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飞;吴清
采用微创三棱针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86例,结果在3~6月内全部愈合,后出现股骨头塌陷1例,轻度股骨头坏死8例.总有效率达89.2%.
作者:范和平;范花平;范卫平;曾鹏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膜后隙在急性胰腺炎螺旋CT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CT室56例资料完整,诊断明确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资料.结果:本组56例急性胰腺炎病例中,44例累及腹膜后隙,主要CT征像有:胰周蜂窝织炎、肾筋膜增厚积液及破裂、肾周及肾旁后间隙内条索状小片状及弥漫浸润灶等.结论:腹膜后隙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受累范围和程度特别是肾旁后间隙和双侧肾筋膜的受累往往反应了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符合率大于70%.
作者:李松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观察穿山甲加减排石汤在超声碎石后的排石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分组对照观察法,将100例经超声碎石后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服用穿山甲加减排石方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抗炎、输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穿山甲加减排石方运用于超声碎石后的排石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新朝;邱晓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制定复方苦参凝胶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徐长卿、薄荷素油、冰片、甘草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复方苦参凝胶中苦参碱的含量,色谱柱为NH2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2mol/L磷酸二氢钠(802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20nm,柱温25℃.结果:采用TLC法可鉴别出与徐长卿、薄荷素油、冰片、甘草对应的斑点;采用HPLC法测定苦参碱的含量,苦参碱在0.384μg~2.304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 = 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28%,RSD=0.54%(n=6).结论:所建立的质量标准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以用来评价复方苦参凝胶的质量.
作者:朱如彩;周作的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对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颌间牵引复位,牙弓夹板钢丝结扎固定,术后应用丹参注射液.结果:术后1年骨折线消失,骨质透光影一致,髁状突外型接近正常,开口度、面型及咬合关系均满意.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本病,方法简单,疗效可靠,愈合时间短,并且可避免手术造成的创伤及并发症.
作者:邹丽华;胡革;伍春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动力髋(DHS 130°)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手法复位、牵引和中药内服等保守治疗,治疗组48例采用切开复位、动力髋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优41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优3例,总有效率86.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切开复位动力髋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尧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6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补阳还五汤加减.结果: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24h尿蛋白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0.05),且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常规西药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能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改善肾脏微循环,减少尿蛋白的排出,保护肾功能.
作者:李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健脑益智合剂的配制和质控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及薄层色谱法对健脑益智合剂的研制及葛根与粉葛根所含葛根素的含量进行测定比较.结果:粉葛根中葛根素的含量较野葛根低约8~10倍.结论:健脑益智合剂宜选用含葛根素高的野葛根.
作者:王晓梅;阳利龙;李国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音频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儿按病情分为肿块型、非肿块型,予以推拿音频治疗.结果:本组86例患儿经过1~9个月治疗,痊愈73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67%.结论:推拿配合音频治疗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明;杨平;李会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对基层医院图书馆馆藏不多、工作人员和馆舍有限、资金不足的现状,提出了基层医院图书馆应树立全新的发展观,挖掘潜力,积极争取经费,建立电子阅览室,提高服务质量,延伸服务范围,提供特色化的服务,使基层医院图书馆在半废旧的状态中获得新生.
作者:吴筱英;黄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三金片对慢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确诊为慢性尿路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口服三金片;对照组31例给予环丙沙星或先锋霉素VI,必要时配合琥乙红霉素口服.2周为1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结果: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78.85%、94.0%,对照组分别为48.39%、6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复发率亦以治疗组为低(P<0.05);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所需时间均以治疗组为短(P<0.05或P<0.01).结论:三金片对慢性尿路感染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其远期效果较显著,并能显著改善其机体的免疫功能.
作者:冯永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学院校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现状,浅述了要培养医学院校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可以通过对学生设定目标,建立阶梯式的训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等形式,开发学生的潜能来提高语言能力.
作者:郑湘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在饮食治疗的基础上,将42例1、2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以中西医结合(西医予以降糖、中药予以益气通络解毒)治疗30例,对照组以常规西医治疗12例;疗程1~3月.结果: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58.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有较好疗效.
作者:文绍鹤;钟炳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电针、梅花针结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电针、梅花针结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28例,与单纯针刺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7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3.6%,总有效率达96.4%;对照组分别为29.4%、82.3%,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梅花针结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显著.
作者:李迎红;陈俊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随访采用张力带内固定和锁骨钩铜板内固定两种不同内固定分别治疗肩锁关节脱位56例和40例,发现两者优良率无显著差异,但术后并发症及肢运动恢复时间有明显差异,后对两种方法进行了讨论.
作者:周文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文章就针灸辨病论治的必要性及其思路和方法进行了论述,认为针灸辨病防治的核心思想就是如何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对治疗方法的完善和提高.
作者:贺萍;刘伍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通过对移植肾破裂病人的护理,分析了移植肾破裂的原因,且从预防措施、严密观察病情、移植肾破裂的护理、心理护理四个方面提出了护理对策.
作者:关丽华;全小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敷、针药并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将9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以普济消毒饮为主方治疗,外敷痄腮清痛膏,每日1次,针刺合谷、颊车、翳风、曲池,每日1次.对照组用潘生丁和安达芬治疗,两组均以7天为1疗程.每天记录体温、腮腺疼痛及肿胀范围减轻的变化,统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愈38例,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治愈15例,总有效率60.5%.且治疗组的体温下降、疼痛、肿胀消失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敷、针药并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较好,能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陈爱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 例确诊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参附注射液60ml静滴,每日1次,14 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6%,对照组总有效率63.3%.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客观检查指标方面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较单用西药治疗疗效为优.
作者:张华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诊断和治疗问题.对CSM正确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非手术和手术等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手术入路、减压方法、植骨与内固定的选择,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和治疗有效率.
作者:李木清;姚共和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