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鸥
目的:对抗精神药物所导致药源性精神障碍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我院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药源性精神障碍30例所使用的药物进行研究结合临床经验得出结论。结果:服药1-2个月后是大部分患者药源性精神障碍高发期,药物大部分含氟,持续服药后立即停药致病情况较多。结论: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药源性精神障碍的发生时间、临床特点、用药品种得到初步结论。
作者:陈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医院对人才的应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便需要医学院校中培养出全面性、高素质、多层次的专业性应用型人才。因此,微生物检验技术学科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术放到第一位,开设了微生物检验技术实验教学,通过对学生实践性的培养,让学生对微生物检验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共同掌握。
作者:李燕琼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提出有效的小儿手足口病预防疾控措施。方法:结合以往资料分析农村地区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办法。结果:当前,由于我国农村卫生条件普遍很低,医疗服务不够发达,小儿患手足口病后发现晚,容易耽误治疗,农村地区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率逐年上涨。结论:疾控中心针对农村小儿手足口病的必须积极应对,提高村民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了解,增强手足口病的防控应急能力。
作者:覃桂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分析门急诊输液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治疗的300例门急诊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及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及健康教育,分析对比两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疾病掌握程度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等。并总结其关键要点。结果:观察组平均满意度为97.3%,对照组平均满意度为90.0%,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通过健康教育观察组对疾病的认知、药品的不良反应及安全知晓率达97.3%,对照组74.7%,观察组对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门急诊输液患者通过优质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能明显的提高患者对疾病及药物的知晓了,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大降低了护患矛盾。
作者:黄海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使用奥曲肽治疗进行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效果分析。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共接治急性胰腺炎22例,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腹痛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进食时间都要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使用奥曲肽静脉注射进行急性胰腺炎效果较为显著,有明显的临床价值,可以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顾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急性化脓性鼻窦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所收治的急性化脓性鼻窦炎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情绪、焦虑情绪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情绪、焦虑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急性化脓性鼻窦炎患者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王爱玲;白惠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脑梗死并发高血压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脑梗死并发高血压患者93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11.05±3.37)d与对照组(14.92±4.81)d比较相对较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4.12±5.08)分少于对照组(17.94±6.55)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并发高血压应用循证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及早康复,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李继兰;张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临床检验分析质量指标的设定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检验分析质量指标的几个案例和成果,采用五种设定方法设定其临床检验分析质量指标,对其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对临床检验分析质量用生物学变异方法进行设定,具有实用性强、客观等特点,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不同案例中,检验质量指标设定方式的应用情况,和《全球检验医学分析质量指标设定策略》中提到的5种设定方式一致。结论:设定临床检验分析质量指标的方法有五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情况,因此临床检验分析质量指标的设定,要按照实际情况得以确定。
作者:胡玉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通过对我科51例腰椎术后患者使用镇痛泵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及时发现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问题,给予护理干预,减轻病人的痛苦,达到无痛康复的目的。
作者:马健芳;朱凤华;陈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诱导排便联合水合氯醛加温灌肠对多频稳态及听性脑干反应检查患儿镇静催眠的作用。方法:将298例多频稳态及听性脑干反应检查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留灌肠法给患儿灌肠,观察组将水合氯醛溶液稀释后加温至40℃并于给药前诱导患儿排便,其他步骤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达到预期镇静作用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预先加温药物并诱导患儿排便的方法能保障水合氯醛镇静作用的充分发挥。
作者:卢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方式及其安全性。方法:选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需进行外科手术的糖尿病患者42例,采取随机分成2组的方式,每组21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对比2种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小时、术后6小时、术后12小时以及术后24小时血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对糖尿病患者影响较小,更有助于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在针对于糖尿病患者行外科手术的时候应该首选硬膜外麻醉。
作者:陈金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查对制度是确保护理工作安全的一个护理核心制度,做好查对制度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手术室是外科治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人员复杂,突发情况较多,手术室的护理风险较大。在手术室中要严格按照查对制度进行护理,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本文就查对制度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便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将查对制度落实到各个环节中,建立完善的手术室护理控制体系,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作者:张莉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叶黄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属于类胡萝卜素的一种,研究证实其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功能,可有效增强体内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增加自然杀伤细胞数量以及清除机体内感染的细胞或癌细胞。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叶黄素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以及叶黄素与免疫能力关系的实验研究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制中医肝病疗效评价量表,并考核其信度、效度以及反应度。方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肝脏生理功能以及病理特点进行量表设计,并由10名中医肝病专家分析并确定相关条目。收集肝病患者及健康人进行数据预测,筛选条目并确定量表,并考评量表的信度、效度以及反应度。结果:成功设计出了主观及客观评价量表,分别包含17个、12个条目,量表的信度、效度以及反应度检验结果均较好。结论:中医肝病临床疗效评价量表的信度、效度以及反应度均较好,能够作为客观、全面的中医肝病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实施双向转诊是促进辖区卫生资源合理利用[1]、方便群众就医,实现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功能互补,促进全科医师与专科医师之间的密切协作,形成城镇居民"小病进社区诊治,大病到医院诊治,康复回社区治疗"的良好模式,从而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现状。传统的手工转诊模式,存在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全面、不准确;患者来院后无专人接待,转诊安排不及时、不顺畅;上级医院、基层医院统计查询不便捷等问题,转诊效率低下。为了满足医疗机构间转诊需求,实现预约挂号、转门诊、转检查、转住院、转社区康复等五种转诊的信息化处理,帮助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实现"转诊过程标准化、转诊信息电子化、转诊服务精细化",使转诊工作流程更加高效便捷。我院和第三方运营商合作,自2014年4月启用无边框预约转诊平台,试用效果良好,并逐渐得到卫生行业的广泛认可。
作者:袁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他克莫司对老年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接诊的老年激素抵抗型肾病患者中抽取50例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治疗。并对比进行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了明显改善,治疗周期较短。结论:通过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结果比较,他克莫司与常规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比环磷酰胺结合常规药物治疗的方法治疗老年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的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秦文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胸腰椎结核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 月收治的胸腰椎结核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的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在整体疗效、脊神经压迫症状改善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胸腰椎结核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切口愈合程度,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加快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陆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研究利用血液灌流技术抢救药物中毒患者的操作方法和护理对策。方法:对50例药物中毒患者进行分组,25例采用血液灌流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护理,分析观察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50例患者中,抢救成功47例,病死3例,其中25例使用血液灌流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结论:血液灌流方法对药物中毒患者治疗的效果显著,有效保证血流量,同时加强临床护理,关注生命体征监测,能够有效提高中毒病患生存质量。
作者:李红彬;刘建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健脾祛瘀汤联合化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和特点。方法:从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7月接收并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中随机性抽取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究,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性的化疗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性化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祛瘀汤配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通过不同方法治疗后的有效率和毒副作用等。结果:研究组采用常规化疗联合健脾祛瘀汤治疗后治疗有效率86%,而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化疗治疗后的有效率为47%,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性较大(P<0.05)。研究组患者通过治疗后毒副作用、生活质量、体力状况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针对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采用常规化疗方法搭配抗癌方药健脾祛瘀汤治疗,治疗有效率大大提高,毒副作用较小,患者的体力和生活质量状况恢复的较快,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许秀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与心力衰竭(心衰)的关系。方法:SDHVD 组123例,男95例,女28例,龄78±7(60~104)岁,对照组123例,男94例,女29例。年龄79±8(60~96)岁。两组性别、年龄和基础疾病及严重程度相匹配。采用超声心脏检查,临床观察来分析心衰情况。结果:SDHVD组左心衰91(74%)例、全心衰17(13.8)例、EF值45%、心衰发生率82.1%,与对照组45(36.6%)例、12(9.8%)、EF 值61%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SDHVD患者易发生心衰,且以左心衰多见,可能与瓣膜病变后引起心脏结构和血液动力学异常等有关。
作者:易虹;慈书平;戴煌;朱爱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