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男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存在问题分析

顾盈盈;凌珠娟;袁厉俊

关键词:男护生, 临床教学, 问题分析
摘要:目的:提升男护生对临床实习满意度,提高教学质量.方法:对来我科实习的男护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得到的资料进行问题分析.在临床带教中针对所得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整改.并在实习结束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男护士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结果:男护生对临床实习满意度在有针对的改善带教计划后有了显著提高(P<0.05).结论:通过有针对性的因人而异设计的带教计划有助于提高男护士在临床实习中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药师在处方点评工作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药师在门急诊处方点评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方法:通过笔者所在医院每月对门急诊处方的点评与汇总,处罚与整改等措施,严格管理门急诊处方.结果:通过药师处方点评,处方合格率有所提高,差错减少,处方开具逐渐规范.结论:药师对处方的点评工作对于规范医师处方,促进合理用药具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孙丽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瘤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剖析甲状腺全切术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该院接收的8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瘤病患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将80例病患分成两组:甲组(n=40)均为甲状腺良性肿瘤病患,乙组(n=40)均为甲状腺恶性肿瘤病患.两组都采取甲状腺全切术治疗方案,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甲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乙组的20.0%,P<0.05.甲组的术中出血量为(19.98±6.34)ml、住院时间为(62.13±11.49) min,均明显优于乙组的(48.97±10.53) ml、(89.05±11.54) min,P<0.05.结论: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瘤的治疗中,甲状腺全切术具有显著作用,尤其是对于良性肿瘤病患来说,其应用甲状腺全切术的效果更好.

    作者:包洪超;孔令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置入式静脉输液港与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进行化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取的98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平均分成A、B两组,每组为49例.其中,A组患者通过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方式置管,B组患者通过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结果:A组患者相较于B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更高、置管留置时间明显更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置管效果相较于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明显更优,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丹凤;汪锦飘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黑龙江省某市男男性行为者相关知识、行为及疾病检出分析

    在黑龙江省某市监测男男性行为者2 400人,有32人检出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1.33%,本次监测MSM人群的艾滋病知识认知水平较好,相应问题总分共8分,应答平均分为7.59,正确率都在90%以上.99.50%都已经接受过安全套的宣传和发放以及艾滋病的咨询与检测,98.33%的MSM接受过同伴教育.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及清洁针具提供或交换并没有人接受过,说明目前社区针对该人群并没有开展干预措施.该地区艾滋病预防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作者:马国静;田文静;孙宏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结节性甲状腺肿应用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治疗的美学效果研究

    目的:剖析结节性甲状腺肿用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治疗的美学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该院接收的结节性甲状腺肿病患90例,采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将90例病患等分成两组:A组45例行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治疗,B组45例行传统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病情的恢复情况,比较切口长度等指标.结果:A组的手术用时与切口长度明显优于B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比B组的75.56%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病患施以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治疗,可缩短其手术用时,促进术后病情康复,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张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分析

    目的:分析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在该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进行诊治住院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中随机选取出86例,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将86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分为各43例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后再进行早期下床活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7.7%、并发症发生率是7.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70.0%、并发症发生率是23.2%,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后进行早期下床活动的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防止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患者提早下床活动,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晓燕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探讨

    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不断的加强风险防范护理,不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安全事故发生率,还能够科学的提升护理质量.因此,本文简要的分析了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以供参考.

    作者:廖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诊断治疗体会

    目的:回顾总结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注意点,归纳总结临床治疗的心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2月至2016年3月间曾在该院儿科接受治疗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36例,总结分析患儿的一般情况,辅助检查结果,诊断情况,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结果:36例确诊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经正规抗哮喘治疗后,慢性咳嗽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症状不典型,容易错诊漏诊.临床中应注意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及正规治疗.

    作者:覃秀茂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颅内血肿穿刺侧脑室引流治疗脑出血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穿刺侧脑室引流治疗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收治110例颅内血肿穿刺侧脑室引流治疗的脑出血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护理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基本治愈率为74.55%,好转率为21.82%,残疾率为3.64%,手术护理效果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生存率为94.55%,死亡率为5.45%,其中残疾率为7.27%,植物生存率为3.67%,均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穿刺侧脑室引流治疗的围手术期阶段,护理干预在规范和加强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围绕患者针对性开展体位护理、引流管护理、营养及用药护理,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的术后康复提供高效的护理服务.

    作者:张燕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术前注视训练对飞秒激光角膜制瓣手术过程的影响

    目的:分析总结术前注视训练对飞秒激光角膜制瓣手术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6两月在运城市中心医院眼科行飞秒激光联合LASIK手术的48例患者共96只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传统的手术术前护理指导,实验组外加术前注视训练的术前护理指导,观察患者术中配合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负压吸引的的一次成功率,手术时间、快速注视指示灯的准确率、结膜水肿充血程度均较观察组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注视训练对飞秒激光角膜制瓣手术过程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不仅能够提高手术一次成功率,而且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手术痛苦,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作者:李美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卒中并发症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卒中并发症的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集脑卒中患者共118例,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常规组(59例)和试验组(59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早期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试验组患者无论是压疮、关节挛缩以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对其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减少患者致残率,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丁洁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60例老年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治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腹痛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年龄状况将患者分为老年组(n =60;年龄≥60岁)和对照组(n=60;年龄<60岁),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结果:老年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老年组患者消化系统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呼吸系统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老年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 <0.05.结论:老年急性腹痛患者诊治过程难度较大,临床需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实施综合诊治,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黎代军;孔质彬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腧穴贴敷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抗感染后咳嗽分析

    目的:探析小儿支气管肺炎抗感染后咳嗽予以腧穴贴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该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96例支气管肺炎抗感染后咳嗽患儿予以分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予以腧穴贴敷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咳嗽消失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1.7%,相较于对照组患儿的75.0%,两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抗感染后咳嗽治疗中应用腧穴贴敷,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快速改善症状与体征,是一种值得临床全面借鉴与应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效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7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徐静;郝雅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梨果实中异菌脲降解规律及施药因素的影响

    目的:建立异菌脲在梨果品中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检测方法为异菌脲类农药在水果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方法特点,利用梨果品的样本性质和异菌脲类农药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并根据实际所拥有的实验条件,建立起梨果品中异菌脲农药残留的定量测定方法,以建立的定量测定方法探讨异菌脲类农药在梨果实中的降解规律,探讨异菌脲残留与施药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建立的异菌脲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检测方法低检测浓度为0.01 mg/kg、平均回收率在94%~ 108%之间,变异系数在3.2% ~6.5%之间.(2)异菌脲在梨果实中的半衰期为12天,施药45天后降解率可达90%以上.(3)异菌脲类农药在梨果实中的残留与施药次数,施药浓度显著正相关,施药浓度越高,梨果样品异菌脲残留量越高,表明施药次数越少,梨果样品异菌脲农药残留量越低.结论:异菌脲在梨果实中的残留与施药次数,施药浓度显著正相关,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其降解规律,当异菌脲的施药浓度为200 mg/L或300 mg/L时,梨果实长到3 cm大小时(即花谢2周后)首次施药,以后间隔7天施药3次,尚存19 ~21天降解期,此时的梨果实食用是安全的.

    作者:付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妊娠期糖尿病治疗时机与母婴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血糖控制治疗时机的选择与母婴预后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根据治疗时机不同进行分组,比较两组产妇并发症情况、分娩结局及新生儿并发症情况.结果:早期干预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剖宫产率为41.94%,均显著低于晚期干预组产妇(P<0.05);早期干预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晚期干预组为28.33%,两组新生儿在并发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阶段及时确诊糖尿病并尽早干预治疗有效降低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有效控制产妇血糖水平减少不良妊娠反应的发生,对于改善母婴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赵江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关于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探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经皮肾镜下碎石取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一般资料选择该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患者70例,将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舒适组.常规组行常规护理;舒适组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1)手术护理满意度;(2)生理舒适度、心理舒适度、环境舒适度;(3)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舒适组患者手术护理满意度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2)舒适组生理舒适度、心理舒适度、环境舒适度显著比常规组好,P <0.05;(3)舒适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经皮肾镜下碎石取石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患者舒适度,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潘正素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良肢位的护理

    目的:探究为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行良肢位护理的临床意义及效果.方法:择取该院于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0例参与此次研究,为本组患者行良肢位护理,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恢复、肌痉挛变化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等指标.结果:经过良肢位护理服务后,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相比护理前有显著改善,同时肌痉挛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有明显提升,护理前后患者的数据差异明显,经计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处于急性期的脑卒中患者行良肢位护理对该疾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可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水平以及运动功能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慧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早期与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探析比较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实施延期和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接收治疗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76例患者为研究资料,对所有患者均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手术不同时间,以双盲法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8例.予以对照组采用早期方式手术治疗,予以研究组采用延期方式手术治疗,观察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尺偏角和掌倾角情况对比,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Gartland-Werley评分和Lidstrom骨折复位评分情况比较,两组组间数据差异同样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病症,采取延期与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二者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延手术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巫捷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路径式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高危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路径式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选择了于该院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高危患者90例,将患者以其护理干预方式分组后为对照组45例患者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而为观察组45例患者用路径式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路径式护理模式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高危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程影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