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性化管理在小儿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王晓娟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模式, 小儿内科, 护理管理
摘要:目的:研究人性化管理在小儿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将本科室的20名护理人员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其中的一组进行人性化管理,作为观察组;另一组延续原来的管理,作为对照组;分别调查并对比患儿及家属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经对比显示,患儿及家属对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儿科护理人员实行人性化管理,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提升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证明了人性化管理在小儿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有效性.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降钙素原检验在呼吸系统感染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为有效对呼吸系统感染患者早期病症进行辨别诊断,探究采用血清降钙素原对患者进行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呼吸内科收治的90例病患,分为PCT组与CRP组,按入院时间进行分配,每组45例.PCT组抽取病患静脉血对血清降钙素原进行检测,CRP组对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对各组阳性标准下特异性、阳性预测值、敏感性、阴性预测值以及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度进行比较.结果:在阳性标准下PCT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高于CRP组(P<0.05);两种方式诊断准确度比较,PCT组检测准确度为88.9%,CRP组仅为73.3%,PCT组较CRP组检测准确度高(P<0.05).结论:临床运用PCT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准确度好、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有效判别患者是否为细菌感染所引发的疾病,临床可推广应用.

    作者:李虹;何一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微生物真菌检验结果阳性的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痰标本真菌涂片与培养阳性结构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从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1000例送检痰液标本,涂片并镜检菌丝与真菌孢子,采取真菌培养.结果:本组检出100例酵母样真菌中,a组符合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确诊、临床诊断标准5例(45.45%);b组、c组、d组同时血培养阳性1例(1.14%);拟诊15例(17.05%);其他72例无诊断价值(81.81%).共检出20例丝状真菌,a组符合确诊、临床诊断标准5例(1.43%);b组符合拟诊标准1例(100.00%);c组、d组中符合拟诊标准4例(33.33%).结论:临床两次以上痰液标本真菌检验结果阳性诊断价值较高,与酵母样真菌相比,丝状真菌阳性检测更具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骆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与病原学研究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特点,并对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学特点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该院重症监护病房接受诊治,经专科医师确诊实施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病人80名作为研究对象.对80名研究对象的详细临床资料进行记录,并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病原菌检查和相应的药敏实验,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80名实施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病人中有43名病人出现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现抗生素的使用时间、肠饲营养的情况、是否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时间、胃液PH值、低蛋白血症、气管切开的程度、反复实施气管插管、实施气管插管部位的格兰阴性菌的含量等因素都影响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同时发现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体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通过对实施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病人进行观察和记录发现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诱发因数和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菌.针对不同的发病因素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针对病原菌可以使用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通过提早预防和早期治疗可以有效的预防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作者:王煜民;刘大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1岁以下婴儿川崎病4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1岁以下婴儿川崎病的临床特征,探讨婴儿川崎病的流行病学特点、诊疗及预后.方法:收集该院2012.1.1~2014.12.31收治的48例1岁以下婴儿川崎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就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及冠脉损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小婴儿川崎病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男女比例2.7:1,6月以内小婴儿不完全性川崎病发病率较高(占75%).(2)28例典型川崎病诊断前发热时间(7±2.1)d,口唇龟裂100%,球结膜充血100%,皮疹占78.6%,颈部淋巴结肿大占89.3%,肢端肿胀占92.9%,杨梅舌100%,卡疤红肿占53.6%.20例不完全性川崎病确诊前发热时间(8±2.4)d,口唇龟裂占75%,球结膜充血占60%,皮疹占50%,颈部淋巴结肿大占30%,肢端肿胀占65%,杨梅舌80%,卡疤红肿占55%.(3)28例典型川崎病确诊前中性粒细胞数增高的占100%,血小板增高占64.3%,CRP增高100%,血沉增高100%,冠脉损害发生率18%,小便常规异常占35.7%,肝功损害占28.6%.20例不完全性川崎病确诊前中性粒细胞数增高占90%,血小板增高占40%,CRP增高占60%,血沉增高50%,冠脉损害发生率40%,小便常规异常占25%,肝功损害5例,占25%.(4)小婴儿川崎病对IVIG 2 g/kg治疗效果较好,单次有效率91.5%.(5)小婴儿川崎病冠脉损害发生率较高,在住院期间诊断冠脉受损15例,占31.25%.结论:1岁以下婴儿川崎病男性多余女性,不完全性者较多,临床表现可不典型,对静脉丙球2 g/kg·次治疗效果较好,发生冠脉损害几率较1岁以上儿童川崎病高.

    作者:谢伦燕;石明芳;罗菊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多种管道护理干预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多种管道护理干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2015年收治的60例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式上采用多种管道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比较护理价值.结果:多种管道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0.0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多种管道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以及患者满意度,护理干预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马渝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生长抑素治疗肠梗阻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治疗肠梗阻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自2012年6月至2014年7月来该院就诊的120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的同时,加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观察组的肠梗阻缓解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结论:在常规方法治疗肠梗阻时加用生长抑素,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肠梗阻缓解率,促进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刘少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候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索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候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相关性.方法:对随机抽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乳腺科收治18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辩证分类,归纳出痰瘀互结型51例(28.3%),冲任失调型55例(30.6%),肝郁气滞型74例(41.1%),分析不同证候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痰瘀互结型Ⅰ型例数多于其他两组,而Ⅱ型例数低于其他两组,三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学分型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乳腺血液动力学指标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证候的乳腺增生病在反映出不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特征,可为中医诊断与治疗乳腺增生提供参考.

    作者:沈洪志;易维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环磷腺苷葡胺与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环磷腺苷葡胺与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环磷腺苷葡胺与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血浆BNP和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00%)显著低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0.00%);两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治疗后的血浆BNP和CRP水平变化情况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采取环磷腺苷葡胺与参麦注射液联合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儿血浆中的BNP和CRP水平,效果显著.

    作者:王兴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探讨2014年灵石县小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

    目的:探讨2014年灵石县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该县报告的小儿手足口病病例资料,通过对159例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分析流行原因,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并总结出预防措施.结果:在159例患儿中,男性患儿数量多于女性患儿数量,男女比例为1.48:1,散居儿童发病率高,所占比例为61.6%,小儿手足口病好发于5~7月,占总例数比例分别为23.91%、26.41%、19.49%,有一定的季节性.结论:积极对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进行研究,特别着重控制高发季节,及早诊断,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作者:王文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行永久性起搏器患者的整体护理

    目的:是探讨对行永久性起搏器患者的整体护理,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方法:采集2015年我科室行永久性起搏器患者58例.结果:通过对患者日常护理观察及出院后的电话随访得出.结论:通过加强对安装永久性起搏器患者的整体护理,可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许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护理.方法:随机将2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成病例数各100例的对照组和研究组,病例入院治疗时间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基于此,研究组加用低分子肝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0%)和对照组(75.0%)相比较明显要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基于常规治疗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同时,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可提高疗效,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张丽;任振芳;贾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病机及认知治疗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D)作为对老年人危害严重的疾病,其病因、病机尚不明确,现今仍然没有明确的特效药.认知训练作为一种对于治疗AD具有明显作用的治疗方法而受到人们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关于AD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认知活动对AD的影响.

    作者:周婵;兰文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探讨超声治疗宫颈炎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宫颈炎临床使用超声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该院接收的110例宫颈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有55例,治疗组患者使用超声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微波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记录比较.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6.37%,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70.91%,两组治疗有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治疗组患者的阴道排液、渗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宫颈炎患者接受超声治疗的有效率比微波治疗高,不良反应率低,临床中可以选择该种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和推广使用.

    作者:赵立志;薛文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研究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来该院门诊治疗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64名,根据治疗的方法不同,随机将这64名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较好,可以有效的降低血压,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李媛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转化医学理念在肿瘤临床思维培养中的应用

    转化医学是联系临床及基础研究的双向桥梁.在肿瘤学临床实践中,转化医学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现阶段肿瘤临床教学对转化医学重视不足.本文以肺癌的靶向治疗发展及相关基础知识的深入研究为例,探讨转化医学理念在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更新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关联及通过转化医学思维解决临床实际的思维方式培养的方法,以期提高肿瘤教学效果.

    作者:李大鹏;冯军;陈凯;陶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良反应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上报的240例关于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良反应的报告,行回顾性分析,分别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0例,对比两组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对原患疾病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共发生567例次,对照组共发生212例次,两组前3位不良反应类型所占比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治愈率及对原患疾病无明显影响所占比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阿莫西林相比,临床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疗效显著.

    作者:蒋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子宫内膜癌的声像图表现与病理分期的对照分析

    目的:对子宫内膜癌的声像图表现与病理分期进行对照研究.方法:以该院2012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1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10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对观察组患者的声像图表现与病理分期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宫腔回声厚径为(19.79±1.65)mm,对照组为(11.82±1.73)mm,观察组的宫腔回声厚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各病理分期检出结果:Ⅰ期82.76%,Ⅱ期11.21%,Ⅲ期4.31%,Ⅳ期1.72%,Ⅰ期检出率明显高于Ⅱ期、Ⅲ期及Ⅳ期(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宫腔回声厚径值增大为该病的典型声像特点.超声检查对于病变分期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结合病理分期,能够为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

    作者:林志芸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温阳活血解表法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刍议

    目的:本文立论的主要目的以研究银屑病治疗为主,研究温阳活血解表法在银屑病应用中的疗效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到该院看诊并确诊的银屑病患者148例进行治疗观察,根据患者意愿平均分为温阳组与一般组,并分别采用温阳活血解表法与一般治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本次观察显示,温阳活血解表法治愈率达到77.03%,并无一例显示无效或不显效;相对的一般治疗组治愈率仅为41.89%,其中有8.11%表现不显效或无效.结论:结合本次研究可知,温阳活血解表法在银屑病治疗中具有相应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医学使用.

    作者:杨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分析

    目的:探究在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状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呼吸科治疗的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分别55例,其中对照组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一般护理,护理组患者则在常规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状况和效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哮喘治疗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患者的哮喘治疗总有效率为70.9%,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护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总时长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同时提升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度,促进患者的疾病恢复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树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在瘢痕子宫孕中期引产的应用分析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用于瘢痕子宫孕中期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孕中期引产患者7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经羊膜腔注入依沙吖啶,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米非司酮,观察两组患者引产成功情况及患者用药后引产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引产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各项引产指标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采用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患者时,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静馥;史志萍;徐勤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