药效学研究,以此从机理上阐明其治疗作用,现介绍如下.
作者:桂淑荣;龙华君;杨贵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按住院先后奇数39例为对照组,偶数39例为治疗组,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加复方大承气汤胃管注入及高位灌肠治疗.结果:对照组有10例中转手术,治疗组有3例中转手术;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3%,对照组仅为74.4%.结论:中药胃管注入配合高位灌肠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本病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作者:杨春平;朱锦腾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产后6~8h膀胱有尿而不能自行排出者,称为产后尿潴留.多由以下原因引起:(1)环境因素:产妇不习惯在床上排尿,或排尿环境恶劣而致尿潴留.(2)产程延长:膀胱三角区受婴儿头先露出而致其压迫时间过长,粘膜充血水肿,造成排尿困难.(3)机体原因:腹壁由于妊娠时扩张松弛,产后腹压下降,逼尿肌收缩乏力,致无力排尿.
作者:肖道梅;杨晓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慢性前列腺炎(CP)具有病情顽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等特点,对于本病的治疗,临床上虽然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均不甚满意.笔者于2004年12月~2008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84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的84例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中华;马艳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