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淑娥
目的:探讨维奥欣治疗慢性甲亢性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病人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维奥欣,并与常规治疗的24例病人进行比较.结果:维奥欣组21例治疗8周后病人尿肌酸浓度由治疗前(1327±350)μmol/24h降至(492±121)μmol/24h,下降幅度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力恢复程度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好转显著(P<0.01).结论:联合维奥欣治疗慢性甲亢性肌病较常规方法更有效.
作者:罗长青;王晓岳;孙清元;许露;方烨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成人高等教育在我国面临着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教学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如何理顺管理,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保证教学质量,应对国际竞争,发挥成人高等教育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项目.文章提出了相关对策,如提高认识,明确办学思想;创建新的管理模式;设立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和管理研究基金;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等.
作者:谭胜国;廖吉娜;黄兆胜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中药分期辨证论治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双侧肾俞穴位注射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0例131只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进行分组治疗观察,其中治疗组80例81只眼使用中药分期辨证论治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双侧肾俞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50例50只眼使用西药口服治疗,10天为1疗程,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8.7%,平均治愈天数24.3天;对照组有效率为82.0%,平均治愈天数36.3天,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分期辨证论治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双侧肾俞穴位注射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显效快,治愈率高.
作者:江志华;陈志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复方七芍降压片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的降压作用及对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的影响.方法:采用二肾一夹(2K1C)法建立RHR模型.大鼠随机分为7组:模型组、复方七芍降压片高剂量组、复方七芍降压片中剂量组、复方七芍降压片低剂量组、卡托普利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应用尾袖法检测大鼠血压,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结果:复方七芍降压片能降低RHR血压和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结论:复方七芍降压片具有降低RHR血压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有关.
作者:范瑜洁;张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在功能锻炼的基础上,治疗组用解凝通痹汤加痛点注射治疗,对照组只用痛点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34例,总有效率97.8%;对照组分别为23例,91.3%.治疗组综合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
作者:周志鹏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舌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舌痛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采用中药汤剂结合维生素类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维生素E、复合维生素B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好转4例;对照组痊愈0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赵志良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简称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虽以多系统受累为主要特点,但在病程的某一时期,可以是某一器官或某一系统的损害为突出表现,以致易被误诊为肾炎、心包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癫痫或关节炎等.有时发作与缓解交替,少数可持续缓解多年.我科收治1例误诊为感染性发热、肺部感染的病人,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慧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建中愈疡散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机理.方法:将10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给予建中愈疡散治疗;对照组52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的主要症状,溃疡愈合,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以及血清中生长因子的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18例,总有效率89.3%;对照组分别为10例,78.9%.治疗组在主要症状的改善,溃疡愈合,Hp根除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Gas,SS,EGF,TGF-a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建中愈疡散能促进溃疡面愈合,根除Hp,从而有效地治疗消化性溃疡.
作者:郑爱国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为了解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现行的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是否符合我国当前中药学工作实践的需要,通过对本专业的毕业生、在校生及用人单位等进行了座谈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对中药学专业方向的设置与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研究,调整了中药学专业方向设置和课程体系.
作者:李小翚;吴清和;王利胜;杨慧清;刘淑贤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观察运用薄芝糖肽注射液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给42例顽固性失眠患者肌肉注射薄芝糖肽注射液.结果:治愈22例,好转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71%.结论:薄芝糖肽注射液治疗顽固性失眠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王昊;刘思源 刊期: 2006年第07期
1病历摘要患者,女,10岁,湖南桃江县肖家山镇人.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内侧肿大畸形,活动稍受限,在当地医院求治,诊断为先天性病变,未予治疗.2002年7月,患者行走时疼痛,右膝弹响,畸形及活动受限均加重,于2003年2月8日入院.
作者:李木清;姚共和;丁建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自拟九味排石汤对泌尿系结石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九味排石汤,结合辨证和运动治疗泌尿系结石76例.结果:总有效率86.8%.结论:本方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化石排石、运脾除湿的良好作用.
作者:肖政华;杨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优选棉酚的佳精制工艺.方法:以棉酚提取率和含量为指标,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选棉酚的佳精制工艺,考察了乙醚用量(A)、石油醚(B)用量、放置时间(C)3个因素.结果:乙醚用量为12倍,石油醚用量为8倍,放置时间40min.结论:精制棉酚的提取率66.7%,含量97.7%.
作者:杨春梅;张华;唐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采用番泻叶合碳酸氢钠以沸水泡服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后腹胀108例,结果药后排气排便快者为30min,慢者为4h,平均2h,停药后无1例再次出现腹胀.文章对其药理机制进行了讨论.
作者:马连胜;沈勤耀;罗金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建立银杏酸的色谱分离和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氯仿提取,SiO2/Ag+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法从银杏外果皮中分离得到3种银杏酸单体,应用光谱技术鉴定了其结构,并建立了银杏叶制剂中的银杏酸含量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结果:通过结构确证,分离得到的3种单体银杏酸-Ⅰ(C13:0)、银杏酸-Ⅱ(C15:1)、银杏酸-Ⅲ(C17:1)结构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在总银杏酸中所占比例高.结论:本法确立了银杏酸的分离纯化方法和银杏叶及其制剂中银杏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用3种单体作为对照品来定量分析能更准确测定银杏酸含量.
作者:赵月珍;陈正收;徐瑾;周应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髁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2例股骨髁上、髁间骨折分别采用髁钢板、动力髁螺钉、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3周.L-DCP组优14例、良4例、优良率69.2%;DCS组分别为13例、3例、66.7%;GSH分别为25例、3例、87.5%.GSH组疗效优于另两组(P<0.01).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髁上、髁间骨折的理想方法,能大限度地恢复膝关节的功能活动.
作者:段建辉;张宏波;刘志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本文对水高丽的植物来源、性状、根、茎的横切面组织特征及理化鉴别进行了实验研究,为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和评价其质量提供方法和依据.
作者:朱再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可溶性(sCD40L)的变化,了解其对ACS动脉粥样斑块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6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解毒活血法治疗组33例和辛伐他汀对照组29例,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CD40L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CD40L水平均明显下降,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用药前比较和用药后分别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解毒活血法可使ACS患者血清sCD40L水平明显降低,对斑块免疫炎症反应有类似他汀类药物的抗炎作用,从而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作者:余蓉;叶秀琳;何淑娴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通过对老干部病房住院的220例老年患者(年龄65岁以上)使用抗菌药物的护理情况分析,认识到由于老年人患病病种较多,应用药物的品种也较多,因此其副作用发生率大大增加.在临床护理当中应当强调用药前后和治疗当中药物的监控,严格掌握适应症,不乱用和滥用抗生素,应当根据病原学诊断或临床诊断,选用合理有效的抗生素,以免因乱用、滥用抗菌药物而延误诊断或导致药物毒副反应,两重感染,产生耐药菌株和浪费药物.
作者:廖若夷;刘惠敏;蔡煦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文章报告了应用烧伤油为主,综合治疗烧伤病人120例,结果治愈114例,另6例Ⅲ度烧伤创面超过15%,肉芽长平后行植皮封闭创面.文中讨论了烧伤油治疗烧伤的机理.
作者:覃沃浩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