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桂根
本文从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药辨证论治、其他疗法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综述,发现中医药治疗本病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并减少复发,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也作了探讨.
作者:朱莎莎;金小晶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药线植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药线植入相应穴位,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的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对照组为8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线植入法优于传统针刺,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陈平国;罗文轩;郭健;黄桂明;齐亮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优选黄瑞香叶有效部位群的佳回流提取工艺.方法:以总黄酮和瑞香素提取率为评价指标,用综合评分法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回流时间、回流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黄瑞香叶有效部位群佳回流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80%乙醇,加热回流3次,每次1 h.结论:该提取工艺设计合理,结果可靠,提取效果较好.
作者:张琳静;康阿龙;李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及正确护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104例该病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糖尿病的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足浴,并施以专业的足浴护理,两组均治疗30 d,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间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足浴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较好,且操作简便安全,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朱崇应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健脾理气方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96例,按2∶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健脾理气方口服,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口服,疗程4周.疗程结束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学指标(症状积分)、总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2%,对照组为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主要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安全性较好.结论:健脾理气方可以有效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作者:胡学军;黄穗平;张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桂枝芍药知母汤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血清抗炎因子白介素1(IL-1)、促炎因子白介素4(IL-4)含量的影响,探讨该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e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秋水仙碱对照组(C组)、桂枝芍药知母汤组(D组),按国外Coderre等经典方法,在受试大鼠右侧踝关节腔内注入尿酸钠溶液,形成痛风模型;A组以同样方法注射0.2 mL生理盐水;C组、D组分别在造模前灌胃秋水仙碱、桂枝芍药知母汤,A组、B组分别灌胃等剂量生理盐水.于造模后72 h断尾采血,抽取关节液,观察各组血清IL-1、IL-4含量及关节液中WBC的变化.结果:桂枝芍药知母汤组大鼠血清中IL-1含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秋水仙碱组(P<0.05),血清中IL-4的含量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秋水仙碱组(P<0.05),且关节液中WBC渗出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但与秋水仙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可能是通过抑制IL-1及促进IL-4的表达来达到抑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炎症的目的.
作者:肖碧跃;赵国荣;曾序求;艾碧琛;李雅;郜文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针对<中医基础理论>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平台,<中医基础理论>网络教学模式.方法:以建构主义和自主学习理论为基础,依托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成果和高等院校内部现有的校园网络,建立起一个基于网络环境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平台.结果:采用<中医基础理论>网络教学平台的班级作业习题、笔试考核效果好,学生对该网络教学平台具有明显的赞同倾向.结论:该教学平台可以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齐宝芳;齐宝玲;王朝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复方降脂方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复方降脂方治疗,对照组采用血脂康治疗.治疗6个月后,对治疗前后的症状与体征、肝功能、血脂和B超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在临床主要症状和阳性体征改善、肝功能、血脂和B超等指标方面,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降脂方具有良好的保肝降脂作用.
作者:胡荣昕;赵坚敏;朱欲晓;赵素珍;顾庆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方式的逐渐西化,人口老年化进程加速,糖尿病的发病率亦逐年提高.1980年我国30万全龄人群的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病率为0.67%, 而2007-2008年全国11省市4.2万人的调查发现,2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已达9.7%[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9亿,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一倍[2].
作者:沈桂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降脂保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2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1].(1)既往无饮酒史或有饮酒但折合成乙醇量每周低于40 g.(2)排除病毒性肝炎、全胃肠外营养等可能引起脂肪肝的特定性疾病.(3)除原发病的临床表现以外,还出现腹胀、肝区隐痛等症状,同时可伴肝脾肿大.(4)血清转氨酶升高,多数以谷丙转氨酶升高为主,且常伴谷氨酰转肽酶(GGT)及甘油三酯(TG)等水平升高.
作者:冯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膝关节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术后能否解除患者的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笔者对40例(46膝)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采用功能锻炼进行康复,以期进一步探讨术前术后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的临床意义,现总结如下.
作者:雷西凤;徐鹏刚;肖李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因此备受历代医家所重视.脾胃和合理论奠基于<内经>,立户于东垣,发扬于诸家.本文以<内经>有关论点为依据,参考后世医家论说,对脾胃和合的重要性进行尝试性阐述.
作者:杨涛;冯兴志;李浩;王雷;孟翔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电针配合头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本病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予颈椎牵引、电针配合头针,对照组予颈椎牵引、电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3%,对照组为7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颈椎牵引、电针配合头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好.
作者:李利;李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45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予药膏穴位敷贴及不含药物的膏丸敷贴,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8.0%,对照组为3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较好.
作者:梁露萍;周力军;谷晓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优化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分离纯化工艺,并探讨其抗氧化活性.方法:以绿原酸提取率为指标,比较铅沉淀、石灰乳沉淀、溶剂萃取、壳聚糖絮凝除杂对粗提物的分离效率,并考察7种大孔树脂对绿原酸的吸附性能,还研究了杜仲叶绿原酸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佳分离除杂方法为壳聚糖絮凝除杂法,佳树脂为NKA-9型大孔树脂,上柱前粗提物绿原酸含量为2.54%,经大孔树脂纯化后产品中绿原酸含量达到42.43%,提高了16倍.结论:壳聚糖絮凝除杂法能很好分离除杂,NKA-9型大孔树脂对杜仲叶绿原酸有较好纯化效果.杜仲叶绿原酸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强于绿原酸标准品.
作者:李文娜;肖苑;陈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本文通过对中医名医诊区不同患者的心理认识,认为采取有效的心理沟通,帮助患者提高对中医诊治的认识来消除患者的各种不良情绪,从而达到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温丽;陈丽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从中医药在癌性疼痛、对化疗后免疫机能下降以及对肿瘤恶病质及常见症状的治疗4个方面综述了中医药对中晚期肿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认为中医药能减轻中晚期肿瘤疼痛,提高化疗后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恶病质及各种与癌症相关症状,在中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作者:丰哲;林宗汉;黄有荣;郝巍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从体外细胞分子水平、在体动物肿瘤模型及临床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等3个层次综述了黄芪多糖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研究显示该药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其他化学合成药联合使用时可降低其他化疗药的毒副作用,同时增强其抗肿瘤作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黄芪多糖抗肿瘤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作者:田庆锷;李焕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对金元四大家诊治疮疡的特色进行探讨,发现刘完素治疮疡创托里、疏通、行荣卫三大法,还兼用针灸治疗;张从正用放血疗法、心理疗法、吐下之法治疮疡为其特点;李东垣治疗疮疡宗守真,并强调循经用药;朱丹溪注重整体,以补益气血、泻火散气进行内外兼治,尤重托内,强调经络辨治,灵活运用外治法.
作者:朱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自拟肾瘀通腑汤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及血肌酐(Scr)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糖尿病肾病III、IV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肾瘀通腑汤,1剂/d;对照组口服氯沙坦钾50 mg/d,包醛氧淀胶囊8粒/次,3次/d.两组均30 d为1疗程,治疗4个疗程.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尿酸(UA)值.结果:治疗后UAER、Scr、BUN、UA组内比较,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肾瘀通腑汤治疗糖尿病肾病,可降低UAER、Scr、BUN、UA,延缓病程进展.
作者:欧春莲;洪秀琴;陈汉娜;李丽珍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