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喜珍
目的:探讨以益肾通络汤为主综合治疗对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所导致的慢性缺血性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流参数等指标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慢性缺血性肾病患者应用益肾通络汤及常规基础治疗,对其血液流变学、血流参数等指标进行前后对照,并统计其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流参数、ET、NO、BUN、Cr、尿蛋白定量水平等指标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益肾通络汤治疗慢性缺血性肾病具有明显的疗效.
作者:韩彬;兰红勤;刘建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湿敷对小儿静脉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小儿静脉炎的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煎剂湿敷小儿静脉炎症局部;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静脉炎症局部.病人经治疗5天,观察静脉炎症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7%,对照组有效率80.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湿敷可有效改善小儿静脉炎的症状.
作者:曾元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温经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为温经逐瘀汤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60例确诊为原发性痛经,中医诊断为痛经(寒凝血瘀型)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于月经周期前7天开始服药,连续用药10天,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用药1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观察治疗前后前列腺素F2a(PGF2a)指标的变化.结果:原发性痛经患者血浆前列腺素F2a水平明显偏高.温经逐瘀汤及月月舒均能明显降低血浆PGF2a水平,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经逐瘀汤能降低痛经(寒凝血瘀型)患者血浆PGF2a水平,从而改善子宫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学,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陈海涛;李克湘;蒋惠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市场中药掺假、伪品不断涌现,为了保障中药安全有效,急需把好中药质量关.方法:整理中药专家王竹鑫老师的中药快速经验鉴别,介绍金钱白花蛇、蛤蚧等动物药的经验鉴别要点.结果:传统经验鉴别能快速准确地判断中药的真伪优势.结论:在熟悉正品的基础上,掌握正品的鉴别要点,是中药传统经验鉴别的特点,是快速准确鉴别中药真伪优劣的关键.
作者:陈卫红;王竹鑫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骨瘤饮合来曲唑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乳腺癌并骨转移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口服骨瘤饮及来曲唑片治疗;对照组36例单纯口服来曲唑片,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4例,有效率44.7%;对照组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7例,有效率22.2%.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瘤饮合来曲唑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疗效较好.
作者:田其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文章从改进理论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学、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理论联系临床、上好病理实验课五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
作者:刘起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苍耳子散加减内服、蒸汽吸入相结合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171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5例和对照组8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苍耳子散加减内服与蒸汽吸入相结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8%,对照组为80.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慢性鼻窦炎在单纯西药治疗的同时,加用苍耳子散加减内服结合蒸汽吸入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还可以提高总体疗效.
作者:伍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文章简介了根据口疮不同的病因病机,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灵活选用不同的古方加减治疗,均可取得好的疗效的临床经验.
作者:郭桃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肝脾不和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病例8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采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西药吗叮啉、三九胃泰治疗.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1周为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5%,对照组为77.5%.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为优(P<0.05).结论: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胃脘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熊燕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建立更年安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用TLC法对五味子、制何首乌(首乌藤)、牡丹皮、钩藤进行定性鉴别;用HPLC法测定何首乌(首乌藤)中大黄素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图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大黄素在0.0636μg~0.699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9.81%,RSD为1.81%(n=9).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更年安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灿辉;叶玉华;雷德卿;黄胜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自拟脉痹汤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86例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组予自拟脉痹汤治疗.对两组病例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总结和随访.结果:86例病例全部得到随访,治疗组在综合疗效中的优良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脉痹汤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能促进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症状.
作者:吴艳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辨证分型,探讨治疗老年虚性便秘的有效方药.方法:将老年虚性便秘分为脾肺气虚、血虚阴亏、脾肾阳虚3种证型,分别选取补中益气汤、尊生润肠汤、济川煎为主方,辨证加减治疗.结果: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42例中治愈8例,显效23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达90.5%.结论:辨证治疗老年虚性便秘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季铁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胃和十二指肠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它感染机体后定植于人胃粘膜引起炎症反应,从而影响机体免疫反应,特别是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的免疫应答,导致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失衡,如IL-1β、IL-2、IL-8、IFN-γ等.文章主要叙述了幽门螺杆菌感染机体后相关细胞因子在致炎和抑炎中的作用及中药对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彭程;伍参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配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0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予PPI-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中药加味半夏泻心汤.对两组病例的综合疗效、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及复发率进行总结.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综合疗效及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胃炎疗效满意,主要症状改善快,用药时间短,复发率低.
作者:冯早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对10批陈皮药材中橙皮苷的含量进行测定,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依利特C18色谱柱(4.6mm×200mm,5μm);流动相:甲醇-醋酸-水(35:4:61);检测波长为283nm,流速:1ml/min,柱温:35℃.结果:建立了陈皮的含量测定方法.橙皮苷在1.25μg~10.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8.22%,RSD为2.7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能用于湖南道地药材陈皮的鉴别与评价.
作者:蔡萍;张水寒;肖娟;刘新义;蔡光先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强筋壮膝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予以强筋壮膝汤治疗,对照组给予消炎痛治疗.结果:治疗组中临床控制9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中临床控制7例,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2.2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计分、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症状计分(疼痛、疼痛与活动的关系、功能障碍),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强筋壮膝汤防治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
作者:黄晨七;廖江锋;杨艺;刘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代谢综合征是以胰岛素抵抗为基础,糖和脂类等代谢异常引发的一组相互关联的疾病.文章认为脾在其发病机理和治疗上有着独特的地位,提出脾虚失运是代谢综合征发病的关键,故主张从脾论治,灵活化裁,以期对防治代谢综合征有所裨益.
作者:李锡杰;刘志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肺心汤对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作用.方法:将大鼠置有机玻璃缺氧箱中,缺氧28天,每天缺氧8h,建立大鼠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缺氧第15天灌胃给药,于末次给药后次日测肺动脉压(mPAP)、股动脉压(mAP)、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结果:肺心汤14、28g/kg能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肺心汤28g/kg能降低mPAP,对mAP、PaO2和PaCO2无明显影响.结论:肺心汤选择性的作用于肺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是其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机制之一.
作者:黄艳;戴爱国;刘鑫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九味羌活汤能治疗多种杂病.文章就九味羌活汤对高原反应症、硬皮病、白癜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头痛、痹症、疖病、周围性面瘫等杂病的治疗进行了报道,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
作者:袁世清;邓中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测定人口服非那雄胺药物后的血药浓度.方法:液相:采用Hypurity C18柱(Thermo Hypersil-Keystone 2.1'150mm,5μUS)色谱柱,柱温:40°;流动相:乙腈:水=45:54(含0.1%乙酸:0.1%TFA).质谱:电喷雾离子源(ESI),选择离子监测(SIR)质荷比M/Z=373(非那雄胺);237(内标),血样用乙腈直接沉淀.结果:在1~64ng/ml范围内与非那雄胺和内标的峰面积比值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低检测浓度0.5 ng/ml;日内及日间差异分别低于15%和20%;1、16、64ng/ml的相对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14%、100%和99%.结论:此方法灵敏、准确,适用于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
作者:夏又华;唐曦阳;朱艳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