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爱
本文关于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风险因素与应对措施的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当前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工作现状,以及其在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为日后提高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水平,提供宝贵的建议.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医疗卫生事业在信息化网络时代下得到显著发展,但是医院供应中心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风险问题.本篇文章主要对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同时着重研究供应中心护理人员对风险因素的应对措施.
作者:师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的成因与决定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手术室护理方法与对策.方法:根据对手术室日常工作护理风险的总结,对产生问题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出防范措施.结果:通过对手术室管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在管理上减少差错的可能性,建立手术室内护患良好关系,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结论:提高手术室护理的管理水平,防范风险的发生,是患者生命安全的保证,是提高手术护理效果的关键.
作者:张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在开展老龄患者下肢骨折手术时应用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从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来该院治疗下肢骨折的患者中选出72例,将其分为两个小组.为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处理,作为A组;为另外一组则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处理,作为B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见效时间和评价效果.结果:B组患者无明显疼痛感率为86.11%,明显高于A组55.56%,同时B组患者麻醉见效时间、运动阻滞时间以及用药剂量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使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方式见效更快、药物使用剂量更低,麻醉效果更加明显,适用于老龄下肢骨折患者.
作者:李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该院2011年2月至2013年7月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Ⅰ组患者以常规西药治疗;Ⅱ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同时增加中药汤剂内服治疗,将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尿酸(BUA)、疼痛评分(VAS)、血沉(ESR)进行对比,对用药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Ⅱ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Ⅰ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UA、VAS和ESR均显著改善,但第Ⅱ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用药副反应轻微(P>0.05).结论: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尿酸和血沉水平,减轻患者疼痛,安全性高,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靳秀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4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2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并比较.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75%.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式对患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且临床效果显著,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孙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在贫血患者中开展血液检验的临床诊断鉴别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缺铁性贫血(实验组A)与地中海贫血患者(实验组B)各20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对其进行血液检验,观察其血液指标变化.结果:在实验组A中RBC与Hb指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而RDW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实验组B中RBC、RBC/MCV指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组中的MCH与MCV指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血液检验中的各项指标能够为贫血症状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并且能够鉴别不同的贫血类型,在贫血患者中的临床诊断鉴别准确性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秀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子宫内膜癌的声像图表现与病理分期进行对照研究.方法:以该院2012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1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10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对观察组患者的声像图表现与病理分期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宫腔回声厚径为(19.79±1.65)mm,对照组为(11.82±1.73)mm,观察组的宫腔回声厚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各病理分期检出结果:Ⅰ期82.76%,Ⅱ期11.21%,Ⅲ期4.31%,Ⅳ期1.72%,Ⅰ期检出率明显高于Ⅱ期、Ⅲ期及Ⅳ期(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宫腔回声厚径值增大为该病的典型声像特点.超声检查对于病变分期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结合病理分期,能够为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
作者:林志芸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种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该院门诊就诊的细菌性角膜炎患者120例,加替沙星组、左氧氟沙星组、氧氟沙星组和环丙沙星组各30例,评价4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加替沙星组痊愈26例,优于其他3组(P<0.05);左氧氟沙星组、氧氟沙星组和环丙沙星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在用药过程中,4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和毒性反应,未见结膜改变,瞳孔反射正常.结论:加替沙星针对细菌性角膜炎可收获更好的疗效,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在扩大了抗菌谱的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用药安全,可广泛应用于细菌性角膜炎的预防和治疗中.
作者:包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胃肠减压护理过程中,评价应用舒适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将该院自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治疗.结果: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发现,应用舒适护理的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0%,38/40),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75.0%,30/40),差异显著(P<0.01).且应用舒适护理的试验组的自我感觉舒适度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胃肠减压治疗过程中,应用舒适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各方面的临床指标,提升护理质量,应广泛推广.
作者:邓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中断脐后应用抗菌药预防感染的临床疗效.随机选取2015年4~12月在该院进行剖宫产术的孕妇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孕妇在进行剖宫产手术前及手术时均不给予注射抗菌药物,在术后给予静脉注射抗生素;观察组孕妇在进行剖宫产手术时,当新生儿娩出断脐后立即给予静脉注射抗生素.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在术后腹部切口的情况、体温变化情况及剖宫产手术术后的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临床疗效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断脐后预防性的应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率及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碧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随机选择该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重症监护病房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在实验组中对重症监护病房的新生儿实施改进后的程序化的护理管理模式护理,对对照组中重症监护病房的新生儿则采取常规管理模式护理,护理1个月后对两组新生儿的救治成功率、院内感染率、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发现观察组新生儿感染率为8.78%,对照组新生儿感染率为14.25%,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用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建立有效的护理管理流程,可以降低新生儿的感染率,提高救治成功率,增强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浅析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40例,针对护理难点以及护理重点等给予患者全面护理,同时对临床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经过护理之后,40例脑出血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结论:采用科学的方式护理脑出血患者,可以大大提高其治愈率.
作者:纪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针对自发性颅内出血的临床急诊治疗方法与时机进行研究.方法:选择36例自发性颅内出血的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为A、B两组各18例,全部进行急诊治疗,A组开展内科治疗,B组开展外科治疗,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且研究治疗时机.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比B组高(P<0.05).结论:准确把握自发性颅内出血的治疗时机,使用合理的急救方式,能明显降低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杨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在急诊内科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急诊内科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实行舒适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在抢救结果以及患者和家属满意度等方面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舒适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在急诊内科患者的抢救上可以显著起效,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仉玉范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探讨康复理疗在腰椎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腰椎盘突出患者96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将其分为例数均为48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实行康复理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盘突出症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实行康复理疗治疗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腰椎间盘功能恢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许海燕;刘启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接受自然分娩的产妇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两组产后2 h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产后24 h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促进产后出血产妇的病情康复,有效缓解出血症状,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冬梅;田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50位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使用一般的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使用综合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用微创术的方式医治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其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十分明显,应在临床中对其进行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杨忠坤;杨秀芝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现在,影像学技术发展迅速,CT等技术在医学中普遍应用,X光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胸片肋骨边缘检测过程中运用X光进行检测,能够准确的确定肋骨的位置,能够提高肋骨病症诊断的精确度.方法:按照肋骨的解剖方面的知识,对肋骨的位置大体确定,并借助双抛物线模型和hough变换定位的方式确定肋骨边缘的位置.结果:运用特定的模型,能够分析出肋骨的局部位置,对肋骨的边缘进行检测.结论:运用特定的模型和hough变换能够准确的确定肋骨的位置,检测速度快,效果好.
作者:严晨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特点,并对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学特点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该院重症监护病房接受诊治,经专科医师确诊实施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病人80名作为研究对象.对80名研究对象的详细临床资料进行记录,并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病原菌检查和相应的药敏实验,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80名实施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病人中有43名病人出现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现抗生素的使用时间、肠饲营养的情况、是否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时间、胃液PH值、低蛋白血症、气管切开的程度、反复实施气管插管、实施气管插管部位的格兰阴性菌的含量等因素都影响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同时发现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体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通过对实施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病人进行观察和记录发现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诱发因数和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菌.针对不同的发病因素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针对病原菌可以使用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通过提早预防和早期治疗可以有效的预防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作者:王煜民;刘大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儿童甲状腺肿瘤虽然发病率比较低,但恶性率高,以分化型乳头癌为主.此文就本院发现的一例儿童甲状腺乳头癌为例,对甲状腺癌在CT的表现上进行讨论,对甲状腺癌的鉴别进行分析阐述.
作者:郭俊换;贾绚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