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及体会

董玉玲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 综合护理干预, 血压,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35例行常规护理者作为对照组,35例行综合护理干预者作为实验组,对两组疗效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①实验组干预后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干预后CQQC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纠正患者不健康生活方式,避免血压不正常波动,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医学食疗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的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方法:抽取68例在我院接受感染性腹泻治疗的成人患者,将抽取对象分为常规干预组(n=33)以及综合干预组(n=35),所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酸碱失衡纠正治疗、退热、营养支持以及补液、抗感染等治疗,同时接受病情观察等常规护理干预,综合干预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综合干预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9.1895,P=0.0251),平均住院时间明显较常规干预组患者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5.0286,P=0.0382).常规干预组护理患者为27例,护理满意度为81.81%,综合干预组护理满意患者为34例,护理满意度为97.14%,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存在统计学习意义(x2=13.0872,P=0.0427).结论: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其病程以及住院时间.

    作者:王文秀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中医辨证食疗方在老年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中医辨证食疗在老年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间,选择本院收治的老年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抽出病例数80例,采取抽签的方式将这8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一组40例.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食疗方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糖水平对比并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观察组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中医辨证食疗方在老年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效果十分明显,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建议推广.

    作者:栾坤;秦晓雪;张阳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PICC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

    目的:为了探究PICC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4月~2018年5月在进行乳腺癌手术后需要化疗的患者244例.所选患者皆为女性,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锁骨下静脉穿刺(CVC),对观察组给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PICC).观察两组的治疗状况及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未发生Ⅲ度静脉炎,而对照组有29例发生了静脉炎,发生率为23.77%.其静脉炎的发生程度和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药物渗漏、血管损伤、导管堵塞、感染及导管周围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讨论:PICC在乳腺癌化疗期间的应用大大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静脉炎的症状.同时对于PICC的运用也要在护理的时候严格要求其操作的规范.每个步骤都要做好消毒的处理.进一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该方法适用于进行乳腺癌手术后需要长时间化疗的病患.

    作者:罗再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产前超声在胎儿肢体畸形诊断中的应用探究

    目的:探究产前超声在胎儿肢体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2018年3月的668例中孕(20-24周)待产孕妇的临床资料,均给予产前超声检查,采用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检查胎儿肢体,并对分娩后的新生儿及引产后胎儿进行随访检查.结果:668例孕妇中,引产及分娩14例肢体畸形胎儿,畸形率2.10%.其中足内翻5例(35.71%),四肢短小4例(28.57%),手掌畸形3例(21.43%),多指1例(7.14%),桡骨缺如1例(7.14%).超声诊断正确率71.43%(10/14),漏诊率28.57%(4/14),其中足内翻漏诊1例,四肢短小漏诊1例,多指漏诊1例,桡骨缺如漏诊1例.结论:早期胎儿肢体检查中采用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检查,可诊断大部分严重肢体畸形胎儿,降低胎儿畸形出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雪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癫痫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癫痫属于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上还未明确该症状发病原因,早期在治疗癫痫患者时主要采用药物维持治疗,然而疗效不佳,因此逐渐采用神经刺激法,细胞移植法,基因治疗法和手术治疗等措施,但是均未取得显著疗效.为了加深对癫痫疾病的认识,提出新的抗癫痫治疗方法,此次研究围绕癫痫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宫颈癌治疗研究进展

    宫颈癌(UCC),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是威胁全世界女性健康的主要问题,其发病率在我国妇科恶性肿瘤中居首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如何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势在必行.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每年全世界约出现50万左右新增病例,占所有新发癌症患者的5%,其中绝大多数宫颈癌的病例发生于发展中国家[1],因此,提高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早期宫颈癌主要通过手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及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行放疗,化疗作为宫颈癌治疗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可以杀死微病灶,提高患者生存率.随着科技的进步,影像学技术、计算机技术、分子生物技术等先进技术大大改进了宫颈癌的治疗方式,同时,还出现了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等综合防治体系.

    作者:高文星;粟柯糙;张恒;王少岩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23G玻切手术治疗黄斑前膜术后黄斑区结构及功能的改变

    目的:观察23G玻切手术治疗黄斑前膜术后黄斑区结构及功能的改变.方法:收集我院眼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眼科收治的33例黄斑前膜并行23G玻切手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共35只眼.观察术后24h、7天以及术后3月、6个月的矫正视力变化、视物变形程度及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结果:术后24h、7天以及术后3月、6个月的矫正视力及视物变形程度变化较手术前明显改善,术后24h、7天以及术后3月、6个月的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明显下降.结论:23G玻切手术治疗黄斑前膜术后黄斑区结构明显改善,可以有效提高视力,减轻视物变形程度,是治疗黄斑前膜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樊芳;赵智华;马清敏;赵晓彬;李科军;贾志旸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螺旋CT在结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面螺旋CT诊断大肠肿瘤的检查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怀疑有大肠肿瘤的患者行结肠、直肠容积扫描,电压130KV、电流80MAs、层厚5mm、螺距5mm、薄层重建图像,应用影像后处理软件生成仿真内窥镜图像,模拟纤维结肠镜观察结肠病变,应用表面遮盖显示软件,显示无遮挡的三维结肠影像.应用多平面重建多角度观察病灶.结果:通过仿真内窥镜、表面遮盖法、多层面重建,观察肠壁的浸润情况以及是否有邻近组织器官的侵犯、淋巴转移等.结论:多层面螺旋CT仿真内窥镜作为一种无创、安全、方便的检查手段在大肠肿瘤的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王崇军;李娜;陈磊;鲍山林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疤痕子宫剖宫产术中缩宫素联合欣母沛预防产后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分析使用欣母沛与缩宫素预防模式用于产后出血的产妇其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研究.方法:将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医院接受诊治的20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本次分析探究的主要对象,并且把所有的产妇随机的分配到两组,常规组中的10例产妇仅使用常规化传统的药物预防方法来进行预防,而实验组中的10例产妇使用欣母沛与缩宫素的预防方法对产妇进行预防.两种方法实施结束之后对两组产妇的效果、焦虑自评量表的评分情况以及之后产妇的生活品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有效概率(92.45%)显著高于常规组产妇的有效概率(71.70%),在两组产妇的临床信息方面,实验组产妇在实施欣母沛与缩宫素预防方法之后其生活品质以及心理状态明显得到了提高,且产妇对结果也比较满意.以上数据经过检验皆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使用欣母沛与缩宫素模式用于预防产后出血的产妇,能够显著的提升产妇的心理状态以及其个人的生活品质,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李维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及体会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35例行常规护理者作为对照组,35例行综合护理干预者作为实验组,对两组疗效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①实验组干预后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干预后CQQC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纠正患者不健康生活方式,避免血压不正常波动,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董玉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应用合理性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应用合理性分析.方法:此次研究对象的选取为我院从2013年7月—2015年8月期间接诊的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共有60例,男行患者患者人数为32,女性患者人数为28,所有患者纳入标准为排除有精神疾病、心理障碍患者以及不愿配合研究者.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统计出5中,其中以过敏反应为多见,为28例,占46.7%,过敏反应19例,占31.7%,消化系统反应6例,占10.0%,血液系统反应6例,占10.0%,泌尿系统反映5例,占8.3%,其他不良反应2例,占3.3%.结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用药选择,关注不良反应情况,提高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作者:唐丽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无创呼吸机配合中减少人机对抗的护理策略

    目的:研究分析在接受无创呼吸及配合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减少人机对抗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病例数为6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格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发生人机对抗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中患者在接受针对性护理后均无发生人机对抗事件,对照组中发生5例人机对抗,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无创呼吸机配合中,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利于避免发生人机对抗,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庆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0例子宫出血患者,时间段为2016年2月-2017年2月,分为两组,分别采取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分析探讨.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FSH、LH、E2、P水平相比常规组均明显较低,P<0.05;不良反应:实验组与常规组分别为8.00%与10.00%,P>0.05.结论:对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给予米非司酮口服的效果显著,值得采纳.

    作者:王燕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和开腹修补术术后患者胃肠动力具体恢复情况.方法:随机选取在2018年1月-2018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穿孔患者98例,按照修补术的不同分为两组,42例腹腔镜组给予腹腔镜修补术进行治疗,开腹组56例给予开腹修补术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胃穿孔患者通过治疗后,术后治疗效果(肠鸣音恢复的平均时间、血清胃泌素水平以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为腹腔镜组优于开腹组,差异显著(P<0.05).患者满意度为腹腔镜组优于开腹组,差异显著(P<0.05).讨论:对于胃穿孔患者,给予腹腔镜修补术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效果良好,不仅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胃肠动力,还能获得患者和家属的满意,为临床治疗胃穿孔患者提供了安全保障.

    作者:胡连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开放性骨折患者伤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究开放性骨折患者伤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耐药性.方法:以近一年我院接受诊治的186例开放性骨折患者为本次分析研究对象,分别取患者伤口清创前与清创后8小时的分泌物,并对分泌物进行培养,统计及比较两组检出细菌对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通过对各病原菌清创前与清创后8h检出率的比较发现,清创前明显的高于清创后,且革兰阴性菌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所培养出的细菌对头孢哌酮的耐药率要明显的低于其他几种抗菌药.讨论:骨科开放性伤口的感染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对此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伤口进行及时的清创,防止出现感染.

    作者:张洪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术的应用

    目的:总结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行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结果:对照组30例患者均未发生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效果较满意.结论:通过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对于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术的患者,能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手术疗效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可以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恢复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董婧;王媛媛;徐宁宁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开展延伸护理对其自护行为的影响

    目的:分析临床关于延伸护理开展对于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自护行为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采用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其中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在此技术上予以延伸护理方式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护行为的相应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者在饮食、运动及血糖检测等方面自护行为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于临床延伸护理的开展,可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自护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对其独立生活能力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仲文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2017年本院主要病原菌构成比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2017年本院主要病原菌构成比及耐药性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12月分离菌株2178株作为研究对象,标本主要来自于血液、痰液、咽拭子、尿液等,总结病原菌主要构成及其耐药性情况.结果:2178株病原菌中包括960株G+、1218株G-,革兰阳性菌排前五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486株,肺炎链球菌310株,表皮葡萄球菌52,人葡萄球菌人亚种20株,溶血葡萄球菌19株.革兰阴性菌排前五位的是:克雷伯菌362株,大肠埃希菌303株,铜绿假单胞菌147株,鲍曼不动杆菌127株,阴沟肠杆菌复合菌79株.多重耐药菌株检出612株,主要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ESBLS、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结论:多重耐药在医院越来越严重,通过对主要病原菌构成比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可以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从而提高药敏性,降低耐药率,值得借鉴.

    作者:李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医院药事管理应用PDCA管理法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PDCA管理模式在医院药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法对本院PDCA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药事管理整体质量和水平进行系统分析,其中2016年实施常规药事管理方案记为对照组,2017年采用PDCA管理模式记为研究组,结合药事管理效果客观评价PDCA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药学服务满意度和药学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年药学差错不良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药事管理中应用PDCA管理模式能够减少药品调剂、配送等失误,提高药学服务满意度,提升医院药事管理整体水平,有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

    作者:曲岩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临床医学卓越医师班医学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模式初探

    介绍了临床医学卓越医师班医学微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一些经验和思考,医学微生物学双语教学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启迪思维,培养知识整合的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医学综合能力,加强基础与临床的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胡晓艳;姜梁;向丽;曾静;张金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医学食疗与健康杂志

医学食疗与健康杂志

主管: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湖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 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