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红;成永明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诊断和治疗问题.对CSM正确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非手术和手术等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手术入路、减压方法、植骨与内固定的选择,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和治疗有效率.
作者:李木清;姚共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电针、梅花针结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电针、梅花针结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28例,与单纯针刺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7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3.6%,总有效率达96.4%;对照组分别为29.4%、82.3%,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梅花针结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显著.
作者:李迎红;陈俊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对接骨胶囊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主药黄芪、赤芍、龙血竭进行定性鉴别.结果:主药薄层色谱定性鉴别特征性强,重现性好.结论:接骨胶囊质量标准稳定,可作为该品种的内控标准.
作者:张清;伍鹏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学院校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现状,浅述了要培养医学院校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可以通过对学生设定目标,建立阶梯式的训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等形式,开发学生的潜能来提高语言能力.
作者:郑湘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观察穿山甲加减排石汤在超声碎石后的排石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分组对照观察法,将100例经超声碎石后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服用穿山甲加减排石方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抗炎、输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穿山甲加减排石方运用于超声碎石后的排石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新朝;邱晓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粉碎性pilon骨折III型的临床疗效.方法: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粉碎性pilon骨折III型17例.根据Ruedi-Allgower骨折分型:全为III型.按Mazur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5个月,平均18.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30周,平均15周.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优4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2.4%.结论: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粉碎性pilon骨折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和恢复良好的踝关节功能.
作者:周伟平;谈立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对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颌间牵引复位,牙弓夹板钢丝结扎固定,术后应用丹参注射液.结果:术后1年骨折线消失,骨质透光影一致,髁状突外型接近正常,开口度、面型及咬合关系均满意.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本病,方法简单,疗效可靠,愈合时间短,并且可避免手术造成的创伤及并发症.
作者:邹丽华;胡革;伍春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制定复方苦参凝胶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徐长卿、薄荷素油、冰片、甘草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复方苦参凝胶中苦参碱的含量,色谱柱为NH2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2mol/L磷酸二氢钠(802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20nm,柱温25℃.结果:采用TLC法可鉴别出与徐长卿、薄荷素油、冰片、甘草对应的斑点;采用HPLC法测定苦参碱的含量,苦参碱在0.384μg~2.304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 = 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28%,RSD=0.54%(n=6).结论:所建立的质量标准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以用来评价复方苦参凝胶的质量.
作者:朱如彩;周作的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回顾性研究不同方法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分为钢板螺钉组35例,外固定支架组31例和小夹板加跟骨牵引组27例,分别从骨折愈合时间、感染率、延迟愈合例数、踝膝关节活动度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感染、延迟愈合者,小夹板加跟骨牵引组分别为2例、1例,较钢板螺钉组、外固定支架组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夹板加跟骨牵引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可靠,是治疗开放性骨折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晓晖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纯中药制剂三消洗剂冲洗-吸引疗法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88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两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50例将三消洗剂加入生理盐水中冲洗-吸引,同时加入肝素预防引流管堵塞治疗;对照组38例以庆大霉素加入生理盐水冲洗-吸引进行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三消洗剂冲洗-吸引疗法治疗慢性骨髓炎疗效可靠,并且优于庆大霉素对照组.
作者:蔡友毅;姜升平;肖军德;姜正其;刘新辉;杨德俊;李亚平;熊才;赵剑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文章就针灸辨病论治的必要性及其思路和方法进行了论述,认为针灸辨病防治的核心思想就是如何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对治疗方法的完善和提高.
作者:贺萍;刘伍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驳骨油纱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A组50例外敷驳骨油纱并内服桃红四物汤加减;对照组B组50例外敷驳骨油纱;对照组C组50例外敷凡士林纱布.疗程2周.检测各组治疗创面的平均愈合时间和整体疗效.结果:在浅表感染创面的平均愈合时间上,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深部感染创面的平均愈合时间上,A组与B组与C组相比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整体疗效上,A组与B组相比,痊愈率﹑总有效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驳骨油纱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感染创面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驳骨油纱或凡士林纱布的治疗结果.
作者:王浩杰;邬黎平;文雅洁;薛忠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通过对移植肾破裂病人的护理,分析了移植肾破裂的原因,且从预防措施、严密观察病情、移植肾破裂的护理、心理护理四个方面提出了护理对策.
作者:关丽华;全小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音频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儿按病情分为肿块型、非肿块型,予以推拿音频治疗.结果:本组86例患儿经过1~9个月治疗,痊愈73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67%.结论:推拿配合音频治疗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明;杨平;李会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随着健康观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生存质量可实现对皮肤病的全面评价.通过分析当前皮肤病中医疗效评价体系的不足,探讨生存质量和中医学的关系及生存质量评价在皮肤科的应用,认为生存质量能客观的反映中医特色,提出了将生存质量引入皮肤病中医疗效评价体系的观点.
作者:王畅;杨志波;匡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6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补阳还五汤加减.结果: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24h尿蛋白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0.05),且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常规西药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能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改善肾脏微循环,减少尿蛋白的排出,保护肾功能.
作者:李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 例确诊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参附注射液60ml静滴,每日1次,14 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6%,对照组总有效率63.3%.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客观检查指标方面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较单用西药治疗疗效为优.
作者:张华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在饮食治疗的基础上,将42例1、2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以中西医结合(西医予以降糖、中药予以益气通络解毒)治疗30例,对照组以常规西医治疗12例;疗程1~3月.结果: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58.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有较好疗效.
作者:文绍鹤;钟炳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汤配合抗菌药物治疗急性附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附睾炎8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用喹诺酮类或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治疗组5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龙胆泻肝汤.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对照为81.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附睾炎能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李山山;潘明开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文章从肾脑相关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3个方面综述了肾脑相关理论的研究进展.研究显示:目前所做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多是围绕肾对脑的影响而展开,尚缺少脑对中医五脏的影响的研究.因此,其理论框架的构建尚需进一步完善.
作者:冯新玲;杨立娜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