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量吸允在早产儿早期喂养中的干预作用

顾言群

关键词:微量吸允, 早产儿, 早期喂养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微量吸允在早产儿早期喂养中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该院出生的6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方式对早产儿进行喂养,干预组30例,采用早期微量吸允方式对早产儿进行喂养.观察两种喂养方式在早产儿早期喂养中的作用.结果:干预组早产儿的住院时间、达到肠内全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干预组早产儿中,喂养耐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NEC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产儿出生后24 h内给予微量吸允的方式喂养,能够较好的控制奶量和加奶速度,减轻早产儿的胃肠道负担,提高喂养耐受性,防止NEC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结核病患者依从性的作用分析

    目的:对结核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诊治的85例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均在常规对症治疗同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干预前后病情控制情况和患者依从性.结果:通过干预后,患者的涂片转阴率达到90.2%,高于干预前的67.1%,且干预后患者治疗依从性大幅提升,优于干预前,均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结核病患者治疗中进行系统、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依从性.

    作者:于芳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28例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对于妊娠患者的结局分析.方法:对于该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相关病例患者进行抽样,从中选取符合对比实验的28名患者与28名正常妊娠患者进行对比实验,详细记录临床资料和相关数据.结果:28名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患者中,非选择性妊娠患者一共有12人,其中病情恶化患者为7人,选择性妊娠患者共有16人,其中病情恶化的患者为4人.本次实验过程中,正常组28人,选择性妊娠组16人,非选择性妊娠组12人,三组患者在早产、胎膜破裂过早、羊水过低或者FCR以及胎儿窒息等病症的发生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正常组别的患者与选择性妊娠组的患者的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非选择性妊娠组的患者与另外两组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可以互相影响,如果能够在这个时候能够很好的进行控制,确认合适的时期进行妊娠的开始和终止,可以有效的提高良性妊娠结局的占比.

    作者:杨俊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股骨颈骨折护理中舒适化服务的应用及可行性研究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股骨颈骨折患者使用舒适化服务的效果.方法:收集股骨颈骨折患者共108例,按照完全随机化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舒适化服务,,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 <0.05.结论:在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舒适化服务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雯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其临床用药研究

    目的:分析当前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其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择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该院840份抗感冒药物处方为研究样本.对用药合理性加以分析,探究药物成分和药理特点,探究各类药物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840例药方内,不合理用药196例,占23.33%;其中,不对症76例、重复处方120例.上述两者相比,P<0.05.使用率高为双扑伪麻分散片,为426例;复方锌布颗粒244例;愈酚甲麻那敏分散片108例,酚麻美敏32例,复方氨酚烷胺28例,酚氨咖敏2例.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为:收缩血管、解热镇痛、抗病毒、抗组胺、镇咳以及其他.结论:医务人员在对病患选择使用抗感冒药物过程中,必须全面掌握以及了解相关制剂药理特点,结合具体临床症状对症下药,以全面降低临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

    作者:裴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其服药依从性产生的影响

    目的:个性化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病患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在精神科中选择110例精神分裂病患进行护理干预分析,根据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将病患分成干预组(55例)和健康教育组(55例),前者采取普通疾病护理干预,后者在前者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比较这两组病患的用药依从性以及对精神分裂知识了解情况.结果:健康教育组病患的用药依从性以及对精神分裂知识了解情况都高于干预组.结论:对精神分裂病态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可提升病患对于精神分裂知识的理解,强化病患的用药依从性.

    作者:顾敏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儿童急性白血病凝血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凝血变化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选4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急淋组,39例非急性淋巴白血病为非急淋组,选取3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组,分析三种凝血检查结果.结果:急淋组患儿的APTT、FIB及PLT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非急淋组的PT、APTT、FIB及PLT和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急淋组和非急淋组的PT、FIB及PLT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通过凝血指标变化检测可为儿童急性白血病分型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魏玉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单纯性、复杂性、马蹄形肛瘘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分析

    目的:探索分析单纯性、复杂性、马蹄形肛瘘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随机的选取该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之间接受治疗的120例肛瘘患者,随机地将其分为单纯组,复杂组,马蹄形组三组,平均每组为40例.单纯组采取单纯性的肛瘘手术治疗方法,复杂组采取复杂性的肛瘘手术治疗方法,马蹄形组采取马蹄形肛瘘手术治疗方法.并且将三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马蹄形组的肛瘘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组和复杂组(P<0.05),表示三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单纯性、复杂性、马蹄形肛瘘不同手术治疗方法之中,马蹄形的手术方法治疗效果比较好.只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才能获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家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急诊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该院在2016年2月至5月出诊接回的79例患者和5月至9月出诊接回的98例患者为对照组(共177例),以10月至12月出诊接回的122例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发生护理缺陷、护理投诉事件和急救不完善事件的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科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明显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降低发生护理缺陷、护理投诉事件和急救不完善事件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陈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的新研究及进展

    目的:探究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PCS)的新研究及进展.方法:以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60例因单纯胆囊切除术后发生PC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研究对象予以常规西医诊断和治疗方式,观察组研究对象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医疏肝健脾法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比较可知,观察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中医疏肝健脾法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剖宫产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施剖宫产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后的成效.方法:选择该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44例剖宫产的患者为例.然后把患者根据随机分组的形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结果:进行护理实施以后,观察组的患者状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P<0.05).结论:剖宫产的孕妇进行舒适护理后满意度提高了.

    作者:阴炳侠;张艳平;薄淑萍;卢芸;苑淑辉;赵睿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社区护理对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与分析社区护理对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疗效.方法:选取某社区长期卧床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社区护理.对比两组压疮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5.0%(2/40)、护理满意度为97.5% (39/40),明显优于对照组17.5% (7/40)、77.5% (31/40),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护理对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疗效显著,即能显著减少压疮发生率,并能促使患者则达到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胡金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急性胰腺炎CT与超声对比研究

    目的:将急性胰腺炎(AP)超声和CT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患有急性胰腺炎的60例病人的超声和CT的检查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轻型的急性胰腺炎对于超声的敏感性是85%(39/45),CT的敏感性为86.3% (41/45),两者的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症的急性胰腺炎对超声的敏感性是35%(4/15),CT的敏感性是85% (13/15),两者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的水肿型胰腺炎两者的敏感性相似,重症的急性胰腺炎对于超声的敏感性明显低于CT,这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补充,提升胰腺炎的诊断水平.

    作者:韦红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微创松解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在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中应用微创松解术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康复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该院从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48例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n=24)与实验组(n=24),将予以常规护理患者作为参照组,将予以康复训练患者作为实验组,对两组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引流量、膝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变化情况与参照组对比P<0.05且差异显著,统计学具有分析意义.结论:将微创松解术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应用于膝关节功能障碍中效果显著,具有广泛应用的价值.

    作者:李斌;孙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胸腔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护理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胸腔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64例行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的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引流时间(10.3±0.76)d,对照组为(13.9±0.64)d;观察组积液消失时间(8.5±0.54)d,对照组为(11.2±0.78)d;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25%(2/32),对照组为18.75%(6/32).P均<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改善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因素不容忽视.

    作者:严春亚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风险管理在耳鼻喉科疾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耳鼻喉科疾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该院耳鼻喉科病房收治的12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风险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护患纠纷投诉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中风险事件2例(3.3%),对照组中风险事件8例(13.3%);观察组中护患纠纷投诉事件1例(1.7%),对照组中护患纠纷投诉事件7例(11.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6.7%.两组比较,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及护患纠纷投诉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耳鼻喉科疾病护理中,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及护患纠纷投诉事件的发生率,还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郑振兰;连美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原因及表现特征分析

    目的:对抗肿瘤药物所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及表现特征进行分析,为深入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的80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为分析案例,对其性别、年龄、药物分类和不良反应发生关系、累及器官、表现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在80例不良反应发生患者中,以51~70岁以上的使用静脉滴注给药的男性患者为多数,其具体临床表现以皮肤粘膜、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的损害为主,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结论:抗肿瘤药物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大多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和药物种类有一定的关系,其临床特征以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和皮肤黏膜等方面的不良反应为主.

    作者:邹秋亚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延续护理在PICC带管患者应用效果、自我管理能力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分析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延续护理在PICC带管患者应用效果、自我管理能力及并发症.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58例PICC带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9,行常规护理)和研究组(n=79,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延续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研究组自我管理能力相关评分及PICC相关知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带管患者应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延续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和大力推广.

    作者:裴晓贤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增强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水平对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研究

    目的:研究在门诊药房中推进全程化、人性化的优质药学服务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该院门诊药房于2017年1~6月间开展了改进的药学服务模式与传统服务模式作为对照的研究,通过随机问卷调查反馈患者的评价.结果:药学服务水平提高后,患者总体满意度评分为(4.62±0.90)分,对照组为(3.94±0.7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药房工作中提高药房服务质量对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医患矛盾以及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上都具有积极效应.

    作者:张成;李三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完整的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该院中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的4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然后将这40例结肠癌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0例.给予研究组以已经通过完整的结肠系膜切除手术,而给予对照组的则是传统的结肠癌根治术.之后再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回顾.结果:在经过分析对比之后,发现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术中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短期治疗有效率等,都与采用传统结肠癌根治术的对照组有着显著差异.由此可见,两组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的结肠癌手术来说,完整的皆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效果则更为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运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整体服务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整体服务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该科接诊的54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病患进行随机分组:甲组和乙组各27例.予以甲组整体护理,予以乙组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后血压水平的改善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甲组的血糖水平明显比乙组降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利用整体服务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施护,可显著提高其血糖控制的效果.

    作者:鲍洁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