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50例临床观察

杨林

关键词:充血性, 心力衰竭, 中西医结合疗法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疗程60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左室收缩、舒张功能比较,治疗组的各项指标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中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肝癌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关系的研究进展

    文章总结了近年来肝癌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关系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肝功能、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指标等几方面,这些指标对阐述肝癌的病机传变、指导辨证论治和分析预后具有一定的意义.还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改进方法.

    作者:张艳玲;李永浩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通心络胶囊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5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通心络胶囊,静脉滴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长效消心痛治疗.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94.0%,对照组心绞痛总有效率78.0%;治疗组心电图有效率86.0%,对照组心电图有效率66.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有显著临床疗效.

    作者:熊小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病理学》实验教学体会

    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回顾总结理论,融比较、归纳、演绎法于一体进行病理标本和病理切片讲授,在临床病例讨论中应用PBL教学法,应用多元化测评体系进行实验综合能力测评,以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其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需求.

    作者:徐筱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中药阿胶的开发研究进展

    阿胶为我国传统的补血中药,已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由于其独特广泛的药理功能和良好的临床疗效,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和开发研究.文章就阿胶提取工艺、炮制、鉴定方法、药理研究及剂型等方面的开发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秦明春;王若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7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7例采用内服身痛逐瘀汤加减配合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对照组87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两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82.76%,对照组为58.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忠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肛瘘的护理与观察

    将肛瘘分为红肿初期、急性红肿期、慢性溃疡期、去管清除期等6期,根据每期病症的临床特点进行观察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魏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穿心莲的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

    综述了近年来穿心莲的药理作用研究情况,表明穿心莲具有抗炎、抗癌、抗心血管疾病、抗病毒、抗菌、提高机体免疫力、保肝利胆、抗生育方面药理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作者:何恩其;赵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文章认为由于社会对21世纪医学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医学教育中应把握当今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意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金玲;周利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中医药为主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53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药为主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3例,治疗组以健膝汤内服外洗治疗,并辅以功能锻炼;对照组行关节腔内注射法治疗,同样辅以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的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27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分别为16例,86.8%.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为主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能显著提高近期疗效,且经济价廉.

    作者:胡胜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高技能针灸人才

    文章阐述了《针灸学》在教学方面的改革.将模拟实验法做为针刺手法训练中重要的实验教学方法,且将该法应用于腧穴教学中,以及在考试中突出试验操作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能力,提高了《针灸学》教学水平.

    作者:陈美仁;郭翔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伤科透皮吸收贴剂配合伤科护理治疗肩周炎60例体会

    目的:探讨伤科护理在肩周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肩周炎病人随机分为护理组和非护理组各60例,所有病例均使用伤科透皮吸收贴剂.结果:护理组痊愈11例,总有效率76.7%,非护理组痊愈7例,总有效率为61.7%,两组疗效比较,护理组明显优于非护理组(P<0.05).结论:采用系统护理能明显提高伤科透皮吸收贴剂的临床疗效,促进肩周炎患者的临床康复.

    作者:王珊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中年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原因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中年临床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原因,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事先设计调查问卷,发出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年护士工作、家庭、身体及人际关系状况不如人意,是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结论:应从管理者、家庭和社会及中年护士自身寻求应对措施,提高中年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邹慧英;李映姗;吕玉娣;赖源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脑缺血兴奋神经毒性损伤的中医药实验研究进展

    文章阐述了脑缺血神经兴奋性损伤的主要机制,并从中药复方、中成药、单味中药、中药提取物及有效成分等多方面阐述了中医药对神经兴奋毒性的抑制作用.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在兴奋氨基酸毒性这一环节可能有抑制作用,能抑制EAA的释放下调NMDA受体,从而起到保护神经元作用.

    作者:徐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放疗患者实施生活护理的时间研究

    采用非同期病例对照的方法,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放疗患者实施生活护理的时间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根据放疗时间安排生活护理实施的时间较常规清晨、黄昏实施,患者容易接受,家属理解支持,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高.

    作者:曾清;唐四元;于奎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

    阐述了学校在近几年发展中运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些措施,并阐明了学校今后将继续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构建和谐校园的决心和策略.

    作者:刘玲利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浅谈中医药教育国际化

    阐述了中医药教育在国内外发展的状况,以及中医药国际行业标准和规范研究取得的进展.提出了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所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教育学模式.

    作者:唐军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川芎活血通窍汤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头痛4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川芎活血通窍汤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分别用川芎活血通窍汤合尼莫地平和单用尼莫地平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活血通窍汤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头痛疗效显著,且不易复发.

    作者:严小大;陈立中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HPLC-ELSD测定龙琥醒脑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研究

    目的:建立测定中药复方制剂龙琥醒脑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的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方法(HPLC-ELSD),以控制该制剂的质量.方法:以Inertsil ODS-2为色谱柱,水-甲醇(2575)为流动相,用ELSD2000检测器检测,流速为0.8 ml/min,柱温为35 ℃.结果:黄芪甲苷在0.12~2.70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99.5%(n=5),RSD%=1.2%.结论:本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倪春生;张裕民;邓满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唐古特白刺不同时期果实及叶所含黄酮的比较

    目的:比较唐古特白刺不同时期果实和叶所含黄酮量[1].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唐古特白刺不同时期果实和叶总黄酮含量.结果:叶及不同时期的果实所含黄酮量有差别.结论:相比较,叶中所含黄酮量多,其次为成熟果实.未成熟果实含量低.

    作者:樊莲莲;刘金荣;赵文彬;杜华;应雪;朱芸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化疗结合中药治疗早期肺癌术后30例对其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化疗结合中药益气补肺汤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期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化疗结合中药组(MVP化疗方案加益气补肺汤组)与单纯化疗组(MVP化疗方案组)各30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观察其对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比较在NK、CD3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CD8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比较在NCI-L评分、卡氏评分(KPS)和体重变化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化疗结合益气补肺汤能明显提高其细胞免疫水平,上调NK细胞活力,从而调节机体的自身抗肿瘤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期.

    作者:毛春晖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