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活血止痛汤熏洗治疗跟痛症45例临床观察

雷静

关键词:跟痛症, 活血止痛汤, 熏洗, 局部封闭, 中医药疗法
摘要:目的:观察活血止痛汤熏洗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用活血止痛汤熏洗治疗;对照组用局部封闭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综合疗效.结果:两组综合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止痛汤熏洗治疗跟痛痛症有较好的疗效.
中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内生场热疗结合腹腔灌注化疗在腹腔肿瘤中的应用及护理

    对晚期腹腔肿瘤100例进行内生场热疗结合腹腔灌注化疗的护理总结体会到,治疗前的宣教和准确的收集、评估患者资料及对灌注前、热疗前的准备,是病人顺利完成治疗的基础,治疗过程中观察温度的变化和病人的病情是关键;治疗后病情变化的观察是腹腔灌注化疗和热疗顺利完成的保证,100例患者治疗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肿瘤得到控制,病人症状缓解.

    作者:徐慧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专科学校护理学生与优秀临床护士应对方式比较研究

    本研究调查了护理学生和优秀临床护士应对方式,发现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提出了培养护理学生应对能力的对策.

    作者:杨小兵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化疗顽固性呕吐9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降逆饮治疗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0例,采用盐酸格拉司琼氯化钠注射液3 mg,每天1次,静滴,7 d为1个疗程;治疗组9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复方降逆饮治疗.观察其对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的影响.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降逆饮对肿瘤化疗后出现的胃肠道反应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满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壮骨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4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壮骨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用壮骨汤治疗,对照组用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4%,对照组为64.4%,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骨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

    作者:张艺平;伍小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川芎活血通窍胶囊治疗血管性头痛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川芎活血通窍胶囊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川芎活血通窍胶囊和都梁滴丸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活血通窍胶囊治疗血管性头痛疗效显著,不易复发.

    作者:张月娟;张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加味柴胡陷胸汤治疗慢性胃炎2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柴胡陷胸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予以柴胡陷胸汤加味口服,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甲硝唑治疗,两组均1个月为1疗程,观察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0%,对照组为80.0%;治疗组在主要症状的积分改善方面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陷胸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作者:李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CT引导下经皮肺部病变穿刺活检的护理配合

    介绍CT引导下经皮肺部病变穿刺活检的操作方法及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措施.

    作者:梁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电针任督脉经穴对脑缺血大鼠侧脑室下区ERK通路的影响

    目的:研究电针任督脉经穴对局灶性脑缺血侧脑室下区(SVZ)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通过Western blot方法研究各组ERK1/2磷酸化的活性特征.结果:电针大鼠任督脉经穴治疗后ERK1/2磷酸化水平在MCAO 7 d后开始提高,这一促进作用至少在MCAO 14 d后要强于单独电针督脉治疗.结论:电针任督脉经穴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ERK通路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作者:罗文舒;杨卓欣;于海波;皮敏;刁利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清热凉血药外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概况

    阐述了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介绍了中药外用治疗,主要以膏剂为主,酊荆、油剂、擦剂和溶液次之.

    作者:朱时飞;王建湘;黎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活血止痛汤熏洗治疗跟痛症4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活血止痛汤熏洗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用活血止痛汤熏洗治疗;对照组用局部封闭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综合疗效.结果:两组综合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止痛汤熏洗治疗跟痛痛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雷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扶正消癌方干预治疗晚期乳腺癌3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扶正消癌方干预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对36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给予扶正消癌方和内分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瘤体变化PR4例,NC20例,PD12例,瘤体稳定24例,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77.8%,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为80.6%,免疫指标变化总有效率为80.6%.结论:扶正清癌方结合西药治疗晚期乳腺癌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王萍;蒋益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两种剂型益智聪明汤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两种剂型的中药聪明益智汤对老年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20例确诊患者,随机分成汤剂治疗组、丸剂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修定的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他们的认知功能、生活能力进行综合评分.汤剂组服用益智聪明汤煎荆,丸剂组服用上方丸剂,对照组服用脑复康,60 d后,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综合评分,进行疗效对照.结果:汤剂治疗组及丸剂治疗组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益智聪明汤汤剂和丸剂时治疗老年性血管性痴呆都有明显的疗效.而两种制剂组之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彭骅;张魁;周永生;钟树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老年咳喘片中4味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建立老年咳喘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黄芪、白术、甘草、补骨脂进行鉴别.结果:在薄层色谱上鉴别出制剂和各种药材的特征斑点,且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建立的对老年咳喘片其中的几味药材薄层色谱鉴别法专属性较强,方法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黄杨;徐鹏;邬梅;肖燕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探讨GSS系统联合中药在胫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GSS系统加中药在胫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使用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GSS系统作外固定支架使用,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22例.结果:22例患者全部随访3~10月,骨折Ⅰ期愈合,愈合率为100%.平均愈合时间2.8个月.无成角畸形愈合、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无皮瓣坏死、骨外露、骨髓炎,无钉道感染、松动及退钉现象,配合中药内服、外敷能明显缩短GSS系统的配戴时间,疗效满意.结论:GSS系统能很好地替代外固定支架及内固定钢板材料,使用灵活、方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罗保林;罗君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对针灸推拿治疗的68例周围神经性面瘫患者进行辨证施护的体会

    文章介绍了配合针灸推拿治疗对68例周围神经性面瘫进行辨证施护的作法,及取得较好护理效果的体会.

    作者:贾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通心络胶囊为主治疗缺血性中风3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在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缺血性中风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脱水降颅压,脑细胞保护剂,抗凝,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措施;而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为73.5%.治疗组在总体疗效及改善血液流变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罗曼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影响.方法:4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地塞米松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每组15只,3组动物采用改良Avlen's脊髓打击造模方法制备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应用补阳还五汤进行干预,观察造模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感觉运动及脊髓神经功能BBB评分变化.结果:3组大鼠神经均有一定恢复,术后7d,中药治疗组与地塞米松组BB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14 d,中药治疗组效果优于地塞米松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有效改善急性脊髓损伤后大鼠神经功能状况.

    作者:彭祖年;姚晓勃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苦味形成机理与中药苦味掩味技术的研究概况

    依据苦味形成机理,从干扰苦味形成的不同环节将中药苦味掩味技术分为,添加矫味剂混淆大脑味觉掩盖药物苦味;延缓或阻止药物在口腔释放,隔离药物和味蕾的接触;麻痹味觉细胞,提高苦味感受阈值;阻止苦味受体与苦味剂的结合,切断信号传导掩盖苦味等4类,综述掩盖中药苦味的方法,并简述各方法的优缺点和制备技术,为合理应用苦味掩味技术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邓晓彬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0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16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10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86例采用纯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对照组为8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作者:丁亮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血府逐瘀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合瓜萎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血府逐瘀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及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疗程均为30 d.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6.7%,明显优于对照组81.5%(P<0.05);在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方面亦以治疗组为优;治疗组心电图ST-T改善总有效率83.0%,明显优于对照组70.0%(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明显改善病人症状及心电图变化.

    作者:朱建文;杨延发;杨毅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