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海蛟
目的:分析研究锁骨骨折治疗方法与内固定选择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锁骨骨折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研究组,给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比治疗优良率,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骨折愈合时间,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活疗锁骨骨折,疗效更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冯彩荣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输尿管镜弹道碎石术后并发重症感染的相关因素,得到控制感染的有效途径,提高手术疗效.方法:该院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共行输尿管镜下碎石术各50例,以观察组、对照组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急性梗阻情况的患者较多.观察组急性梗阻情况的患者较多,这些患者输尿管的操作时间往往会比对照组的时间要长,而手术过程中所选择的灌压术语抗感染手段需要被有效控制,继而避免因术后引流不畅所带来的发病.两组的对照差异约为0.05,其有着明显的差异性,继而能作为统计数据.结论:细菌学因素是泌尿系腔镜术后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输尿管镜操作时间长等多种原因;术前有效抗感染治疗,提高碎石技巧及加强术后管理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治疗原则以抗感染和抗休克为主.
作者:章刚江;何修林;王桂平;蒲拉林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不断的加强风险防范护理,不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安全事故发生率,还能够科学的提升护理质量.因此,本文简要的分析了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以供参考.
作者:廖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应用于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中的价值.方法:研究从该院ICU病房2016年02月至2017年02月间收取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中,选取66例进行研究,对其随机分组:治疗组34例,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32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2组护理效果、满意度等.结果:66例病人接受护理干预后,其耐药菌都已经转阴,其中治疗组34例满意度94.12%(32/34),对照组32例为71.88%(23/32),(P<0.05).结论:对于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而于ICU病房治疗的病人,通过实施护理干预,除了能确保其耐药菌及时转阴外,还能防止耐药菌出现扩散问题,以提升病人满意度,保证其安全性,所以可推广.
作者:张晓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索孕妇产前超声高速检查对胎儿心脏血管畸形诊断价值,总体来对误诊或者漏诊现象原因进行分析,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4年7月在该院进行明确诊断30例心脏大动脉畸形胎儿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胎儿超声高速图像总结心脏大动脉畸形超声图像的特征.结果:30名患者都被明确诊断为是胎儿心脏大动脉畸形,心脏大动脉畸形胎儿在三血管气管切面上都表现为阳性,检查结果显示心脏大动脉内径异常患者18人,心脏大动脉交叉关系消失8名患者,永存动脉干3名患者,右位主动脉弓患者有1名.结论:三血管气管切面上诊断胎儿心脏大动脉畸形具有十分高的敏感程度,这可以作为是胎儿心脏大动脉畸形的重要的辅助方法.
作者:闫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的措施和临床疗效.方法:选用与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该院所收治的老年病诱发抑郁症的患者共84例.将其随机的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各42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采用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方法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SDS、SAS得分进行对比,分析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之前的SDS、SAS得分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在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的SDS、SAS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方式护理老年病诱发抑郁症的老年患者,能够减轻患者病情,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以临床推广.
作者:史翠继;张一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采用嵌体冠和全冠联合固位的固定桥和双端全段固定桥在治疗低颌龈径基牙的牙列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进入该院治疗的低颌龈径基牙的牙列缺损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双端全段固定桥修复,观察组20例采用嵌体冠和全冠联合固位的固定桥修复,比较两种方法在治疗中的效果.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对于固定桥修复体的美观程度上数据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固位以及咀嚼功能的数据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对咀嚼能力满意度低于对照(P<0.05),对固位满意程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上良好的修复设计、精确的牙体预备,以及在操作过程中严格的规范标准,可以使得嵌体冠和全冠联合固位的固定桥修复方法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对银屑病患者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中药药浴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52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组后对比不同治疗方式下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77%,观察组达到92.31%,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联合应用复方甘草酸苷与中药浴治疗银屑病效果显著.
作者:王元秋;安静;王姣;罗丽;赵文琴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发药交待,指药品调剂工作中,药师通过语言或文字,向患者详细介绍所发药物的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等,叮嘱患者按照医嘱,合理用药,促使药物药效得到充分发挥,减少不良反应.因此,门诊窗口,发药交待对,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十分重要.在此,笔者将通过综述的形式,旨在分析门诊窗口发药交待与合理用药的指导.
作者:翟丽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路径式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选择了于该院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高危患者90例,将患者以其护理干预方式分组后为对照组45例患者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而为观察组45例患者用路径式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路径式护理模式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高危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程影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神经性耳鸣又称感音神经性耳鸣,其强调的是患者的主观感受.指人们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条件下所产生的异常声音感觉.如感觉耳内有蝉鸣声、嗡嗡声、嘶嘶声等单调或混杂的响声,严重者表现为持续性耳鸣,尤其是伴有耳聋、眩晕、头痛等其他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精神压抑,甚至不能入眠.常见于50岁以上,男女皆多发.近几年,随着“低头族”增多,颈椎病患者增加,颈椎病患者中伴有耳鸣耳闷症状的患者也较常见.临床中发现神经性耳鸣患者有年轻化趋势,有些30岁起病伴有颈椎病的神经性耳鸣患者来院就诊.神经性耳鸣患者首先会去五官科诊治,排除听神经瘤、颅内肿瘤、脑血管意外、严重中耳炎等器质性疾病后,常给予扩血管改善微循环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但显效率较低,不及30%.很多患者来求助于中医针灸治疗.临床发现,此类患者,针灸配合穴位埋针,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通过与单纯药物治疗对照,有效率77%,显效率37%.针灸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操作简、便、易、廉,穴位埋针为在针灸基础上利用现在科技制作的针刺器具,操作原理同针灸,但刺痛感明显减弱,患者自己即可操作,且作用时间长,可辅助维持疗效,二者结合,疗效更佳.适合在社区医疗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雪锋;余亦文;王啸曦;陆海峰;杨建钊;金文刚;盛锋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评价母乳喂养自信心的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将58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母乳喂养期间分别行常规护理、自信心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母乳喂养自信心水平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初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水平评分、母乳喂养率及纯母乳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母乳喂养自信心实施的护理干预价值显著,能够提升初产妇母乳喂养效果,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作者:胡锐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肾去交感神经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及转化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Wista雄性大鼠40只,随机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心力衰竭组、肾去交感组,每组进行对应的处理后,比较四组大鼠心肌纤维化程度及转化生长因子-β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的结果无明显差异,心力衰竭组与肾去交感组的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及转化生长因子-βmRNA相对表达量都有不同增高,且心力衰竭组的增高幅度明显较肾去交感组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去交感神经能明显减缓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肌纤维化的发展进程,减少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心力衰竭的发展.
作者:李杰;覃智芳;颜彦;何成龙;何沙金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分娩的200例高龄产妇,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国产期护理,对两组高龄产妇的分娩方式及产程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65.00%,对照组为53.00%,两组自然分娩率对比,P<0.05;两组产妇总产程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由3例出现产后出血的现象,占3.0%,对照组由12例,占12.00%,相对比,P<0.05.结论:给予高龄产妇助产护理可将她们的顺产率提高,值得应用.
作者:黄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1.资料与方法患者,女,63岁,于2016年3月4日因发作性意识障碍,肢体抽搐3年,再发2小时人院.患者3年前在家中无明显诱因突发出现意识丧失,呼喊不应,牙关紧闭,伴有四肢抽搐,持续时间约30 s ~1 min,发作后完全恢复正常,无任何特殊不适,每年发作3~4次,每次发作形式、特点相似,无口吐白沫、畏寒、发热、大小便失禁、肢体偏瘫、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其他伴随症状,多次到当地医院就诊,予以抗癫痫治疗(丙戊酸钠片0.2gBID),服药期间仍有间断发作,反复当地医院就诊,调整丙戊酸钠片0.2gTID,仍有发作.因发作时间短,无明显后遗症,患者及患者家属未予以重视,未再到医院就诊行进一步检查,3年一直使用丙戊酸钠片抗癫痫.2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肢体抽搐,伴有意识丧失,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双眼上翻,持续时间约5~6 min,不伴有畏寒、发热、大小便失禁等不适.家人立即送到我院急诊科,急诊科拟“癫痫”收住我科.既往无中毒、外伤、手术等病史,家族无类似病史.体查:甲状腺无肿大,神志清楚,吐词清晰,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颅神经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可.双侧指鼻、跟膝胫试验可,闭目难立征阴性.感觉粗测正常,双侧巴氏征(-),脑膜刺激征(-).
作者:谷桂灵;李海鹏;周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方法与重要价值.方法:选取84例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护理干预组(42例)和常规护理组(42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胸管留置时间、气体停止逸出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组住院时间、胸管留置时间、气体停止逸出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护理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对照组,P <0.05.结论: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尤为重要.
作者:陈丝怡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究顺产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年至2012年10月在该科顺产的103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及其护理方法,以期探索预防产后出血的具体护理措施.结果:103例孕产妇中,3例产妇发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经过缩宫素注射、子宫按摩后,出血量均获得有效的控制,且无其他产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针对性予以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预防产后出血发生,促进母婴健康发展.
作者:钟红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反复发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上消化道出血反复发作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与研究组各50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强化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常规组的总有效率为82.0%,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0%,研究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6.0%,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0%,研究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反复发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与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荐.
作者:公培云;孟凡全;陈雪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心血管疾病有效诊断方法,但在造影术后容易出现较多并发症,需做好护理工作,以免影响患者健康,加速患者术后康复.本研究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并发症和护理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苗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检验和病理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为期,共挑选患者43例,经临床确诊均为胃癌,所得数据记研究组.在同一时间段内选择胃部良性病变患者43例,所得数据记对比组.结果:研究组患者癌胚抗原含量为(37.69±5.37) ng/ml,明显高于对比组(2.18±0.37)ng/ml,同时糖类抗原19-9和甲胎蛋白均明显高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比研究组患者对比检查结果可见,肿瘤分化程度越高、分期越晚,其肿瘤标志物检查阳性率越高.结论:胃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含量较高,且检测结果与病理检查基本一致.
作者:王安国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