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金玲
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sp)在诊断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两个班的学生进行独立问诊,问诊后,从中抽取45名学生与第三个班从未参与问诊45名同学混合后,再次问诊标准化病人,由指导老师给予指导及评分,两组评分结果进行比.结果:经过培训的学生,评分明显高于未经过培训的学生,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SP应用在问诊教学中,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袁慧;罗旭 刊期: 2018年第08期
总结了1例骶前囊肿合并截瘫术后发生大出血并发症的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备血、皮试及肠道准备等;术后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活动、引流管护理、创面及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等.
作者:钟佳铮 刊期: 2018年第08期
艺术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经过自然环境、政治结构、经济模式以及意识形态的洗礼后得到的精神文化沉积,其将人类的意识和生产形态进行有机结合,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其能够提高人类的道德素质,提升人类的文化思想水平以及审美能力.在新时代的人才教育中,应将艺术融入到人才培养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张意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大致分为器质性病变和非器质性病变.在治疗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心律失常过程中,西药应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往往当时可取得一定疗效,而对于长期应用药物治疗后,容易出现病情复发,同时,西药多伴随多种副作用及应用限制等,如: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等药物.笔者近年来运用中医中药治疗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心律失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仅举两例病人的治疗经过,总结并谈谈自己在治疗非器质性心律失常中医药应用体会.
作者:冯伟鹏;吕文彦 刊期: 2018年第08期
总结49例晚期胃癌病友护理心得.包括对晚期病友对症护理、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和家属等的护理,对于不同情况细心护理,能极大减少病友痛苦,解决病友身心需求,提高病友生命质量.
作者:熊敏颢;万玲静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究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对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此次实验对象均来自本院2016年6月~2018年7月期间接收的62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均分实验组(n=31)和常规组(n=31),常规组行普通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将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结果对比.结果:在总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上,实验组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可明显提升护理满意度,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楠;孙莹;罗颐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分析AO锁骨钩钢板固定在骨科创伤急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2月期间接诊的78例骨科创伤急诊患者为例,均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结合不同的内固定方法将其分为甲组、乙组,均39例,其中甲组予以克氏针固定,而乙组则予以AO锁骨钩钢板固定,现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乙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69%)低于甲组(25.64%),差异有显著性(P<0.05);乙组ASES评分、切口愈合时间低/短于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O锁骨钩钢板固定有助于骨科创伤急诊患者并发症的减少,切口的早期愈合及肩部功能的恢复.
作者:吴锦华;黄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对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的护理特点进行全面探究,切实增加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的成功率.方法:随机在我院2017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抽取160位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研究方法:回顾分析160位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急救状况以及临床护理特点.结果:在这160位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148位患者急救成功,剩余12位患者急救失败死亡;急救成功率占92.5%,急救失败率占7.5%.结论:急性心血管疾病由于发病快、死亡率高,因此在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在短的时间内完成护理、治疗以及诊断等工作,同时,严格遵守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护理的相关规范标准,快速落实急救措施,从而大限度提高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的成功率.
作者:林璠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分析髋周肌肉调节结合膝关节局部取穴针刺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接诊的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均衡原则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电针治疗,观察组采用髋周肌肉调节结合膝关节局部取穴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周肌肉调节结合膝关节局部取穴针刺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项烨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小剂量多巴胺对新生儿窒息后肾损害的治疗药效.方法:将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窒息后肾损害的新生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窒息后肾损害患儿同时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窒息后肾损害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对比两组窒息后肾损害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患儿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窒息后肾损害患儿加行小剂量多巴胺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肾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宏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头孢类抗生素应用不合理,是近年来药物性血尿发生率显著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提示临床医务人员慎重应用此类药物.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自2013年5月~2017年5月,门诊及住院患儿20例,因呼吸道、消化系统及皮肤化脓性感染,行静脉滴注头孢拉定,出现一过性肉眼血尿就诊诊疗情况.结果:出现血尿后立即停用此药物,更换抗生素治疗原发病及对症治疗.结论:使用头孢拉定发生血尿这种损害是一过性的,且预后良好.但在应用此类药物时,仍要慎重,注意剂量不易过大,速度不易过快,浓度不易过高,避免肾脏损害.对原有肾脏疾病的患者更应慎重使用.
作者:吴学民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急性胰腺炎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选2017年7月~2018年7月于我科接受治疗的9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登记先后顺序分为对比组、考察组,各48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全程优质护理,对比效果.结果:考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比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比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胰腺炎护理工作中应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可降低并发症、死亡发生风险,提升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效果可靠.
作者:李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坠床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的安全防范措施.方法:对我科2017年1月~2018年8月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事件的2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跌倒/坠床患者中,50%为男性;65%的患者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70%的患者为一级护理;75%的患者跌倒评估为高风险;70%的事件发生在夜班;45%的事件发生在寒冷季节;80%事件发生在病床旁;60%的患者有陪护但事件发生时66.7%的陪护不在身边;55%的当班护士工作年限≤5年.结论:本研究表明,完善专科跌倒/坠床风险评估量表,加强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的动态评估及健康教育指导,对高发的高危人群、时段、地点给予针对性的风险防范管理,应在保障基础设施和环境安全的情况下应用多学科整合管理模式积极治疗患者自身疾病,加强对患者、陪护及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及培训,让患者、陪护及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到预防跌倒/坠床的管理工作中,才能有效预防老年住院患者的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
作者:李文瑞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和探究在牙体缺损修复中应用玻璃纤维桩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了我院牙科在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20例牙体缺损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铸造金属桩修复,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玻璃纤维桩修复,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8.33%)高于对照组(90.0%),且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23.33%),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牙体缺损修复过程中,与铸造金属桩修复相比,玻璃纤维桩修复效果比较理想,而且牙周状况、修复体的固位及边缘密合度等均比较理想,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低,有效提高了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谢俊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究个性化临床带教模式创新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临床科室接受实习护士9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名.对照组护生通过传统的带教方法进行,实验组护生通过个性化临床带教模式进行,对实习结果进行比较和评级.结果:从护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来看,实验组护生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生进行实习过程中,通过个性化临床带教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护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还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使学生在较轻松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对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杨秀丽;胡秀明;鄢小燕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9月~2018年8月重症监护病房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40例资料,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结果:40例患者经由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好转率为95.0%(38/40);治疗后,血尿素氮、氧合指数、体温、血肌酐、血pH值均优于治疗前,统计有差异(P<0.05).结论:给予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能改善症状,保护脏器功能,值得应用.
作者:蒲虹妃;龙大利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探究微创去腐技术治疗龋齿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龋齿患者,随机把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高速牙钻去腐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微创去腐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评分、治疗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疼痛评分、治疗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都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微创去腐技术治疗龋齿,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疼痛,减少手术的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推广.
作者:许咏梅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采用倍他乐克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CHF患者88例,依照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A组、B组,各44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倍他乐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及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总疗效与A组相比明显较高,心功能指标优于A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副反应接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乐克用于CHF患者中疗效确切,可积极改善心功能,安全可靠,值得采纳.
作者:龚翠凤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研究早期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7年9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我院收治的50例定期产检并分娩的初产妇,参照初产妇的入院治疗的次序,按1:1比例将初产妇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对照组初产妇给予产后常规治疗,实验组初产妇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两组初产妇进行观察,对比两组初产妇产后的盆底肌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初产妇相比,实验组初产妇的产后的盆底肌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较低,积极因素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早期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预防产妇发生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促进产妇的恢复.由此可见,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孟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在老年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手术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双盲法将2016年9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PFNA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研究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快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12 h VAS评分、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用于老年PF-NA手术中利于加快术后康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宋莉;潘瑆 刊期: 201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