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立生;周大桥;高辉;童光东;周小舟;贺劲松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3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总疗效、Schober试验、血沉、C反应蛋白、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5%.对照组为76.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chober试验,ESR、CRP降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且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能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吕勇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与护理对中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中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情志护理、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和中风再发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脑循环功能治疗及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整体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为96.7%,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下床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比较,观察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常规护理模式配合高压氧的治疗与护理对中风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长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面对健康体检工作的难度与复杂性,护理人员除了要接受平常的医德教育外,还应该学习和接受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大医精诚>医德观念的熏陶,并用以指导健康体检工作.
作者:马丽卿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排刺针法治疗肌肉拉伤的疗效.方法:将14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72例,运用排刺针法配合局部推拿法治疗;对照组69例,运用TDP照射配合局部推拿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63例(占87.5%),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11例(占15.9%),总有效率为8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及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排刺针法为主治疗肌肉拉伤疗效可靠.
作者:陈美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宣肺化痰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综合疗效及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综合疗效及咳嗽、咯痰及肺部哆音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儿的痛苦.
作者:石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九味感冒口服液对动物发热模型的解热作用及体外抗病毒作用.方法:(1)解热实验:用2,4-二硝基苯酚和内毒素分别制作大鼠和家兔发热模型,九味感冒口服液分3个剂量组经口给药,于给药后不同时间测定动物体温,比较组间体温差异.(2)体外抗病毒实验:选择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基B3病毒和流感病毒B进行抗病毒观察.结果:(1)解热实验:对2,4-二硝基苯酚和内毒素诱发的发热模型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给药后l h作用为明显.(2)体外抗病毒实验:可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基B3病毒和流感病毒B在细胞上的繁殖,抑毒指数分别为83.4、125和125.结论:九味感冒口服液具有明显的解热和抗病毒作用.
作者:朱建伟;曹春玲;任宁;隋在云;侯文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通络化痰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用通络化痰汤治疗,对照组用扶他林缓释片治疗,两组均同时配合膝关节功能锻炼.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85.0%.两组治疗后的综合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胡卫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从针刺及针药结合等方面综述了针刺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研究进展,认为针刺对血管性头痛有较好的疗效,且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但此痛诊疗标准还不一致,针刺治疗此病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
作者:杜若晨;陈俊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综述了银杏叶提取物对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认为银杏叶提取物对多种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蒋小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参黄洗剂对混合痔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术后用参黄洗剂先熏后洗,对照组用高锰酸钾溶液外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黄洗剂能减少混合痔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伤口的愈合.
作者:唐剑;袁轶峰;杨怡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和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2月至2006年12月对256例股骨颈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95例,女161例,118例行切开C臂x光机下手法复位,应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43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95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中药治疗.结果:患者都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至6年.优良率分别为89%,93%,94%.结论: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条件、骨折的类型选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早期手术,综合治疗,合理锻炼,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残率.
作者:刘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7例采用病变棘突旁纵形小切口改良微创手术配合术后早期主动训练加中药瘀麻痛消汤治疗,对照组5l例采用常规小切口手术后口服VitB<,1>和西乐葆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月至2年(平均1.2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棘突旁小切口微创术结合瘀麻痛消汤与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
作者:胡德志;向超;沈祖泓;罗宵;王思灿;陈信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总结心肝合治失眠五法:(1)舒肝理气,解郁安神;(2)益肝补心,宁心安神;(3)凉肝泄心,镇静安神;(4)疏肝活血,化瘀安神;(5)柔肝补心,养心安神.
作者:王爱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疗法预防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将103例恶性肿瘤化疗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治疗预防化疗后呕吐,对照组予化疗前后静脉滴注昂丹司琼预防呕吐.结果:治疗组化疗后总有效控制率为92.2%,与对照组为58.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敷贴治疗预防化疗后恶心呕吐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操作简便,病人易于接受.
作者:黄琛;刘晓彩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自拟疏血通络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用疏血通络汤配合西药常规治疗45例:对照组单用西药常规治疗43例,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能改善血液流变.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疏血通络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作者:陈辉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葛根舒颈冲剂治疗颈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用葛根舒颈冲剂治疗,对照组用颈复康颗粒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对两组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和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5%,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葛根舒颈冲剂能改善颈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的症状和体征,总体疗效较好.
作者:王利军;符小舢;颜小林;谢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3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时照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消炎痛片口服和维生素肌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补肾活血汤,连用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能明显改善DPN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DPN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作者:李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综述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回顾了近年来中医治疗本病的研究进展.提示中医药在内治和外治方面疗效显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对存在的问题作了阐述.并就今后的中医临床研究提出了建议.
作者:谢宏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通过针刺足少阳经经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探讨足少阳经经穴的特异性及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足少阳经经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针刺足少阳经经穴能有效缓解偏头痛的症状,有效改善头痛强度等级、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指数.结论:针刺足少阳经经穴能有效地治疗偏头痛.
作者:谢菊英;贺莉萍;李志宏;唐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从无菌观念的强化与执行,查对制度的严格执行,手术标本的管理,业务素质的提高,高度的责任心与细致的服务意识5个方面探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方法与途径..
作者:邹利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