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辨证治疗感冒后久咳101例临床观察

龙梅;代运芳

关键词:感冒后久咳, 中医, 辨证分型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感冒后久咳的疗效.方法:将149例感冒后久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1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4天.对照组用强力枇杷露15ml口服,同时用罗红霉素或用左氧氟沙星口服治疗14天.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2%;对照组72.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治疗感冒后久咳,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好,且副作用少.
中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丹参饮加味治疗瘀血型胃溃疡3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丹参饮加味联合法莫替丁、达喜治疗瘀血型胃溃疡的疗效.方法:将74例瘀血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每日予法莫替丁,达喜;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饮加味.疗程30天.治疗结束后复诊,记录症状变化并复查胃镜.结果:治疗组30天症状与体征消失率为89.5%,对照组为73.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和1年后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半年后H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丹参饮加味联合法莫替丁、达喜治疗瘀血型胃溃疡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杨晖;刘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医药治愈鼻咽癌放疗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例报告

    笔者在临床运用中医药治愈鼻咽癌放疗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例,点滴心得体会略述于后.1 病历摘要冯某,男,48岁,香港人,患者于2003年9月出现鼻塞,鼻涕带有血丝,伴有头痛,耳鸣,行CT检查提示为鼻咽癌,鼻咽镜活检提示为低分化鳞癌,行60Co放疗35次后,临床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

    作者:胡艳;陈锐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医系列方治疗肺结核概况及展望

    联合化学药物治疗是目前抗结核病的基本方案,但由此产生的毒副作用及耐药性亦日益显著.中医方剂在抗结核中体现出低毒副作用及很少出现的耐药现象的治疗优势,文章根据方剂的功用分类总结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肺结核的研究进展,认为目前中医药的治疗思路主要是运用传统古方抗痨和在传统古方基础上,结合长期经验自拟方药治疗,以及运用单味药抗痨.

    作者:曾姣飞;欧阳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活血化瘀汤结合氯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33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汤结合氯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活血化瘀汤.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5%,对照组总有效率60.0%.治疗组在总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化瘀汤结合氯沙坦能明显减轻慢性肾小球肾炎症状.

    作者:徐泽光;莫顶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注重声誉管理提高社会效益

    文章介绍了沅陵县中医男性病医院通过狠抓医院声誉管理、注重投资、适度包装等途径,提高了医院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增强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品位.

    作者:张良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CI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的护理

    过继性免疫治疗现已发展成为治疗恶性肿瘤及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并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在治疗过程中,做好心理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及输注CIK细胞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是保证CIK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关键,也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吴兴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象皮生肌散外治体表溃疡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象皮生肌散外治体表溃疡的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象皮生肌散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百多邦治疗.两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81.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临床治愈时间比较,治疗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象皮生肌散治疗体表溃疡疗效可靠,且治愈时间较短.

    作者:陈偶英;席建元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会阴侧切口感染合并肛周脓肿1例报告

    产后会阴侧切口感染是常见的一种产褥感染,但侧切口感染合并严重的肛周脓肿则临床少见,因肛周脓肿位置深,不易引流,创面易受恶露及粪便尿液的污染,常常难以愈合,笔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延龄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医用内固定材料管理内部控制探索

    文章提出了医院医用内固定材料在管理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且介绍了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几种措施.

    作者:苏晓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医脾与线粒体的关系探讨

    文章首先从中医学角度阐述了脾的功能及其与各系统的紧密联系;尔后从现代医学角度阐述了脾与线粒体的关系,线粒体的功能即中医脾的功能.认为这种研究方法实质是一种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新型研究方法.

    作者:周俊亮;潘佩光;潘奔前;刘友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四君子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49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合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采用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的方法分为以四君子汤合痛泻要方治疗的治疗组49例和以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的对照组49例,治疗6周为1疗程,均治疗两疗程后,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降低NO水平,提高SOD水平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四君子汤合痛泻要方口服通过调整机体功能,改善局部环境,促进局部病变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熊之焰;李帅军;桂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药内外合治配合药物导入治疗仪治疗继发性不孕60例临床观察

    采用中药内服、外治配合K8832-TH[L]型药物导入治疗仪治疗继发性不孕60例.并与单纯采用中药内外合治的3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70%,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作者:陈淑琼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自拟疏风宣肺汤治疗慢性咳嗽30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疏风宣肺汤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600例慢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予以自拟疏风宣肺汤治疗.对两组病例的综合疗效进行总结.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81例,总有效率88.0%;对照组临床控制63例,总有效率80.3%.治疗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疏风宣肺汤治疗慢性咳嗽能明显减轻患者症状.

    作者:范伏元;罗姣利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实践策略的探讨

    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建立适合新教育观念的教学模式基础上,配套建立了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实践教学为平台的教学方法.

    作者:韩维娜;刘晔;刘科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自然低温下栀子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

    以多年生栀子为材料,观察其在自然降温过程中叶绿体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低温过程中栀子叶片细胞叶绿体发生适应性变化,其形态变化可以作为细胞水平上评价栀子抗寒性的重要指标.

    作者:严寒静;谈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小儿病毒性肺炎中医药研究现状

    文章综述了目前对小儿病毒性肺炎几种重要治法(包括开肺化痰法、清肺解毒法、活血化瘀法、扶正祛邪法)和对几种单味中药(包括穿心莲、莪术、丹参、柴胡、鱼腥草、山豆根、α-细辛脑、黄芪、人参)的研究现状,并且对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中医证候学研究状况进行了报道.

    作者:许靖;刘克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9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运用熄风益气法配合西药脱水(依颅内压程度而决定)、扩血管治疗;对照组采用抗凝和血液稀释法治疗,4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5%,对照组为72.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时间短、疗效好.

    作者:刘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草乌中毒25例抢救与护理

    总结25例草乌中毒患者的抢救护理措施.彻底洗胃、清除胃内容物、减少毒素吸收是抢救乌头碱中毒的关键.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畅通,心电监护,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综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协助医生抢救草乌中毒患者成功的保证.

    作者:马天姣;张瑞桃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浅论十纲辨证论治源流及影响

    对<内经>中十纲-阴阳表里上下寒热虚实及相应之八法-和、汗(泻)、吐、下、温、清、补、消等方面进行阐发,并提出十纲辨证论治对中医学的影响及指导意义.

    作者:樊新荣;唐亚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药膳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2h血糖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早餐进食中药膳食后餐后2h血糖的变化.方法:将符合诊断的111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药膳食组56例、标准馒头组55例.两组均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测量并比较两组进食前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BG).结果:中药膳食组与标准馒头组空腹血糖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膳食能较好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2hPBG,对改良其预后提供有利因素,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李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