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2例临床观察

凌峰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益气凉血汤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了予益气凉血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血小板变化情况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对照组为59.4%;两组血小板变化情况及综合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显著.
中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活血止痛汤熏洗治疗跟痛症4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活血止痛汤熏洗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用活血止痛汤熏洗治疗;对照组用局部封闭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综合疗效.结果:两组综合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止痛汤熏洗治疗跟痛痛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雷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化疗顽固性呕吐9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降逆饮治疗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0例,采用盐酸格拉司琼氯化钠注射液3 mg,每天1次,静滴,7 d为1个疗程;治疗组9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复方降逆饮治疗.观察其对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的影响.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降逆饮对肿瘤化疗后出现的胃肠道反应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满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产后缺乳的病机研究及治疗现状

    文章阐述产后缺乳的中医病因病机与现代医学的发病机理研究,中医认为气血亏虚、肝郁气滞为其主要病机,现代医学则提出情绪、剖宫产、麻醉后镇痛等则是造成产后缺乳的重要因素.中医的汤剂、针灸、按摩等疗法对此病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张宇;彭巧;廖东霞;陶鑫焱;符星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电针任督脉经穴对脑缺血大鼠侧脑室下区ERK通路的影响

    目的:研究电针任督脉经穴对局灶性脑缺血侧脑室下区(SVZ)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通过Western blot方法研究各组ERK1/2磷酸化的活性特征.结果:电针大鼠任督脉经穴治疗后ERK1/2磷酸化水平在MCAO 7 d后开始提高,这一促进作用至少在MCAO 14 d后要强于单独电针督脉治疗.结论:电针任督脉经穴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ERK通路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作者:罗文舒;杨卓欣;于海波;皮敏;刁利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扶正消癌方干预治疗晚期乳腺癌3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扶正消癌方干预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对36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给予扶正消癌方和内分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瘤体变化PR4例,NC20例,PD12例,瘤体稳定24例,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77.8%,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为80.6%,免疫指标变化总有效率为80.6%.结论:扶正清癌方结合西药治疗晚期乳腺癌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王萍;蒋益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咽宁口含片中绿原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咽宁口含片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咽宁口含片中绿原酸的含量.采用Eclipse XDB-C18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4%磷酸(10:9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7nm.结果:在0.69~13.8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89%,RSD%=0.95%(n=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咽宁口含片中绿原酸含量测定的方法.

    作者:任贻军;张红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顾步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顾步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顾步汤为基本方治疗本病30例,8周为1疗程.治疗8周后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并观察患者血糖、血脂、血流变学、血管内径、峰值流速、平均流速等的改善情况.结果:30例患者近期治愈18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效率90.0%.结论:顾步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可使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疗效确切.

    作者:余绍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内生场热疗结合腹腔灌注化疗在腹腔肿瘤中的应用及护理

    对晚期腹腔肿瘤100例进行内生场热疗结合腹腔灌注化疗的护理总结体会到,治疗前的宣教和准确的收集、评估患者资料及对灌注前、热疗前的准备,是病人顺利完成治疗的基础,治疗过程中观察温度的变化和病人的病情是关键;治疗后病情变化的观察是腹腔灌注化疗和热疗顺利完成的保证,100例患者治疗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肿瘤得到控制,病人症状缓解.

    作者:徐慧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6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病例62例均采用中医辨证论治,以4周为1疗程,治疗前后观察病人心绞痛及伴随症状改善情况及心电图变化.结果:24周治疗后,显效32例,有效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16%.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钟新林;匡肇;刘雄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炎琥宁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3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炎琥宁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噻肟钠或阿奇霉素抗炎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治疗.结果: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100%,对照组分别为41.6%、91.4%;治疗组在总体疗效、热退时间、咳嗽停止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可以提高总体疗效,缩短患儿症状改善时间.

    作者:周智慧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自制利尿排石合剂治疗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8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我院自制利尿排石合剂治疗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制利尿排石合剂.结果:2周内排出结石者治疗组67例(83.8%),对照组35例(43.8%);平均排石时间治疗组为6 d、对照组为11 d;2周内再次发生肾绞痛者治疗组2例,对照组11例.以上3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利尿排石合剂对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周运晖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败黄汤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败黄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应用败黄汤治疗,对照组70例用妇科千金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71.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败黄汤治疗慢性盆腔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丽霞;邓红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护理管理综合评价中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目的:规范护理管理尺度,增强护理管理的科学性.方法:应用模糊数学的层次分析方法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综合考评.结果: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考核科室护理人员绩、能、德、勤等评价因素的权重.结论:运用层次分析方法,提高了护理管理的水平和效能;明确护理管理的目标,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作者:刘向月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益胃通腑法配合西药治疗肺性脑病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益胃通腑法配合西药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抗炎、吸氧、改善通气、必要时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处理;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胃通腑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肺性脑病纠正时间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意识状态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胃通腑法配合西药治疗肺性脑病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杜安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做大学思想政治辅导工作的体会

    从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处理服务与管理关系,及时转换服务与管理角色等方面谈了做大学思想政治辅导工作的体会.

    作者:曾庆波;刘凌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影响.方法:4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地塞米松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每组15只,3组动物采用改良Avlen's脊髓打击造模方法制备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应用补阳还五汤进行干预,观察造模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感觉运动及脊髓神经功能BBB评分变化.结果:3组大鼠神经均有一定恢复,术后7d,中药治疗组与地塞米松组BB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14 d,中药治疗组效果优于地塞米松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有效改善急性脊髓损伤后大鼠神经功能状况.

    作者:彭祖年;姚晓勃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象皮生肌膏治疗外伤性皮肤全层缺损的临床观察

    目的:随机分组对照观察象皮生肌膏治疗外伤性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象皮生肌膏组25例和贝复济组25例进行治疗与观察.结果:象皮生肌膏组在创面愈合时间、肉芽与皮面齐平时间2个指标上均优于贝复济组(P<0.05),但在肉芽齐平皮面后上皮组织覆盖创面时间上,贝复济组优于象皮生肌膏组(P<0.05).结论:象皮生肌膏促进肉芽生长优于贝复济,贝复济促进上皮生长优于象皮生肌膏,伤口修复全程象皮生肌膏优于贝复济.

    作者:邓博;郭彦涛;杨少锋;罗振华;邹旦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补肾方剂对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补肾方剂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影响.方法:对60例不同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6周后对比两组血清骨性碱磷酶(BAL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骨钙素(BGP)骨形成生化指标变化以及骨强度(SOS)治疗情况,6周、12周后在X线下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6周后BALP、PICP、BG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12周后治疗组骨折愈合占97%,对照组骨折愈合占7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6周后S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方剂对骨质疏松骨折骨痂生长,促进骨形成疗效明显.

    作者:涂平生;黄自为;李美军;关信潮;胡少敏;李济田;谢富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医药对葡萄膜炎细胞因子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

    文章主要阐述了中医药对葡萄膜炎细胞因子的调节,包括单味中药调节和复方中药调节,说明中医药在治疗葡萄膜炎中的独特优势,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作者:夏远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健脾调脂饮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健脾调脂饮对高脂血症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口服健脾调脂饮,对照组口服血脂康胶囊.结果:健脾调脂饮不仅能降低血清TC、TG、LDL-C、ApoB水平,而且能升高HDL-C、ApoA1的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调脂饮是安全、有效的调脂中药.

    作者:马中建;刘红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