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泌尿外科腹腔镜术后并发高碳酸血症的原因分析

刘成

关键词:泌尿外科, 腹腔镜, 高碳酸血症, 原因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泌尿外科腹腔镜术后并发高碳酸血症的原因.方法:入选本次研究的50例研究对象均为该院于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泌尿外科腹腔镜术后并发高碳酸血症患者,入选患者均选择腹腔镜进行手术,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探究,归纳其引发原因.结果:50例患者手术用时70~270 min之间,20例患者出血量在500 ml以上,15例患者出血量为300 ~ 500 ml,15例患者出血量为50~ 200m,15例患者PetCO2出现上升趋势,经过对症治疗后,50例患者均全部痊愈.结论:手术后并发高碳酸血症的原因包含手术气腹用时在180分钟以上,气腹压力在15 mmHg以上以及出血量在300 ml以上等.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梨果实中异菌脲降解规律及施药因素的影响

    目的:建立异菌脲在梨果品中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检测方法为异菌脲类农药在水果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方法特点,利用梨果品的样本性质和异菌脲类农药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并根据实际所拥有的实验条件,建立起梨果品中异菌脲农药残留的定量测定方法,以建立的定量测定方法探讨异菌脲类农药在梨果实中的降解规律,探讨异菌脲残留与施药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建立的异菌脲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检测方法低检测浓度为0.01 mg/kg、平均回收率在94%~ 108%之间,变异系数在3.2% ~6.5%之间.(2)异菌脲在梨果实中的半衰期为12天,施药45天后降解率可达90%以上.(3)异菌脲类农药在梨果实中的残留与施药次数,施药浓度显著正相关,施药浓度越高,梨果样品异菌脲残留量越高,表明施药次数越少,梨果样品异菌脲农药残留量越低.结论:异菌脲在梨果实中的残留与施药次数,施药浓度显著正相关,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其降解规律,当异菌脲的施药浓度为200 mg/L或300 mg/L时,梨果实长到3 cm大小时(即花谢2周后)首次施药,以后间隔7天施药3次,尚存19 ~21天降解期,此时的梨果实食用是安全的.

    作者:付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与管理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前来该院就诊的186例小儿手足口病患病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做好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加强护理人员小儿手足口病专业知识培训、对小儿手足口病患病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观察口腔和皮疹病情,总结小儿手足口病护理的方法和管理的经验.结果:上述186例小儿手足口病患病儿童通过治疗护理后,未出现并发症,未有医院交叉感染发生,治愈率达到100%.结论:对于小儿手足口病患病儿童采取精心护理,保持医院环境清洁卫生、加强对患病儿童基础护理,做好对患病儿童及家长健康教育,对于小儿手足口病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李腾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分析

    目的:分析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在该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进行诊治住院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中随机选取出86例,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将86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分为各43例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后再进行早期下床活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7.7%、并发症发生率是7.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70.0%、并发症发生率是23.2%,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后进行早期下床活动的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防止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患者提早下床活动,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晓燕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长托宁治疗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评估及研究

    目的:探讨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运用长托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0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82例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长托宁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给药次数和胆碱酯酶恢复时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长托宁治疗,可以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骆航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的应用满意度情况,并分析影响其满意度的因素.方法:择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该院收治的198例创伤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选患者术后行以疼痛管理,通过问卷调查对所选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并对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所选患者疼痛评分小于5分,满意度评分大于4分;疼痛评分、疼痛教育、镇痛药的使用、疼痛体验、年龄为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的应用满意度比较高,容易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对于此,应以患者疼痛特点为依据,制定个体化的管理对策,使患者更加满意疼痛管理工作.

    作者:孙凤丽;于东伟;彭海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针灸配合穴位埋针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观察

    神经性耳鸣又称感音神经性耳鸣,其强调的是患者的主观感受.指人们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条件下所产生的异常声音感觉.如感觉耳内有蝉鸣声、嗡嗡声、嘶嘶声等单调或混杂的响声,严重者表现为持续性耳鸣,尤其是伴有耳聋、眩晕、头痛等其他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精神压抑,甚至不能入眠.常见于50岁以上,男女皆多发.近几年,随着“低头族”增多,颈椎病患者增加,颈椎病患者中伴有耳鸣耳闷症状的患者也较常见.临床中发现神经性耳鸣患者有年轻化趋势,有些30岁起病伴有颈椎病的神经性耳鸣患者来院就诊.神经性耳鸣患者首先会去五官科诊治,排除听神经瘤、颅内肿瘤、脑血管意外、严重中耳炎等器质性疾病后,常给予扩血管改善微循环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但显效率较低,不及30%.很多患者来求助于中医针灸治疗.临床发现,此类患者,针灸配合穴位埋针,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通过与单纯药物治疗对照,有效率77%,显效率37%.针灸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操作简、便、易、廉,穴位埋针为在针灸基础上利用现在科技制作的针刺器具,操作原理同针灸,但刺痛感明显减弱,患者自己即可操作,且作用时间长,可辅助维持疗效,二者结合,疗效更佳.适合在社区医疗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雪锋;余亦文;王啸曦;陆海峰;杨建钊;金文刚;盛锋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血脂与血糖及肝功能检查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价值

    目的:针对血脂、血糖及肝功能检查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以2014年12年至2016年12月期间在该院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34例为(观察组),选取本院健康体检者32例为(对照组),两组同时进行血脂、血糖及肝功能检查.结果:观察组的血糖、血脂以及肝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脂、血糖及肝功能检查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价值较高,为临床医生诊治提供依据,值得使用.

    作者:刘颖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评估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急诊内科急救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对急诊内科中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急救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将在该院急诊内科接受急救的7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分成两组,在常规急救的基础上,接受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胶囊治疗的34例为B组,接受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胶囊与美托洛尔治疗的36例为A组,观察、比对两组急救效果.结果:急救治疗后,A组LVEEF、NYHA、BNP改善程度明显较B组优越(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随访12个月,A组死亡率为5.6%,与B组的17.6%比对明显较低(P<0.05).结论:对于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内科抢救,积极对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进行联合应用可使急救效果、安全性提升.

    作者:薛宏达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究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就医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98例),通过动态化单双号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分别给予传统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探究2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止痛药使用率、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为93.88%,手术时间为(50.41±10.54) min,下床时间为(45.11±10.24)h,住院时间为(5.14±2.01)d,止痛药使用率为10.20%,并发症发生率为4.08%;其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63.27%、65.41±10.59 min、66.54±15.98 h、6.97±2.22 d、28.57%、14.29%)相对比,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较佳.

    作者:梁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CT诊断卵巢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卵巢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方法:随机选择于2016年02月至2017年03月间在该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卵巢肿瘤和肿瘤样病变患者44例作为本次实验对象,分析其CT诊断表现.结果:黏液囊腺瘤CT诊断准确率为95.23%、纤维瘤CT诊断准确率为95.65%;观察卵巢肿瘤病变,发现黄体囊肿检出率为11.36%、巧克力囊肿检出率为18.18%、卵巢囊肿检出率为25%.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符合率.结论:使用CT对卵巢肿瘤和肿瘤样病变进行诊断,是一种有效的检测手段,可良好反应出肿瘤病变范围,提供有效的定位、定性信息,诊断准确率高,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作者:赵维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干预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应用于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中的价值.方法:研究从该院ICU病房2016年02月至2017年02月间收取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中,选取66例进行研究,对其随机分组:治疗组34例,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32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2组护理效果、满意度等.结果:66例病人接受护理干预后,其耐药菌都已经转阴,其中治疗组34例满意度94.12%(32/34),对照组32例为71.88%(23/32),(P<0.05).结论:对于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而于ICU病房治疗的病人,通过实施护理干预,除了能确保其耐药菌及时转阴外,还能防止耐药菌出现扩散问题,以提升病人满意度,保证其安全性,所以可推广.

    作者:张晓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髂耻韧带悬吊术手术配合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髂耻韧带悬吊术手术配合的方法.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接收的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髂耻韧带悬吊术治疗的患者42例,均在围术期给予手术配合护理,观察手术效果.结果:经观察可知,42例患者均顺利的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100%.手术时间平均(128.5±18.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15.9±12.5)ml;术后住院平均(4.6±1.3)d;术后排气时间平均(26.8±0.9)h;导尿管拔除时间平均(22.6±2.4)h.术后,穿刺部位发生渗血5例,发生率11.9%.结论:经过全面的手术配合,可提升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髂耻韧带悬吊术的治疗效果,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金丽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探究分析JCI标准在血液净化护理管理中的实践

    目的:探讨在血液净化的护理管理过程中行JCI标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血液净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进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JCI标准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总体满意度评分以及对于疼痛管理的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总体满意度以及疼痛管理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血液净化患者行JCI标准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患者总体满意度,同时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

    作者:邓志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手术室风险管理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手术室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手术护理管理,给予试验组患者手术室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并对两组患者护理风险时间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并且试验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手术室风险管理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曹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70例,通过随机分组,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在护理干预下伤口感染(2.9%)、关节拖尾(5.7%)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2.9%)形成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的Barthel指数评分(39.5±7.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效果明显,对全髋关节恢复有明显积极作用.

    作者:颜恩绘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在妇产科患者中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在妇产科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以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期间该科收治32例采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治疗的患者为甲组,以同期另外32例采用普通留置针治疗的患者为乙组,对比两组回血、针刺伤、堵管及静脉炎发生概率.结果:甲组患者堵管、回血、针刺伤及静脉炎发生率均低于乙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普通留置针相比,使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能够尽可能避免回血、堵管、针刺伤及静脉炎等情况发生,提高静脉输液治疗效果.

    作者:苏荣蓉;刘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血管性介入治疗41例儿童实体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性介入疗法对儿童实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 12月该院行血管性介入术治疗的41例儿童实体瘤患儿临床病历资料,并比较治疗前后实体肿瘤大小变化情况以及随访其近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9例肾母细胞瘤和6例骨肉瘤患儿通过一次血管性介入治疗以及5例肝母细胞瘤患儿经过三次血管介入治疗后,其肿瘤体积均显著缩小、血液供应明显减少、且肿瘤组织与邻近组织间隙增加.20例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经一次至三次血管性介入治疗后其瘤体平均体积明显小于介入治疗前;21例特大型混合性血管瘤患儿采取血管性介入治疗后痊愈10例、有效9例、无效2例,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5%.结论:血管性介入疗法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式,临床上可作为无法采取Ⅰ期根治手术治疗的实体瘤患者首选治疗方式.

    作者:杨建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白带常规联合唾液酸酶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白带常规联合唾液酸酶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72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予以分组,按照单双号法分为甲组和乙组,各86例患者,甲组单独予以生理盐水涂片法显微镜检测,乙组在甲组基础上联合唾液酸酶检测,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Ⅱ度、Ⅲ度、Ⅳ度清洁度比较,组间无差异(P>0.05);乙组细菌性阴道炎检出率与甲组比较,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白带常规联合唾液酸酶法检测可显著提高细菌性性阴道病的检出率,值得临床借鉴和采纳.

    作者:段剑锋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效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该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98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模式.对照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9.6%,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9%,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2%,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4.5%,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治疗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期间,予以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可促进患者康复,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程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对带状疱疹实施中西医结合序贯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带状疱疹实施中西医结合序贯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该院2016年1月05日至2016年12月06日住院部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40例;将其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2组,观察组20例(中西医结合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20例(西医治疗);观察2组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00%、总不良反应发生率5.00%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65.00%、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 (P <0.05).结论:带状疱疹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序贯疗法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四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