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国;罗文轩;郭健;黄桂明;齐亮
鼻塞为鼻窍病证的常见症状,轻者鼻腔通气不畅,偶有张口呼吸,重者鼾声如雷,张口呼吸,影响睡眠.多见于急、性鼻渊、鼻窒、普通感冒等,或伴有流涕,嗅觉减退,头痛,失眠等症状,致患者的舒服度下降.近年来,笔者采用迎香穴位按摩能有效减轻患者的鼻塞症状,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现报告如下.
作者:黎平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柴陈泽泻汤治疗美尼尔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87例美尼尔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所有患者根据病情予以敏使朗口服,并配以减轻水肿、镇静、止呕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柴陈泽泻汤,并随症加减,随诊1年.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9.1%,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分别为61.4%及86.4%,两组在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陈泽泻汤可改善美尼尔综合征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治愈率.
作者:文志南;谭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提取的石榴皮多酚得率.方法: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测定微波处理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及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电磁搅拌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和乙醇水溶液单相体系浸取等方法得到的石榴皮醇层提取液、水层提取液中石榴皮多酚的浓度,计算出多酚得率.结果:微波处理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和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浸取的石榴皮醇层液浓度及多酚得率、多酚总得率较高.结论:微波处理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提取石榴皮多酚得率较高.
作者:周安存;汤金梁;冯务群;李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及正确护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104例该病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糖尿病的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足浴,并施以专业的足浴护理,两组均治疗30 d,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间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足浴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较好,且操作简便安全,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朱崇应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通过查阅近10年来关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客观指标研究的文献,发现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免疫、细胞因子、血清生化、肝纤维化、病毒等指标密切相关,对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为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辨病治疗提供一种思路与方法.
作者:孙建光;孙玉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美西律治疗冠心病合并频发室性早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采用稳心颗粒联合美西律治疗,对照组35例单用美西律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4周后,在综合疗效方面,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3%,对照组为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4%,对照组为77.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西律治疗冠心病合并频发室性早搏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美西律组,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周利平;蒋少华;熊婧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顽固性睡眠障碍已成为严重困扰老年人生活的常见疾病之一,这类患者大多病程较长,精神压力很大,治疗非常棘手,因而已成为临床工作中的难题.笔者近3年来,通过观察发现这类患者大多存在着阴虚、血瘀两大问题,因而自拟了养阴活血安神汤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永贵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补肾填精活血方治疗肝肾亏虚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1例,给予补肾填精活血方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钙尔奇、罗盖全治疗,两组均以1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5%,对照组为7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填精活血方治疗肝肾亏虚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疗效.
作者:朱辉军;段祖珍;廖康汉;谭宁;黄胜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外用自拟活血化瘀方防治奥沙利铂引起的外周神经毒性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接受奥沙利铂治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单纯采用含奥沙利铂的方案化疗,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方治疗.观察两组神经毒性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期后,治疗组出现临床神经毒性5例,而对照组有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用活血化瘀方能降低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发生率.
作者:徐敏;邬晓敏;方乃青;朱为民;朱寿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本文通过对中医名医诊区不同患者的心理认识,认为采取有效的心理沟通,帮助患者提高对中医诊治的认识来消除患者的各种不良情绪,从而达到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温丽;陈丽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对近年来乳腺增生病的中医外治法的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包括:药物敷贴、针灸、推拿、物理疗法等.分析了各种疗法的临床疗效,发现中医外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不仅可行,而且有良好的疗效和明显的优势,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作者:朱琦;卞卫和;李永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建立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在线统计分析平台,提供直观的统计结果,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查询功能.从需求分析入手,根据需求做出结果,显示各种展示方法,其中包括汇总图、条形图、拓扑图、雷达图、饼状图等.
作者:焦宏官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复方降脂方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复方降脂方治疗,对照组采用血脂康治疗.治疗6个月后,对治疗前后的症状与体征、肝功能、血脂和B超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在临床主要症状和阳性体征改善、肝功能、血脂和B超等指标方面,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降脂方具有良好的保肝降脂作用.
作者:胡荣昕;赵坚敏;朱欲晓;赵素珍;顾庆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方式的逐渐西化,人口老年化进程加速,糖尿病的发病率亦逐年提高.1980年我国30万全龄人群的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病率为0.67%, 而2007-2008年全国11省市4.2万人的调查发现,2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已达9.7%[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9亿,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一倍[2].
作者:沈桂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消瘀通络汤.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8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值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满意.
作者:刘剑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参蛤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肾亏虚痰湿阻肺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70例缓解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服用参蛤胶囊及氨茶碱,对照组服用氨茶碱,观察两组患者主要证候积分变化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8%,对照组为6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参蛤胶囊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症状以及生活质量.
作者:李琳;张赛;舒莉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优化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分离纯化工艺,并探讨其抗氧化活性.方法:以绿原酸提取率为指标,比较铅沉淀、石灰乳沉淀、溶剂萃取、壳聚糖絮凝除杂对粗提物的分离效率,并考察7种大孔树脂对绿原酸的吸附性能,还研究了杜仲叶绿原酸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佳分离除杂方法为壳聚糖絮凝除杂法,佳树脂为NKA-9型大孔树脂,上柱前粗提物绿原酸含量为2.54%,经大孔树脂纯化后产品中绿原酸含量达到42.43%,提高了16倍.结论:壳聚糖絮凝除杂法能很好分离除杂,NKA-9型大孔树脂对杜仲叶绿原酸有较好纯化效果.杜仲叶绿原酸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强于绿原酸标准品.
作者:李文娜;肖苑;陈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针对<中医基础理论>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平台,<中医基础理论>网络教学模式.方法:以建构主义和自主学习理论为基础,依托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成果和高等院校内部现有的校园网络,建立起一个基于网络环境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平台.结果:采用<中医基础理论>网络教学平台的班级作业习题、笔试考核效果好,学生对该网络教学平台具有明显的赞同倾向.结论:该教学平台可以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齐宝芳;齐宝玲;王朝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通过查阅近几年来膏方治疗哮喘方面的有关报道,从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3方面对膏方治疗支气管哮喘进行归纳与展望,认为膏方治疗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疗效.
作者:张蕾;王学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从中医药在癌性疼痛、对化疗后免疫机能下降以及对肿瘤恶病质及常见症状的治疗4个方面综述了中医药对中晚期肿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认为中医药能减轻中晚期肿瘤疼痛,提高化疗后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恶病质及各种与癌症相关症状,在中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作者:丰哲;林宗汉;黄有荣;郝巍琳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