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
目的 本文针对药学专业学生现状及<生药学>学科特点,从课堂教学,课外实训,试验改革及知识拓展四个方面阐述了<生药学>教学方法,以期能够提高<生药学>教学效果,培养药学创新型人才.
作者:王丽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配伍药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07年2月~2011年2月间收治的63例脑梗死患者,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31例,首先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高压氧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仅采用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同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 观察组32例患者中,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90.6%,对照组31例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治疗有效率为71.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脑梗死疾病的治疗,采用高压氧配伍药物治疗的效果尤为显著,对于患者帮助较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研究放射性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癌胚抗原在肺部良恶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诊断明确的肺癌与肺结核患者,分肺癌组64例,肺结核组(对照组)68例.采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法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水平.结果 肺癌患者相对于结核组患者CEA阳性率较高为31.2%,有百分百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且随着肺癌病程的延长,CEA的浓度值亦明显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射性免疫分析法测定CEA水平对于肺癌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对于判断病情进展、肿瘤预后等都有较重要的意义.
作者:侯玉秀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并评价外伤性腹膜后血肿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腹膜后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研究中的9例(22.5%)病人采用非手术治疗均获得治愈,其余31例(77.5%)则选择手术治疗,共出现5例并发症,其中肠间脓肿2例、胰瘘1例、肠瘘1例、应激性溃疡出血1例.针对并发症给予积极的对症治疗均获痊愈.结论 重视对腹膜外伤,特别应重视腹膜后血肿.通过综合运用检查手段,早期能够及时诊断,可以避免对患者进行割腹检查,根据患者不同的血肿类型及并发症使用对症治疗的方法,能够起到治愈的效果.
作者:郭永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临床药学是一门比较新兴的学科,它的特点在于将医学和药学进行合理的结合,能够对临床的合理用药进行有效的指导,以便该院用药的合理化和安全有效的指导用药.本文就临床药学在合理用药中的各方面作用进行探讨,以便分析临床药学在合理用药方案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松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对比分析医用臭氧与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差别.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88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依据注射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医用臭氧组)和对照组(玻璃酸钠组)各44例,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6周后,观察组在治疗效果及Lysholm膝量计分上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关节腔注射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途径,相比玻璃酸钠医用臭氧具有更好的治愈效果,安全系数高,风险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随师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与口服甘露醇进行肠道准备的比较,探讨聚乙二醇电解质液法用于术前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120例进行手术需做肠道准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对照组50例(口服甘露醇),比较两组的肠道清洁度满意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肠道清洁度满意率分别为88.5%、8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0.5%,对照组为32.5%,有显著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用于术前肠道准备,肠道清洁度效果满意、引起的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可作手术前肠道准备的合适选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潘培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维生素K1用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在临床应用广泛,常与阿奇霉素合用,以减轻阿奇霉素所致的各种胃肠道反应.我院社区门诊近期出现1例输注维生素K1发生速发型过敏的病例,现将抢救过程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病人的急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1年6月主动脉夹层患者90例,对所有患者诊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9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及时的急救措施和全方位、针对性护理,后有88例患者(97.8%)治愈,2例患者(2.2%)死亡.结论 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实施病症治疗的同时,要进行综合护理工作,对治愈患者能够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作者:许雪姣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实施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72例患者,实施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并发症预防与护理.结果 39例优,24例良,9例差,优良率达到了87.5%.其中1例关节感染、4例浅表切口感染、2例肺栓塞死亡、5例下肢静脉血栓.结论 优质护理是提高患者恢复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慧玲;曹文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旨在对神经内科病患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转变护理理念,对79例神经内科且无意识障碍病患予以科学学、有效的心理护理.结果 通过对神经内科病患实施心理护理,有效地提高了病患的康复率及满意度.结论 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不担可以降低病患对治疗、恢复过程的心理压力,还可以有效消除病患对自身病情的焦虑、抑郁、不安程度,明显改善病患的生活质量,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爱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经鼻应用(经鼻导管/面罩)低流量湿化给氧与非湿化给氧的临床效果,探讨实验室正常成年人低流量给氧佳的持续时间及是否进行湿化.方法 选择及普通18~22岁大学生186人,按随机数字表将以上大学生随机分为湿化给氧1h组、湿化给氧2h组、湿化给氧4h组和非湿化给氧1h组、非湿化给氧2h组、非湿化给氧4h组,记录每组学生给氧后1~7d的呼吸道症状及不适症状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六组学生中湿化与非湿化给氧1h、2h组1~7d中,呼吸道症状及不适症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湿化给氧4h组患者有主观不适感,在控制实验室环境参数(湿度=50%、温度18~22℃)时不适感大幅下降.结论 经鼻导管间歇低流量给氧非湿化处理较适用于给氧时间小于4小时短暂间歇低流量给氧或是给予室内湿化保证的成年人群.
作者:席微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糖尿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结果 治疗组满意42例,一般2例,差0例;对照组满意36例,一般5例,差3例.结论 糖尿病患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能够促进护理工作的健康发展,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维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对2006年1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于我科治疗的172例腹部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72例患者当中,共120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之后达到痊愈出院,占69.77%;而余52例患者则选择再次进行手术治疗,完成手术后,均达到痊愈出院,占30.23%.结论 进行腹部手术后的患者需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同时予以综合性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出现粘连性肠梗阻,并且能够确定其非手术治疗以及其再次实施手术治疗的时机.
作者:王晓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与丁丙诺啡在口腔外科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2010年1月到12月之间进行口腔外科手术的64例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A组32例患者采取丁丙诺啡进行术后止痛,而B组32例患者采取舒芬太尼进行术后止痛,观察两组术后的镇痛效果.结果 通过两组的对比,两组的VAS疼痛和Ramsay镇静评分,静脉自控镇痛的有效按压次数等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而A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的高于B组的情况,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 在口腔外科术后的镇痛中选取舒芬太尼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仲淑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1年9月到2012年8月之间收录的7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而观察组的38例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1个月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在3个月后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观察组疗效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情况,(P<0.05),统计学有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的情况,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 临床上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采取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中应用.
作者:蔡霞;李万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护理干预对COPD急性发作期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COPD急性发作期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使用一般护理和系统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低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P<0.05).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COPD急性发作期的患者由于自身身体的特殊性,更加需要不同于一般护理措施的系统性护理,系统性护理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的恢复,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周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提高大学生高血压疾病的防治意识.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400名大学生进行高血压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知晓情况调查.结果 大学生高血压诊断标准知晓率为14.0%,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率中为53.6%,高血压并发症知晓率为46.5%,控制高血压方法知晓率为62.8%.结论 大学生对高血压危险因素及相关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较低,应加强大学生高血压的相关知识的教育.
作者:金今善;刘忠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深入探讨肾结核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科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2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诊断方法及其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及时的诊断与治疗,使患者的身体健康得到了保证.结论 因肾结核的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应在结合临床表现的前提下以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诊断为主,诊断后及时治疗,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海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不同晶胶比液体复苏对其液体管理策略及氧合的影响.方法 分析我科4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液体复苏时患者使用的晶体与胶体比例不同,将患者分为低晶胶比组(L组)和高晶胶比组(H组).分别记录患者每日氧合指数(PaO2/FiO2)和液体平衡量,并统计两组患者能实现保守性液体管理策略的例数.结果 与H组比较,L组患者能实现保守性液体管理策略的比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 低晶胶比液体复苏能使感染性休克患者更易实现保守性的液体管理策略.
作者:李桂成;李云峰;王盛标;朱惠民;唐湘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