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应用艾司洛尔对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的效果探析

肖谋

关键词:艾司洛尔, 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 静脉给药,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接受艾司洛尔静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疗法联合艾司洛尔治疗)与对照组(常规疗法联合异博定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后心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提升,两组间的疗效差异具统计学意义(r=9.3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率仅为(90.76±9.54)次/min,较对照组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t=14.33,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率对比无显著差异(x2=1.20,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艾司洛尔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效果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率,在较短时间内缓解症状,且不会导致不良反应风险,安全性高.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的彩超影像的差异化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在彩超影像下的区别.方法:选择门诊部2013年4月至2015年收治的40例子宫肌瘤患者与4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使用彩超检查,对所有受检者的检出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彩超显示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子宫动脉平均阻力指标(RI)明显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子宫腺肌病经彩超检查显示周边血流信号少,子宫肌瘤为周围环绕血流.结论:彩超可考虑用作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疾病诊断,两组疾病彩超影像有所差别,主要表现在血液流变学的差异,可对两组疾病进行有效鉴别.

    作者:石雪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耳前瘘管感染患儿的治疗及人性化护理

    目的:探讨耳前瘘管感染患儿的治疗方法及人性化护理措施.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5年6月该科治疗的38例患儿实施人性化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于患儿出院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护理环境及护理质量进行分析,评价患者住院期间的满意率.结果:38例耳前瘘管感染患儿经过引流术或手术治疗以及人性化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治愈效果.结论:护理人员应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正确处理护患关系,以增强医院的社会效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夏彩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ICU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压力源及应对措施探讨

    目的:分析ICU护士的压力源,并对相关应对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2月至2015年7月ICU的5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护士发放护士压力表,分析引起压力的原因,寻找应对的方法.结果:护士的压力源主要有经常倒班、工作量太大、护士工作未被认可、护理管理的理解和支持不够.应对方法包括合理排班、采取新技术、自我放松锻炼、积极主动地与家属进行交流、参加专业培训和业务学习.结论:分析ICU护士压力源,并找到相关应对方法,能够降低护士的压力,提高ICU护士的社会地位,促进护理事业发展.

    作者:胡文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喜炎平治疗42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喜炎平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的方式方法并察治疗效果.方法:收集84例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症状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划分为喜炎平治疗组与利巴韦林治疗组(各42例),对喜炎平治疗组患儿予以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对利巴韦林治疗组患儿予以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喜炎平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利巴韦林治疗组,且喜炎平治疗组高热、咽痛、咳嗽等症状的消失时间比利巴韦林治疗组更短,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症状患儿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更加快速、有效的治疗效果,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秦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临床路径在前列腺增生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临床路径在前列腺增生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于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84例行前列腺增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路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在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上,对照组总发生率为54.76%,观察组总发生率为28.5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满意度比较上,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临床路径用于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中,不仅能够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更好的满足患者的病理需求,还能有效的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对医院护理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廖高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餐后高血糖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探讨

    目的:探讨餐后高血糖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为防治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以该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36例血糖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糖尿病患者(观察组)68例,空腹血糖受损患者(对照组)68例,于餐前和餐后2h行血糖检测,观察并统计餐后血糖升高对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餐后高血糖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升高,应针对餐后血糖进行积极干预,以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

    作者:张金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纤维胆道镜联合术中B超在肝胆结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纤维胆道镜联合术中B超在胆结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的122名患者,按数字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单纯纤维胆道镜和联合B超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表现、结石残余等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结石残余4例,残石率6.55%,对照组结石残余13例,残石率21.31%.两组对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价值;在治愈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治愈54人,治愈率88.5%,对照组患者治愈42人,治愈率68.8%,观察群组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单纯纤维胆道镜术的残石率在10%~ 30%之间,通过与B超的结合,增加了手术视野和控制手术的能力,减少了残石率,极具临床价值.

    作者:李永涛;徐振辕;郑永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测定的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诊断的144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72例作为对照组,72例为观察组,测定两组的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结果:观察组中血常规检测的中性粒细胞综述和白细胞(WBC)综述与CRP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测定,能够有效诊断临床感染,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大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产科“一对一”责任制助产对产妇分娩的影响分析

    目的:对在产科产妇分娩中采取“一对一”责任制助产的影响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2014年1 ~12月在该院分娩的产妇80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实施“一对一”责任制助产与传统助产模式.对比两组自然分娩率、胎儿窘迫情况、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两组对比,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胎儿窘迫情况、新生儿窒息情况较好(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科产妇分娩中“一对一”责任制助产的应用效果明显,有其普及价值.

    作者:陈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带蒂结膜瓣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对翼状胬肉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析带蒂结膜瓣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对翼状胬肉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136例(144眼)为研究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72眼).对照组患者给予带蒂结膜瓣移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带蒂结膜瓣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湿棉片湿敷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为1.39%,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为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蒂结膜瓣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对翼状胬肉临床效果较好,术后恢复快,且术后复发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闫红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对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予以探究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该院进行临床尿常规检验的患者共8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尿液标本采集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观察组400例患者,对照组40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工方法实施具体检验,观察组患者采用化学分析仪实施具体检验,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尿液采集标本,对影响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白细胞、蛋白质、红细胞等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组间之间的差异性无统计学研究意义,之后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尿液采集过程了解到,采集操作手法、运送及保管等检验过程是影响尿检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在为临床患者进行尿常规检验时,患者的准备工作、尿液标本的采集情况及检验操作的操作手法、运送和保管都会对尿常规检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提醒广大医务工作人员和患者加强重视,提高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作者:张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采用PDCA循环提高生殖中心患者身份识别准确率的效果实践

    目的:探讨PDCA循环应用在生殖中心患者身份识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护士长带领下成立患者身份识别检查小组,对2014年1~12月生殖中心300例患者身份识别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身份识别的缺陷,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于2015年1~8月对运用PDCA循环质控后的300例患者再次进行身份识别情况的检查.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患者身份识别率从改进前的92.12% ~ 9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生殖中心应用PDCA循环管理患者的身份识别,可提高患者身份识别准确性,并形成良性循环,有效提高护理效率,保障医疗安全.

    作者:张琼芬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几种不同检验方法用于阴道细菌检验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客观评价几种不同检验方法用于阴道细菌检验的临床效果,寻找提升阴道细菌检验精确性的检验手段.方法:以随机法选择该院2013年07月至2015年07月接收的50例阴道炎患者,在对其阴道内的分泌物进行采集的基础上,选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法、革兰氏染色方法以及细菌培养方法予以检验,观察所有入选患者的检验结果,并对各项数据进行客观比较.结果:上述入选患者中,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法(a组)检出率是76.00%,革兰氏染色方法(b组)检出率是38.00%,细菌培养方法(c组)检出率是80.00%,a组与c组之间没有较大差异(P>0.05),b组与c组之间有差距(P<0.05),a组与b组之间同样有差距(P<0.05).结论:对于阴道炎患者,选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法予以检验不仅敏感性较高,而且有较高特异性,加之操作程序便捷、简单,可推广.

    作者:张婉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老年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经纤支镜下吸痰护理体会

    近十年,对老年COPD呼吸衰竭34例做了加用纤支镜(FOB)下吸痰的综合治疗,与同期诊断相同、治疗、年龄、性别相近唯未加用FOB下吸痰的34例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表明,加用FOB下吸痰者、呼衰控制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武风女;孟斌;张福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4年1 ~12月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00例,依据住院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150例.常规组采取一般护理管理模式,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护理风险管理,对比经临床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手术风险率.结果: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手术风险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给予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手术风险率,应大力推广.

    作者:彭玉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拔针后应用PE医用胶布加压止血的研究

    目的:减少按压时间,节省护士的工作时间,减轻护士工作量及保障患者安全.方法:随机选择患者,对于表浅动静脉拔针时或患者输液或抽血结束后,准备一条5~8 cm PE膜弹力透气医用胶布,然后将一根无菌棉签上的棉球放置胶布的中心,将患者头皮针处的胶布全部揭下,这时将准备好的胶布两端向两头轻拉,然后将棉球对上针眼处,胶布按压牢固(注意不要将胶布粘贴住针柄,要将胶布完全粘附在患者的皮肤上,由于拉力作用,起到加压的作用),然后一手按压棉球处,另一手将拿住针柄将针拔出,按压5 s后松开,再观察5 s后棉球处无出血,即可放心离去.通过应用PE膜弹力透气医用胶布覆盖棉球给予加压止血,观察患者的止血效果.结果:临床共研究74例,失败6例,成功率为92%.结论:通过对表浅动静脉拔针后应用PE膜弹力透明医用胶布加压止血的研究,可有效的减少按压时间,节省护士的工作时间,减轻护士工作量及保障患者安全,可在全院推广.

    作者:关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

    目的:观察分析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52例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为(52.3±15.4)min,单次结石粉碎率为92.3%.术后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5.1±2.7)d,患者发生出血1(1.9%)例,输尿管闭锁1(1.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8%.术后随访3个月,结石排净率为96.1%.结论: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创伤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作者:韩克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益气养阴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研究益气养阴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气阴两虚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90名,再随机将这90名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5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益气养阴药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1.11%,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益气养阴类药物治疗气阴两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好,临床上明确辨证后可以推荐使用.

    作者:俞琪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大通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诊治的70例行口腔检测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儿童采用常规口腔保健;观察组儿童采用口腔综合保健.结果:两组儿童对口腔知识了解程度评分与临床龋齿产生率比较,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口腔综合保健的方法对儿童口腔进行保健,能够提高儿童对口腔知识的了解程度,龋齿预防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刘花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儿童区域麻醉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接诊的需要进行四肢、腹部手术的3~ 14岁患儿86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观察组患者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区域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则采用氯胺酮来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的观察中,两组患者的术中心率、呼吸频率、脉搏氧饱和度、术毕唤醒时间、术后烦躁、呼吸抑制、术后恶心呕吐等的比较上,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组件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观察中,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治疗状况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2 =4.144 6;P >0.05).结论:使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在治疗中所需的唤醒时间较少,并且患者的整体麻醉效果较好,无不良反应出现,有效缓解患者的病痛,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张飞灵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