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群
目的:探讨动力髋(DHS 130°)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手法复位、牵引和中药内服等保守治疗,治疗组48例采用切开复位、动力髋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优41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优3例,总有效率86.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切开复位动力髋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尧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汤配合抗菌药物治疗急性附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附睾炎8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用喹诺酮类或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治疗组5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龙胆泻肝汤.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对照为81.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附睾炎能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李山山;潘明开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音频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儿按病情分为肿块型、非肿块型,予以推拿音频治疗.结果:本组86例患儿经过1~9个月治疗,痊愈73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67%.结论:推拿配合音频治疗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明;杨平;李会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在饮食治疗的基础上,将42例1、2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以中西医结合(西医予以降糖、中药予以益气通络解毒)治疗30例,对照组以常规西医治疗12例;疗程1~3月.结果: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58.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有较好疗效.
作者:文绍鹤;钟炳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观察穿山甲加减排石汤在超声碎石后的排石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分组对照观察法,将100例经超声碎石后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服用穿山甲加减排石方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抗炎、输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穿山甲加减排石方运用于超声碎石后的排石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新朝;邱晓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方法:将1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西药对照组54例,予以西药常规治疗;中药对照组54例,给予单纯中药治疗;治疗组56例,予以西药和中药结合治疗.结果:西药对照组显效7例,总有效率70.38%;中药对照组显效9例,总有效率79.64%;治疗组显效14例,总有效率92.86%.治疗组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和中药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邓玉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95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西医抗炎、输卵管通液、热敷等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疏通汤治疗.20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2~3个疗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50例中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4%、90%;对照组45例分别为37.8%、64.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童平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应用正清风痛宁加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n=40)单纯行膝关节腔注射正清风痛宁,B组(n=40)膝关节注射正清风痛宁后加物理疗法(中频、强化中频).结果:治疗10天后,A、B两组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0天后,两组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以B组的疗效为优.结论:正清风痛宁行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良好的效果,而且在此基础上加物理疗法其疗效更优于单纯使用正清风痛宁.表明康复护理是提高疗效、改善关节功能的重要环节.
作者:彭小玉;夏爱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粉碎性pilon骨折III型的临床疗效.方法: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粉碎性pilon骨折III型17例.根据Ruedi-Allgower骨折分型:全为III型.按Mazur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5个月,平均18.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30周,平均15周.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优4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2.4%.结论: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粉碎性pilon骨折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和恢复良好的踝关节功能.
作者:周伟平;谈立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敷、针药并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将9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以普济消毒饮为主方治疗,外敷痄腮清痛膏,每日1次,针刺合谷、颊车、翳风、曲池,每日1次.对照组用潘生丁和安达芬治疗,两组均以7天为1疗程.每天记录体温、腮腺疼痛及肿胀范围减轻的变化,统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愈38例,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治愈15例,总有效率60.5%.且治疗组的体温下降、疼痛、肿胀消失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敷、针药并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较好,能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陈爱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一切专业教学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如能较好掌握自己所教专业课程的特点,方可有的放矢,使教者轻松,学者受益.文章从高职医学物理教学活动中,归纳出该专业课的四个主要特点,即教材教学的逻辑性、知识体系的纵横联系与实际应用、师生之间的情绪沟通、时间和内容安排的节奏合理.
作者:汤迪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采用中西医结合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的方法治疗尖锐湿疣42例,结果治愈38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62%.并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机理进行了讨论.
作者:沈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正清风痛宁注射液行膝关节腔内注射,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行膝关节腔内注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关节肿胀、远期疗效等方面与对照组疗效相当.结论:正清风痛宁注射液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较好,与玻璃酸钠疗效相当.
作者:姜升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文章就针灸辨病论治的必要性及其思路和方法进行了论述,认为针灸辨病防治的核心思想就是如何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对治疗方法的完善和提高.
作者:贺萍;刘伍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膜后隙在急性胰腺炎螺旋CT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CT室56例资料完整,诊断明确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资料.结果:本组56例急性胰腺炎病例中,44例累及腹膜后隙,主要CT征像有:胰周蜂窝织炎、肾筋膜增厚积液及破裂、肾周及肾旁后间隙内条索状小片状及弥漫浸润灶等.结论:腹膜后隙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受累范围和程度特别是肾旁后间隙和双侧肾筋膜的受累往往反应了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符合率大于70%.
作者:李松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比较针刺麻醉与利多卡因局部阻滞麻醉下行拔牙术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麻醉拔牙的麻醉效果.方法:将54例拔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麻醉组(简称针麻组)28例,采用针刺麻醉,西药麻醉组(简称药麻组)26例,采用利多卡因局部阻滞麻醉.对针麻效果进行临床对比观察,并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针麻组优良率96.43%,药麻组优良率92.31%,两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针麻组术中出血量少,不良反应少,术后恢复快,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刺麻醉使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完成拔牙术,具有镇痛作用,且安全简便、生理干扰小、术后恢复快、无毒副作用等特点,故可作为临床拔牙术的麻醉方法之一.
作者:唐云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文章提出银屑病的发生与肝的关系为密切,肝郁气结、肝郁化热、木郁土衰、肝肾亏虚是银屑病的重要病机,可导致不同类型银屑病的发生.其论治中,分别提出了疏肝理气、清泻肝热、健脾益气、滋补肝肾等相对应的治法.文章后还强调了情志因素对银屑病具有重要的影响,患者宜保持健康心态.
作者:米兰;欧阳恒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纯中药制剂三消洗剂冲洗-吸引疗法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88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两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50例将三消洗剂加入生理盐水中冲洗-吸引,同时加入肝素预防引流管堵塞治疗;对照组38例以庆大霉素加入生理盐水冲洗-吸引进行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三消洗剂冲洗-吸引疗法治疗慢性骨髓炎疗效可靠,并且优于庆大霉素对照组.
作者:蔡友毅;姜升平;肖军德;姜正其;刘新辉;杨德俊;李亚平;熊才;赵剑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145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口服组48例、中药灌肠组49例和中西医结合组48例.对3组病例的综合疗效及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西药口服组与中药灌肠组综合疗效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西药口服组、中药灌肠组与中西医结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能明显减轻患者症状而提高疗效.
作者:彭飞;吴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随访采用张力带内固定和锁骨钩铜板内固定两种不同内固定分别治疗肩锁关节脱位56例和40例,发现两者优良率无显著差异,但术后并发症及肢运动恢复时间有明显差异,后对两种方法进行了讨论.
作者:周文涛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