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锦
目的:利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深入开展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提升人们对该病症的成像认知水平.方法:选择于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接诊收治的44例出血性脑梗死病患作为讨论对象,对其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所获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由核磁共振成像资料统计可知,44例出血性脑梗病患者包含:颞叶24例,颞顶枕叶8例,颞枕叶6例,颞顶叶4例,额颞顶叶2例.结论: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准确有效地诊断出血性脑梗死,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孙艳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CT在脑出血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82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CT诊断,结合脑出血患者的CT诊断结果,分析影响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在82例脑出血患当中,基底节、丘脑、脑叶、小脑以及多发性脑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58.54%、19.51%、13.41%、7.31%以及1.22%,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出血部位、出血量患者的生存率存在明显的差异.基底节出血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而出血量越低,其患者的生存率越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的CT诊断结果对于疾病的临床治疗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帮助患者健康尽快脱离危险,更好的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作者:陈海军;李小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总结不同饮食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患者迷走神经反射的影响价值,更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生活质量.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到2016年期间收治的10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并根据饮食护理干预方案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参照组两组,每组50例.参照组患者术前禁食、禁水,实验组患者术前无需禁食、禁水,对比两组患者的迷走神经反射发生比例.结果:组间冠心病介入患者迷走神经反射情况发生比例对比,实验组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而言,术前不需要禁食、禁饮,患者采取常规禁食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围术期迷走神经反射率,提高患者手术治疗预后效果
作者:王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前瞻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防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这一段期间内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以随机对照分组法将其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26例,一组为对照组26例,分别给予前瞻性护理和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为7.7%,对照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为23.1%,可见观察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6.2%,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76.9%,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前瞻性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其发生便秘,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东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角色扮演法在手术室实习护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6年1~12月在手术室实习的护生100人,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传统带教和角色扮演带教法,教学结束后通过理论闭卷考试、操作考试和问卷调查,了解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评价.结果:出科考试成绩显示,实验组理论和操作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应用角色扮演法,可以提升手术室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成绩,提高实习护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护理人才的培养.
作者:黄华;李楠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初步研究小儿烧伤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抽取该科2年内收治的74例烧伤患儿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与系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抵触情绪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烧伤患儿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可以明显改善患儿预后心理,提高家属满意度.
作者:王志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刍议超声筛查对单脐动脉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意义.方法:2012年7月至2016年9月以存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高危因素就诊我院并行胎儿心动描记术检查的675例孕妇超为研究对象,为便于研究我们按有无存在单脐动脉而将其分为三组,将检查结果提示仅存在单脐动脉的的65例作为Ⅰ组,将单脐动脉(SUA)同时伴随其他先天性心脏病高危因素的13例作为Ⅱ组,将不存在SUA但存在先天性心脏病高危因素的597例作为Ⅲ组,将三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情况作以比较.结果:Ⅰ组胎儿存在心脏畸形的有7例(10.8%)多于Ⅲ组22例(3.7%),Ⅱ组胎儿存在心脏畸形的有5例(38.5%)明显多于Ⅰ组及Ⅱ组(P<0.05).结论:相比单纯单脐动脉与不存在单脐动脉但存在先天性心脏病高危因素胎儿,SUA与先天性心脏病高危因素并存胎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要高,建议SUA与先天性心脏病高危因素并存胎儿尽早接受常规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以便及时确诊.
作者:代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人性化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的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了76例在该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分别对观察组与对照组采用人性化护理与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采用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相比对照组患者有了明显的改善,且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乳腺癌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在化疗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颜小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讨论不同护理干预用于胆囊炎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胆囊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心律失常、切口感染以及水电解质紊乱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结论: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保障患者的健康.
作者:王睿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对比联合茶碱控释片在治疗急性老年哮喘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急性老年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对比两组疗效、肺功能水平、动脉血气分析以及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各项评价指标均以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结合茶碱控释片治疗急性老年哮喘疾病具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郝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经改善的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所起到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5年3~12月底62位入住的患者,并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分析,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服务,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终对比两组患者所反馈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经优质护理后以96.77%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的90.32%,差异比较显著(P<0.05);同时实验组满意度(90.32%)较对照组(77.42%)高.结论:经改善提高的优质护理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康复进度,并有效的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值得应用并推广.
作者:周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心肌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评估疑似心肌炎患者多采用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手段相结合来确诊.然而,由于缺乏广泛可用的、安全的、准确的非侵入性的诊断测试,真正的发病率和心肌炎的患病率是未知.本文阐述了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和诊断的新进展,希望能引导更准确的诊断方式和非侵入性的测试.
作者:陶莉莉;杨思进;李馨;徐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对肿瘤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后极易出现的并发症类型、诱因进行分析,并研究护理措施.方法:从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因化疗而进入该院的肿瘤患者中,抽选62例进行分析,均行PICC置管,且随机分组:31例基础组行常规护理,31例观察组行并发症针对性护理,对两组内并发症的发生状况进行对照.结果:31例基础组内有8例(25.81%)出现并发症,而31例观察组中则有2例(6.45%),(P<0.05).结论:对于行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在对其并发症临床诱因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加强针对性护理,可防止并发症形成,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作者:姚鹏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妇产科护理工作质量高低,对产妇的健康恢复状况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同时也是对医院整体工作能力的一种考验.因此,提高妇产科护理人员综合能力等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将针对妇产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对策进行分析.
作者:黄玉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冠心静胶囊治疗女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方法:将该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1例心率失常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55例患者使用稳心颗粒治疗,实验组56例患者使用冠心静胶囊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病状明显得到缓解,且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频发室性早搏改善总有效率、室上性心律改善总有效率、室早二联率改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缓解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冠心静胶囊能有效改善女性心率失常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相对更少,安全性较高,且能促使患者耐受性提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雨;张小琼;王伟红;付晨阳;王彬;陈伟;石奇松;王喜卓;李海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采取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血管性痴呆患者89例,利用计算机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44例,给予常规药物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45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奥拉西坦、尼莫地平药物治疗,治疗1个月后,采取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对患者痴呆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定,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管性痴呆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奥拉西坦、尼莫地平药物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痴呆整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沈珺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模式及应用意义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接治的147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患者意愿分成实验组(77例)和对比组(70例);对比组采取自我管理模式,实验组采取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和健康知识知晓度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比组(P<0.05);实验组的健康知识知晓度评分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高血压健康知识知晓度,更好的控制血压,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凡梦;程朝霞;李孟雪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疾病状况的反跳情况深入分析,同时总结护理措施.方法:此次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间进入该院接受治疗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从中抽选出57例进行随机分组,其中28例对照组予以实施常规护理,而29例观察组则实施综合护理,对2组反跳问题发生情况、护理效果等比较.结果:28例对照组有8例(28.57%)病情反跳,29例观察组有1例(3.45%),(P<0.05);予以有效护理后,对照组内治愈率50.00%(14/28),观察组是79.31%(23/29),(P<0.05).结论:对于出现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临床中除了要加强对其病情反跳问题的有效监护外,还要进行综合护理,通过控制病情反跳频率,以提升其疗效,可推广.
作者:郭秋菊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强化免疫在麻疹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方法:针对本地区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80例麻疹患者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强化免疫预防麻疹的效果.结果:本地区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80例麻疹患者,其中男54例(67.5%),女26例(32.5%),年龄分布:<1岁组为13例(16.3%)、2~14岁组为39例(48.7%),≥15岁组为28例(35.0%).以2~14岁麻疹患者居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对本地患者进行了强化免疫,发现2014~2015年间(30.0%)麻疹患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2012~2013年间(70.0%)未实施强化免疫患者麻疹的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可以有效的控制麻疹发病率,值得提倡.
作者:唐建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诊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16年1~12月接诊的急诊抢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临床资料完整,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研究,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急诊常规护理干预,而研究组患者则在抢救过程中实施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护理,对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总用时、患者对护理满意率进行观察记录,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达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0%(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抢救总用时则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应用在急诊患者抢救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而且能减少抢救时间,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借鉴.
作者:赵立宏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