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英
目的:比较研究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短期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相关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2011-2012年我院收治的36例确定为HP阳性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于疗程结束后第五周复查胃镜及检测HP,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及HP根除情况.结果:36例均完成治疗方案,治疗组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分别为94.4%和82%,对照组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分别为72.2%和80%,两组愈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具有很高的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能有效的缓解症状、抑制胃酸的分泌,效价比优于其他质子泵抑制剂.
作者:何艳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颅脑外伤患者在手术后,往往会由于手术创伤、血肿以及脑挫裂伤等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致使其脑组织受到损伤,进而使患者的身体运动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障碍,这对患者的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早期介入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促进偏瘫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降低手术的致残率.本文主要对颅脑外伤手术后导致的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介入时间、护理的具体内容以及方式进行综述.
作者:唐宝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究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急救方式.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50例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对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详细手术治疗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共有25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存活下来,其中13例患者在经过后续一系列治疗之后,总体恢复状况良好.7例患者在手术之后,恢复到中等残疾的程度.还有5例患者,在手术之后,恢复为重度残疾.50例患者中,共有25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恶性脑肿胀以及血肿时间比较长,压迫到脑组织,终导致脑干功能衰竭而亡.结论:通过总结自身工作经验,结合50例患者的治疗状况我们可以得出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必须要尽早给予气管插管,保证患者顺利进行机械性呼吸,并且要尽快给患者制定手术方案,明确手术方式,患者尽早实行开颅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清除患者脑部血肿,并且可以使用大骨瓣减压手术来缓解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从而达到提升患者生存率的目的.
作者:汪建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手术采用无菌切口的患者采取手术室护理的干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112例进行手术采取无菌切口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时照组采用手术治疗配以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案,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配以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加以特殊的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出现感染有关情况及改善情况等数据进行对比记录.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感染例数及发生率差异较为明显,通过研究分析感染原因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组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临床意义(P<0.05).结论:通过手术室常规护理联合特殊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手术治疗过程中及术后发生感染的几率明显下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群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疾病的抗生素治疗.方法:以2012年2月~2013年5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在回顾性方法的帮助下,对其抗生素治疗情况展开一系列的分析和评价.结果:200例患者中,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多达174人,其中,使用一种、二种、三种、三种以上抗生素的患者分别为42人、66人、38人、28人;一联、二联、三联、三联以上用药患者分别为76人、68人、22人、8例.结论:在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方面,合理选用抗生素药物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呼吸内科医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者:张胜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依巴斯汀治疗荨麻疹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荨麻疹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时照组,观察组给予依巴斯汀治疗,对照组给予西替利嗪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1.18±1.03)分]明显小于对照组[(1.57±1.42)分],治疗总有效率(83.3%)明显大于对照组(63.3%),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且均无一过性,不影响治疗.结论:依巴斯汀在荨麻疹的治疗中安全、有效.
作者:王巧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的应用与护理注意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我科室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颈内静脉置管患者的护理,包括常规护理及一些专科性护理.
作者:陈云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治疗皮肤隆突性纤维内瘤的疗效.方法:切除隆突性纤维肉瘤后创面行脱细胞异体真皮+自体薄皮片移植.结果:未发生排斥反应,愈合皮肤柔软,有弹性,耐磨,平整,无挛缩.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是修复创面较为理想的生物敷料.
作者:王珺;周国富;向小燕;吕志敏;陈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结果:明显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避免再次出血及减少并发症.结论:通过加强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康复快,治疗效果好,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姜明芳;赵春红;赵桂贤;钱英;于秀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盐酸盐酸氨溴索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45例被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按数字随机分配为对照组22例与观察组23例,对照组进行基础治疗,包括体内的酸碱平衡、电解质以及吸氧,肺部循环的改善等.观察组给予基础治疗外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联合特布他林,两组进行治疗14天,治疗期间观察两组的症状改善时间、临床表现、症状变化评分,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盐酸氨溴索联合特布他林组的总有效率为97.76%,时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7.38%,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显著的疗效,不良反应不明显,值得作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
作者:姚元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比较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和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电镜下骨超微结构的差异.方法:收集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截取的RA及OA患者的松质骨.标本处理后运用扫描电镜对标本骨小梁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扫描电镜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标本骨小梁各方向均有吸收、变细、断裂和变尖.骨小梁表面胶原纤维断裂、紊乱.骨性关节炎患者标本骨小梁稠密,表面光滑,板层及拱桥样结构基本完整.结论:超微结构的观察表明骨性关节炎患者的骨质量优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作者:王桂华;朱亮亮;陈福扬;赵建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主要阐述了抚触的发展起源和伦理依据,论述了抚触对早产儿呼吸暂停、新生儿黄疸、窒息、咽下综合征、仰趾外翻足及硬肿症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比较研究两种不同固定方式对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时摆位误差的影响效果,并对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到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外放间距进行初步探讨,为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放疗选用合适固定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应用瓦里安TrueBeam治疗系统治疗的胸中段食管癌病者60例,其中32例用S型头颈肩面膜固定,28例采用真空袋固定.所有患者治疗期间,每周行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一次,将CBCT图像和原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得出X、Y、Z轴方向的线性摆位误差,分析摆位误差及其分布规律,推算出CTV到PTV的外放边界值.结果:采用真空袋固定的摆位误差在X轴(左右方向)、Y轴(头脚方向,)、Z轴(前后方向)上分别为(1.9±1.7)mm,(2.5±2.4)mm,(2.6±2.5)mm,CTV-PTV的外放边界分别为5.9mm、7.9mm、8.3mm;而采用头颈肩面膜固定的各方向误差范围都较真空袋固定的小,X轴(1.9±1.6)mm,Y轴(2.4±1.7)mm,Z轴(1.5±1.5)mm,CTV-PTV的外放边界3个方向分别为5.9mm、7.1mm、4.7mm.两组X轴、Y轴方向移位范围无明显差异(P>0.05),Z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放疗摆位,使用头颈肩面膜固定技术稳定性比真空袋好,摆位误差明显减少,放疗精度提高.
作者:郭和锋;刘晓庆;陈鑑;王国喜;李德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临床护理实践分析,总结心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的康复影响.方法:将20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00名.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施加心理干预护理,统计分析护理结果.结果:统计调查显示,实验组患者在多个治疗方面有良好改善,康复效果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结论:采取心理干预对于肺结核患者的康复有着显著的帮助,建议广大医护人员采用并推广.
作者:王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0.25g吉非替尼进行靶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艾迪注射液50ml.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疾病控制率分别是87.5%和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0.6%和28.1%,观察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显著提高疾病控制率,且治疗有效率和毒副作用也有所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南;张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治疗转归情况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3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耐多药肺结核的患者的治愈率达55%(17/30),失败率达45%(14/30).其中结核病导致死亡2例,其他疾病导致死亡1例,死亡率达10%(3/30).结论:根据肺部的空洞情况和药敏结果来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加强对耐多药肺结核的患者治疗的监督管理,减少耐多药肺结核的患者治疗的失败率和致死率,从而对耐多药肺结核的流行进行控制.
作者:刘清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析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诊治措施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3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种疾病的临床诊治措施,以指导临床实践.结果:治疗12周后,对所有患者恢复与预后情况进行跟踪统计,结果显示,轻度残疾22例,量度残疾7例,死亡3例,存活率达91.0%.结论:对于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取综合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利于摆脱生命危险,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对提高患者康复水平和生存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讨论TP诱导联合DDP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末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58例)行TP诱导,于第30天开始放疗;B组(60例)TP诱导化疗联合DDP同期放疗、化疗.两组TP诱导化疗方案:多西紫衫醇65mg/m2,第30天开始顺铂75mg/m2.3周进行1次,共进行2个周期.结果:A组治疗过程中主要产生血液毒性作用,B组也产生血液毒性,但也伴有口腔黏膜反应.治疗后B组食管病灶缓解率(60.0%)显著高于A组(55.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A组.结论:采用TP诱导联合DDP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近期效果较好,毒副反应并未增强,患者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喜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根据中医分型进行治疗;对照组服用胃得宁胶囊(维U颠茄铝胶囊)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痊愈19例,显效14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9例,好转1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中医辩证治疗胃痛疗效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
作者:刘俊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56例53~93岁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56例患者均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人工晶体植入,并在围手术期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56例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针对不同治疗阶段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张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