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凡;张丽;郑伶俐
目的:观察养正散结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和/或异型增生(Dys)胃黏膜EGF、EGFR的影响.方法:将108例CAC伴肠上皮化生(IM)和/或异型增生(Dys)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分别给予养正散结汤和胃复春片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前后胃黏膜EGF、EGFR的表达.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5%,对照组为79.3%,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黏膜萎缩、IM、Dys均改善(P<0.05),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黏膜EGF、EGFR蛋白表达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胃黏膜EGF、EGFR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正散结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并且能降低胃黏膜EGF、EGFR的蛋白表达,这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陈更新;李合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激发中医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方法:对比两种教学法的效果,并利用问卷调查和考试成绩进行评价.结果:中医内、儿科学与文献检索课相结合的教学法的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结论:中医内、儿科学与文献检索课具体相结合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作者:符逢春;刘百祥;陈卫平;刘彬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健脾补肾活血方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对照组仅用西医常规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及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治疗组治疗后,尿蛋白排泄率,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健脾补肾活血方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调整脂代谢,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及主要临床症状,延缓肾功能减退进程等作用.
作者:王蓉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分析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势,提出要与时俱进,增添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完善机制,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创新方法,实现政治工作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作者:卓晖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建立抗病毒泡腾片中连翘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C18,柱温:室温;流动相:乙腈-水(25:75);检测波长:277 nm;流速:1.0 ml/min.结果:回归方程:y=2745.12614X-384.59877,r=0.99987.结果:表明连翘苷在28.5~228 n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8.65%,RSD%=0.68%.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抗病毒泡腾片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珊珊;彭艳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复灌Ⅰ号注射液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骨骼肌氧化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按文献[3]所报道的方法复制SD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动物不给药物;缺血再灌注组(IR组)于造成缺血前12 h、造成缺血时和再灌注时于腹腔内各注射生理盐水1 ml;复灌Ⅰ号药物干预组(Ⅰ-IR组)于造成缺血前12 h、缺血时和再灌注时腹腔各注射复灌Ⅰ号注射液1 ml.各组大鼠于相应时间点切取约1000 mg右侧腓肠肌中部肌肉,用于骨骼肌MDA、SOD、MPO的检测;切取左后肢腓肠肌行干湿重比值的检查;大鼠下腔静脉穿刺取血,取血清MDA、SOD、MPO、NO检测.结果:(1)MDA的检测结果:IR与Ⅰ-IR各组MDA含量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8 h内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复灌Ⅰ号干预各组在相应时间点均较IR组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OD的检测结果:IR与Ⅰ-IR各组血清和骨骼肌SOD值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 h内其含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3)MPO的检测结果:IR与Ⅰ-IR各组血清和骨骼肌MPO值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 h内随时间的延长其含量逐渐升高,而Ⅰ-IR各组在相应时间点上均较IR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骨骼肌干湿重的检测结果:IR与Ⅰ-IR各组骨骼肌水肿明显,8 h内水肿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NO的检测结果:在再灌注后2 h时高,8 h内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IR与Ⅰ-IR各组NO含量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灌Ⅰ号注射液可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减轻SOD降低的程度、降低PMN的游出数量、降低血清中NO的含量、减轻组织水肿程度.
作者:朱付平;熊光仲;范志英;袁锋;李艳艳;陈丹;龚志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制定喉咽清含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土牛膝、马兰草、天名精,用薄层扫描法测定本品中主要化学成分齐墩果酸的含量.双波长反射法锯齿扫描,λs=520 nm,λR=700 nm,Sx=3;灵敏度:中;展开剂:环己烷-三氯甲烷-醋酸乙酯(20:5:8).结果:本方法能准确对土牛膝、马兰草、天名精进行定性鉴别;齐墩果酸在1.008~6.048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喉咽清含片的质量标准.
作者:李娟;肖志勇;朱绍雄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文章从时代背景、自然观与方法论、医学模式、诊疗方法以及社会需要等方面分析了中、西医各自的特色和不足,阐明了中西医结合可以取中、西医学之所长,补中、西医学之所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作者:邵湘宁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配合中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黄芪注射液静滴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对照组单用中药口服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近期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1.1%、8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半年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3%,与对照组的7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主要症状大便性状积分上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配合中药治疗该病比单用中药治疗的效果更满意.
作者:陈小刚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通过查阅近10年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报道,发现本病辨证重在从脾胃、肝脾论治,成方验方有多种剂型,外治法和中西医结合疗法亦取得较好疗效,心理干预治疗尚处在探索中.
作者:张小利;张丽霞;刘克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对近年来文献的查阅与整理,总结本病的病因病机有正虚感邪、燥盛成毒、血虚血瘀、气阴两虚,女子冲任失调5个方面.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单方、单味药及针刺等疗法的使用,能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要从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角度深入研究中药对干燥综合征的影响,并制定统一的中医辨证分型和疗效标准.
作者:史丽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增食合剂治疗小儿厌食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小儿厌食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多酶片治疗,治疗组用增食合剂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统计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总有效率66.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增食合剂治疗小儿厌食证疗效较好.
作者:袁洞君;成锦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建立肾复康胶囊中大黄酚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4.6 mm×100 mm),以甲醇:水(85:1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结果:大黄酚在0.1645~5.2634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8%,RSD%为2.83%(n=6).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作者:邹文光;颜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加强手术室监测管理,及时采取灭菌措施,使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等灭菌合格率明显提高,减少了手术切口感染的机会,创造了良好的医疗环境.
作者:姚小红;黄秀良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技术是检测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也是较常用的方法.文章对近10余年有关免疫共沉淀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及其优缺点的分析进行文献综述.
作者:郭纯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加味玉屏风散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血清Ig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另选择门诊体检健康儿童30例作为正常组;治疗组25例用中药加味玉屏风散汤剂治疗,对照组25例用氨茶碱、酮替芬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采血,检测血清IgE水平.结果:咳嗽变异性哮喘组患儿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儿童(P<0.05),加味玉屏风散治疗能降低患儿血清Ig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组患儿血清IgE水平明显升高,加味玉屏风散治疗能降低CVA患儿血清IgE水平.
作者:帅明华;郭春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文章简要阐述了慢性宫颈炎的致病因素、临床表现及中医病因病机研究.重点分析总结了慢性宫颈炎的中西医疗法,西医主要用物理疗法、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中医主要采用中药内服与宫颈直接给药以及采用洗剂、栓剂等治疗,内外合治是中医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
作者:欧玲;林洁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对近年来中西医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了解中西医在高血压左室肥厚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显示中医药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治疗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临床和实验研究的相关报道虽有,但面窄、样本量少,科研设计欠严谨,尚需开展大量的研究工作.
作者:陈艳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明目退翳汤在治疗肝肾阴虚型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138只眼)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维生素C、维生素E、白内停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明目退翳汤.治疗3个月后,分别就眼部症状、肝肾阴虚临床表现、晶状体混浊程度、视力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8.9%,且治疗组在改善视力、肝肾不足的症状及晶状体混浊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明目退翳汤在治疗肝肾阴虚型白内障上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林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湖南药用植物菝葜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方法:以湖南金刚藤主产区的15个菝葜材料为研究对象,用RAPD技术对其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在建立适合菝葜植物的PCR-RAPD反应体系的基础上,从45个随机引物(10 mer)中筛选出14条,对所有供试材料进行正式扩增,共获得14张DNA指纹图谱,144条DNA谱带,其中有135条为多态带.建立了基于RAPD的菝葜植物亲缘关系树形图.结果:成功地将湖南金刚藤主产区的菝葜植物划分为明山类、会同类、靖州类、雪峰山类和鸡公界类的菝葜归为会雪类、靖鸡类和明山类.会雪类与靖鸡类与明山菝葜相比较,会雪类与靖鸡类的亲缘关系又较近.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湖南省不同菝葜类型之间亲缘关系,这个研究结果是国内外首次对湖南不同菝葜类型之间亲缘关系的报道.
作者:仇萍;盛孝邦;彭琦;魏然;刘春林;黄宇明;张光贤;宋思才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