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滴虫性阴道炎70例

冯桥;卢燕妮

关键词:滴虫性阴道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摘要:滴虫性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70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4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湖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漏芦汤治疗原发性肝癌3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复方漏芦汤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治疗组用复方漏芦汤治疗,1剂/日,每天分两次煎服,30天为 1 疗程,共用1个疗程;对照组用复方斑蝥胶囊治疗,3粒/次,每日2次,30天为1疗程.共用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30例中,CR5例,占 16.67%,PR15 例,占 50.0%,有效率为 66.67%;对照组30例中,CR0 例,PR5 例,占16.67%,有效率为16.67%.结论:复方漏芦汤对原发型肝癌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会仓;王秀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药洗剂2号方熏洗配合蜡疗在骨折后期的临床应用

    笔者自2003~2006年应用我院中药洗剂2号方配合蜡疗治疗骨折后期合并关节功能障碍患者72例,疗效满意,并与以活络油外搽并配合手法揉按治疗的72例作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芬华;李青;谭春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不同赋形剂调制七厘散外敷对急性血瘀证大鼠模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赋形剂调制的七厘散药膏局部外敷对急性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打击造模的方法将90只SD大鼠造成急性软组织损伤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Ⅰ)、蜂蜜药膏组(Ⅱ)、白酒药膏组(Ⅲ)、米醋药膏组(Ⅳ)、香油药膏组(Ⅴ)和凡士林药膏组(Ⅵ),按不同组别分别予以损伤部位皮肤涂抹给药,确定用药第2、5、8天为观察时相点,观察其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白酒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变化在各时相点与模型组及其他用药组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或显著性意义(P<0.05);米醋组在第1、2时相与其他用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白酒作赋形剂调制七厘散外敷,能够有效降低急性血瘀证模型大鼠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并且时修复全过程均有影响,作用明显优于其他赋形荆.

    作者:彭细果;徐生红;张春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舒肝利胆胶囊配合心理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24例总结

    目的:观察舒肝利胆胶囊配合心理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4例采用舒肝利胆胶囊配合心理治疗,对照组76例单用舒肝利胆胶囊治疗,主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血清免疫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能显著减轻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和恢复肝脏功能;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16%,而对照组仅为75.00%,两组比较,P<0.05.结论:舒肝利胆胶囊配合心理治疗能显著提高CHB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花;关生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舒心通脉片中阿魏酸含量研究

    舒心通脉片是由马齿苋、川芎、丹参等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理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由舒心通脉胶囊剂改而来,临床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胸痹的治疗.

    作者:易华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针灸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ie8,CP)的主要有效方法之一,现笔者就近20年来针灸治疗CP的有关临床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作者:何铭锋;路湘峰;周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滋阴通天汤治疗颈椎综合征133例

    笔者自1998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滋阴通天汤治疗颈椎综合征阴虚火旺型133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75例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黎利芬;杨志立;欧文娥;李德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葛根丹参玉竹汤治疗2型糖尿病42例总结

    目的:观察葛根丹参玉竹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2例采用葛根丹参玉竹汤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0.95%,而对照组仅为68.75%,两组比较,P<0.05.结论:葛根丹参玉竹汤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明显.

    作者:何志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疏肝理脾消痞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138例

    笔者自2002年11月~2007年3月采用疏肝理脾消痞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138例,取得了显著疗效,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112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晋云;陈福兴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夏天无总生物碱滴丸制备工艺的研究

    夏天无总生物碱滴丸是从罂粟科植物伏生紫堇 Coryda-lie decumbens (Thunb.)Pets.的干燥块茎中提取出来的有效成分经加工滴制而成的速效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四氢巴马亭、普鲁托品、球紫堇碱等生物碱[1],本品主要用于治疗由心肌缺血、冠心病等多种心脏疾病引发的心律失常、心绞痛等症,且作用显著、毒性低,具有很好的开发及研究价值.

    作者:李娟;何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6例总结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36例单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22%,而对照组仅为88.89%,两组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明显.

    作者:钟新林;匡肇;刘雄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形成32例

    缺血性脑中风是各种原因导致脑动脉血流中断,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从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其发病率很高,约占脑中风的70%~80%.临床上常见的类型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其中因脑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因素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而导致的局灶性脑梗死,称为脑血栓形成.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32例,效果良好,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3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扬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止遗散配合推拿治疗小儿遗尿50例

    遗尿又称遗溺、尿床,是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疾病,主要发生于3~12岁小儿.常在睡眠中遗尿,数日 1 次或每夜遗尿,甚则 1 夜数次.

    作者:吴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金栀解毒汤治疗带状疱疹47例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金栀解毒汤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用金栀解毒汤治疗,对照组用阿昔洛韦治疗.结果:两组止痛、止疱、结痂时间、总有效率以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金栀解毒汤治疗带状疱疹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作者:罗文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少年癫痫108例

    癫痫病因复杂,发作类型多种多样,治疗较为困难,预后情况差,临床常用的抗癫痫药物一般都有较大副作用,特别是服药期间很多青少年患者不能坚持正常上学.

    作者:周知午;周予禄;唐铭翔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94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4例和对照组 86 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中风病积分、血肿吸收情况、疗效、血流变及主要症状、舌象等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明显.

    作者:吴宏生;单亚利;刘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风康复与《脾胃论》思想的关系探讨

    <脾胃论>是李东垣的代表作,其学术特点集中体现在[1]:养生治病,胃气为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益气升阳,潜降阴火;因时制宜,制方用药;立足脾胃,兼顾他脏;调理脾胃,远欲摄养等.脾胃论思想对后世医家及中医理论的丰富与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即使在当今的中风康复治疗中,脾胃论思想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谭朝坚;李里;张泓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理肠汤口服与溃疡灵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7例

    目的:观察理肠汤口服与溃疡灵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予理肠汤口服与溃疡灵保留灌肠,对照组52例予柳氮磺吡啶口服,且两组均配合全身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而对照组仅为6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肠汤口服与溃疡灵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杨志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健腰通络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3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部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其内的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和覆盖其上的后纵韧带向椎管内突出,压迫附近的脊神经根,产生腰腿痛等一系列症状[1].笔者于2003年6月-2007年6月在腰椎牵引加超短波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腰通络汤治疗本病53例,疗效满意,并与在腰椎牵引加超短波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腰痹通胶囊治疗的53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支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其发病率达60%~90%,任何周围神经均可累及,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由于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至今仍无确实有效的治疗药物.近年来,中医药治疗 DPN具有一定的优势,现笔者将其概述如下.

    作者:林马保;张优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湖南中医杂志

湖南中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